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71852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3893.X

    申请日:2010-07-27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等中的冲压成形用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冷轧钢板,作为钢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大于0.015%且小于0.10%、Si:小于0.40%、Mn:1.0%以上且1.9%以下、P:大于0.015%且在0.05%以下、S:0.03%以下、sol.Al:0.01%以上且0.3%以下、N:0.005%以下、Cr:小于0.30%、B:0.005%以下、Mo:小于0.15%、V:0.4%以下、Ti:0.02%以下,余量由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而且满足0.6[%Si]+[%Cr]+2[%Mo]<0.35;作为显微组织,为以体积率%计具有铁素体和3~12%的第二相的复合组织,作为第二相,包含1.0~10%的马氏体和1.0~5.0%的残余γ,而且第二相中马氏体及残余γ的总量为70%以上,第二相中残余γ的比率为30~80%,第二相的平均粒径为0.9~5μm。

    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80928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480011435.0

    申请日:2004-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冷轧钢板,其具有由平均粒径10μm以下的铁素体晶粒组成的组织,直径50nm以上的Nb(C,N)以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个数(称为平均面积密度)为7.0×10-2个/μm2以下存在于上述铁素体晶粒内,并且沿上述铁素体晶粒的晶界,形成宽度为0.2-2.4μm且NbC的平均面积密度为在上述铁素体晶粒中央部析出的NbC的平均面积密度的60%以下的区域。例如,以质量%计,本发明的高强度钢板由C:0.004-0.02%、Si:1.5%以下、Mn:3%以下、P:0.15%以下、S:0.02%以下、sol.Al:0.1-1.5%、N:0.001-0.007%、Nb:0.03-0.2%、余量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本发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34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且耐表面变形性和拉伸性优良,因此最适用于汽车面板部件。

    高强度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33380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1880076648.3

    申请日:2018-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担心氢脆化的超高强度镀覆钢板中,实现了高要求的高屈服强度的材质、并且镀覆外观、坯材的耐氢脆性优异、适合于建材、汽车的耐碰撞部件的具有高屈服强度的高强度热浸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上述高强度镀锌钢板具备钢板和该钢板表面的镀锌层,上述钢板具有特定的成分组成和钢组织,且钢中的扩散性氢量为0.20质量ppm以下,所述钢组织含有70%以上(包括100%)的马氏体和贝氏体、含有小于20%(包括0%)的铁素体、小于5%(包括0%)的残余奥氏体,上述镀锌层的Fe含量以质量%计为8~15%,每单面的镀覆附着量为20~120g/m2,镀锌层中含有的Mn氧化物量为0.050g/m2以下,上述高强度镀锌钢板的拉伸强度为1100MPa以上,屈服比为0.85以上。

    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4005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80067526.2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拉伸强度:980MPa以上且具备良好的成形性的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一种薄钢板,其具有特定的成分组成和如下钢组织:铁素体的面积率为4%以下(包括0%),淬火态马氏体的面积率为10%以下(包括0%),残余奥氏体为7%以上且20%以下,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回火马氏体以合计面积率计含有大于71%且小于93%,并且,包围等效圆直径为1μm以下的残余奥氏体的取向差为1°以内的BCC铁的面积率为4%以上且50%以下,取向差大于1°的BCC铁的面积率为25%以上且85%以下。

    高延展性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5588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980009954.X

    申请日:2019-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密接弯曲性优异的高延展性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调整为特定的成分组成,并设为下述钢组织:以面积率计,铁素体相为50%以上、珠光体相为5~30%、贝氏体与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合计为15%以下,包含3个以上纵横比为1.5以下的渗碳体的铁素体的面积率为30%以下,在从表面起到板厚1/4的区域中存在的粒径为10μm以上的夹杂物为2.0个/mm2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