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放射型电子源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25519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610004886.2

    申请日:2001-10-26

    Abstract: 一种电场放射型电子源(10),在由玻璃衬底构成的绝缘性衬底(11)的上侧设置有:由导电性层构成的下部电极(8);含有由氧化或氮化的多孔性半导体构成的漂移部(6a)的强电场漂移层(6);由金薄膜构成的表面电极(7)。而且,外加电压使表面电极(7)相对于下部电极(8)成为正极,并使从下部电极(8)注入强电场漂移层(6)的电子在强电场漂移层(6)中漂移,通过表面电极(7)放射到外部。在下部电极(8)和强电场漂移层(6)之间设置有由n层(21)和p层(22)构成的pn结半导体层,据此,就能防止漏泄电流从下部电极(8)流向表面电极(7),从而降低耗电量。

    发光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89853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980126594.8

    申请日:2009-07-08

    Inventor: 栎原勉 幡井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61/305 H01J61/16 H01J63/04 H01J6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由气密容器(1)、气体、电子源(2)、阳极电极(3)、控制装置(5)及荧光体(4)构成。气密容器具有气密性。气体被密封在气密容器(1),并该气体受到电子(500)的激发而发射第一光(501)。电子源(2)配置在气密容器(1)内部,因施加驱动电压而发射电子(500)。阳极电极(3)配置在气密容器(1)内部。控制装置(5)向电子源(2)施加驱动电压。荧光体(4)设置在气密容器(1)的内部,并受到所述第一光(501)的激发而发射第二光。电子源(2)因施加放电电压而发射出电子(500),该电子(500)的能量分布具有峰值。能量分布的所述峰值比所述气体的激发能大,比所述气体的离子能小。

    电场放射型电子源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25521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610004888.1

    申请日:2001-10-26

    Abstract: 一种电场放射型电子源(10),在由玻璃衬底构成的绝缘性衬底(11)的上侧设置有:由导电性层构成的下部电极(8);含有由氧化或氮化的多孔性半导体构成的漂移部(6a)的强电场漂移层(6);由金薄膜构成的表面电极(7)。而且,外加电压使表面电极(7)相对于下部电极(8)成为正极,并使从下部电极(8)注入强电场漂移层(6)的电子在强电场漂移层(6)中漂移,通过表面电极(7)放射到外部。在下部电极(8)和强电场漂移层(6)之间设置有由n层(21)和p层(22)构成的pn结半导体层,据此,就能防止漏泄电流从下部电极(8)流向表面电极(7),从而降低耗电量。

    红外辐射元件和使用其的气敏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886820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480034906.X

    申请日:2004-10-27

    Abstract: 在红外辐射元件(A)中,绝热层(2)沿厚度方向形成于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上,其比半导体衬底(1)具有充分小的热导率,加热层(3)形成于绝热层(2)上,其为薄层(平面)形式且比绝热层(2)具有更大的热导率和更大的电导率,用于通电的成对的焊盘(4)形成于发热层(3)上。半导体衬底(1)由硅衬底制成。绝热层(2)和加热层(3)由孔隙率彼此不同的多孔硅层形成,且加热层(3)具有小于绝热层(2)的孔隙率。通过将该红外辐射元件(A)作为气敏传感器的红外辐射源,有可能延长红外辐射源的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