-
公开(公告)号:CN101176232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680016262.0
申请日:2006-05-0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86 , H01M8/0273 , H01M8/0606 , H01M8/0668 , H01M8/1011 , H01M8/1233 , Y02E60/523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用于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并且效率很好地排出所产生的CO2,其具备: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一个面接触而被配置的阴极;与另一个面接触而被配置的阳极;分别与阴极及阳极接触而被配置的阴极集电体及阳极集电体;配置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周缘,由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和上述阳极集电体夹持的密封部件;把液体燃料汽化而向上述阳极供给的燃料供给控制膜;以及把通过在该阳极的电反应而生成了的生成物向外部排出的排出部。排出部是在上述密封部件上形成的通气孔。
-
公开(公告)号:CN100477352C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480031864.4
申请日:2004-11-05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村英和 , 真子隆志 , 梶谷浩司 , 小林宪司 , 秋山永治 , 吉武务 , 佐藤英行 , 渡边秀 , 西教德 , 久保佳实 , 加藤公明 , 矶部毅 , 和田正弘 , 神田荣子 , 浜田和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9 , H01M8/006 , H01M8/0232 , H01M8/0247 , H01M8/0256 , H01M8/1007 , H01M8/1097 , H01M8/2404 , H01M8/24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包含多个单元电池的燃料电池的单元电池高集成化,同时使燃料电池小型化、薄型化和轻量化。在固体电解质膜105的两面上设置一对电极片材100a、100b,构成多个单元电池,位于所述固体电解质膜两侧上的相邻单元电池的燃料极和氧化剂极通过贯通所述固体电解质膜的导电部件108串联连接,所述电极片材100a、100b中,由树脂部102支撑配置在一个平面内的多个燃料极110a、110b或氧化剂极112a、112b。因为导电部件108沿着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所以不需要额外外的空间,可以实现燃料电池的小型化。
-
-
公开(公告)号:CN100340478C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480011634.1
申请日:2004-04-2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C01B32/18 , C01P2004/64 , C09C1/48 , D01F9/12
Abstract: 将激光束(103)照射的石墨靶(139)表面制成平面。石墨靶(139)由靶夹持单元(153)夹持在靶供给盘(135)上。盘夹持单元(137)以平移方式移动靶供给盘(135),这使得激光束(103)的照射位置和石墨靶(139)的表面相对移动。连接纳米碳收集室(119)的传送管(141)设置在朝向碳细流产生的方向,在纳米碳收集室(119)中收集产生的碳纳米突聚合体(117)。
-
公开(公告)号:CN100334767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03822387.2
申请日:2003-09-1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4 , H01M8/0202 , H01M8/0239 , H01M8/0245 , H01M8/04089 , H01M8/0662 , H01M8/1009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100),其具有电极-电极连接单元,所述的部件由阳极(102)、阴极(108)和夹在其间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薄膜(11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构成阴极(108)的阴极侧扩散层(110)的表面上,提供由包含氧/氮分离系数大于1的材料的分离膜(330)。燃料电池是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结构简单且还可以向氧化剂电极提供符合要求的氧。
-
公开(公告)号:CN1985399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480007432.X
申请日:2004-02-1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605 , H01M4/92 , H01M4/926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固体电解质膜(114)的一侧被插入电极片(489)的切口。氧化剂电极侧集电极片(499)的基底构件(110)被置于面对电极片(489)的基底构件(104)的位置,基底构件(104)设置在固体电解质膜(114)的一个面上。另外,燃料电极侧集电极片(497)的基底构件(104)被置于面对电极片(489)的基底构件(110)的位置,该基底构件(110)设置在固体电解质膜(114)的另一个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890835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480036691.5
申请日:2004-12-06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9/02 , F17C2201/0104 , F17C2201/0185 , F17C2201/056 , F17C2201/058 , F17C2221/012 , F17C2223/0161 , F17C2223/033 , F17C2223/035 , F17C2223/043 , F17C2225/0123 , F17C2225/033 , F17C2225/035 , F17C2227/0302 , F17C2265/031 , H01M8/04082 , H01M8/04208 , H01M2250/30 , Y02B90/18 , Y02E60/321
Abstract: 改善了使用容纳有液体燃料的燃料盒的燃料电池的操作性能。燃料盒(1400)容纳有液体燃料(124)。燃料盒(1400)包括气液分离膜(1408),所述气液分离膜将燃料容纳部分(1402)分为液体容纳室(1402a)和气体容纳室(1402b)。由液体燃料蒸发所得的燃料气体容纳在气体容纳室(1402b)中。排气管(1410)连接在气体容纳室(1402b)上,容纳在气体容纳室(1402b)中的燃料气体通过排气口(1414)排放到燃料盒(1400)外。
-
公开(公告)号:CN1826287A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申请号:CN200480021200.X
申请日:2004-08-05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B01J19/121 , B01J2219/0886 , B82Y40/00 , C01B32/16 , C01B32/18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纳米碳(183)的装置,包括喷雾器(181),安置在纳米碳收集室(119)的侧表面上。雾(195)从喷雾器(181)喷射到纳米碳收集室(119)中并遍及纳米碳收集室(119)。
-
公开(公告)号:CN1780790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480011634.1
申请日:2004-04-2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C01B32/18 , C01P2004/64 , C09C1/48 , D01F9/12
Abstract: 将激光束(103)照射的石墨靶(139)表面制成平面。石墨靶(139)由靶夹持单元(153)夹持在靶供给盘(135)上。盘夹持单元(137)以平移方式移动靶供给盘(135),这使得激光束(103)的照射位置和石墨靶(139)的表面相对移动。连接纳米碳收集室(119)的传送管(141)设置在朝向碳细流产生的方向,在纳米碳收集室(119)中收集产生的碳纳米突聚合体(117)。
-
公开(公告)号:CN1679196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03820066.X
申请日:2003-09-2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9 , H01M8/04089 , H01M8/04186 , H01M8/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350),具备燃料电池主体(101)、燃料容器(334)、转换部(335)。燃料电池主体(101)具备燃料极(102)和氧化剂极(108),将有机液体燃料(124)向燃料极(102)供给,将氧化剂(126)向氧化剂极(108)供给而产生电能。燃料容器(334)储存有机液体燃料(124),向燃料极(102)送出有机液体燃料(124)。转换部(335)将有机液体燃料(124)变为蒸气或雾(337)。此外,燃料容器(334)将蒸气或雾(337)向燃料极(102)送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