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一维纳米材料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8108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710099167.8

    申请日:2007-05-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周兆英 张旻 杨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有一维纳米材料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将一维纳米材料搭接于基片上的金属电极对上后,利用金属电沉积技术压覆固定一维纳米材料,实现一维纳米材料与电极间可靠接触。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半导体工艺在硅片上形成的金、铜、铂或镍的金属电极对;2)在硅片表面的金属电极对上搭接一维纳米材料;3)将上述金属电极对上搭接一维纳米材料硅片表面上电沉积金属层,直至一维纳米材料搭接的两端完全被所沉积的金属层覆盖;4)将硅片取出,清洗烘干,完成一维纳米材料与金属电极对的连接。本发明可迅速、经济的实现一维纳米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可靠连接,而对一维纳米材料本身无任何损伤,并可进行批量生产。

    一种范德华力振荡器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73506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241981.0

    申请日:2010-07-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范德华力振荡器,包括相互贴合的两个部件,其中,位于振荡器上部的部件的下表面具有原子级光滑且平整的表面,位于振荡器下部的部件的上表面具有原子级光滑且平整的表面,所述两个部件接触而且可滑动,在滑动方向上存在至少一个接触面积的极大值。当所述两个部件接触而且存在暴露表面时,则所述两个部件的接触表面间具有范德华力约束力。在滑动方向上设计不同形状的接触面积,可以得到所期望恢复力的平面振荡器件。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不需要有固定梁的平面滑移型运动振荡器。这种振荡器的优点是体积小、造价低、速度快,Q值高。

    一种包含一维纳米材料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8108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710099167.8

    申请日:2007-05-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周兆英 张旻 杨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有一维纳米材料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将一维纳米材料搭接于基片上的金属电极对上后,利用金属电沉积技术压覆固定一维纳米材料,实现一维纳米材料与电极间可靠接触。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半导体工艺在硅片上形成的金、铜、铂或镍的金属电极对;2)在硅片表面的金属电极对上搭接一维纳米材料;3)将上述金属电极对上搭接一维纳米材料硅片表面上电沉积金属层,直至一维纳米材料搭接的两端完全被所沉积的金属层覆盖;4)将硅片取出,清洗烘干,完成一维纳米材料与金属电极对的连接。本发明可迅速、经济的实现一维纳米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可靠连接,而对一维纳米材料本身无任何损伤,并可进行批量生产。

    流体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92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1209906.0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流体驱动装置包括:管道组件,管道组件第一部分设有流入口,管道组件第三部分设有流出口;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均与管道组件固定连接,第一阀门安装于管道组件第一部分与管道组件第二部分之间,第二阀门安装于管道组件第二部分与管道组件第三部分之间;第一状态下,管道组件第二部分能被外力挤压而弹性变形,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状态下,管道组件第二部分能在外力消失时反向运动,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交替出现。该流体驱动装置无需专门制定特定形状的泵腔,整体结构较简单,制造难度与制造成本降低。

    基于干涉的接触角光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2832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10404157.X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接触角的光学测量方法,包括:选取一带有待测液滴的基底平面;应用可变波长的单色光源对待测液滴进行照明,从而在待测液滴表面产生干涉条纹;在可变波长的单色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从λ变化到λ+Δλ的时间间隔内,对条纹的移动个数k进行计数;通过条纹的移动个数k、待测液滴的折射率n和光源的波长λ得出待测液滴的高度h;测得待测液滴在基底平面上的沿与基底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投影区域的俯视直径d;通过待测液滴的高度h与俯视直径d得出待测液滴的接触角θ。本发明可以在俯视观察的条件下简单、精确地测量出小液滴的接触角,能够弥补常见的通过侧面观察测量接触角的方法的不足之处。

    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微型膜片式加速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0427954C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510007630.2

    申请日:2005-02-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微型膜片式加速度传感器,包括由硅膜片、上盖、下盖,膜片处于上盖、下盖之间,键合在一起;一维或二维纳米材料、金电极和引线分布在膜片上,并采用压焊工艺引出导线;并把一维或二维纳米材料连接成测量电桥;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整流稳压电路、载波振荡器、测量电桥和交流载波放大器。加速度(力)信号作用在质量块上,使膜片发生应变,利用膜片上的纳米材料测出应变,利用全桥检测方法,将材料应变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过程,从而得到被测加速度信号的数值。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微型膜片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可进行批量生产。

    双压电梁驱动的膜片气泵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27759C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03157069.0

    申请日:200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精密机械中微型流体泵技术领域的一种双压电梁驱动的膜片气泵。它包含一个腔体、两个双压电梁、一个带有单向阀的膜片以及引出电极。其中双压电梁一端固支,另一端与膜片的侧边相连。泵腔内的双压电梁通入交变电压驱动膜片在谐振点振动,通过膜片上单向阀的作用,使空气沿一个方向流动,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种气泵具有结构简单、输出流量大、功耗低、侧面尺寸小、无电磁噪音、可动部件少、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易于推广应用。

    一种用于单细胞电穿孔的纳电极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020892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64145.8

    申请日:2007-03-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单细胞电穿孔的纳电极和系统,该纳电极由一根本体,所述的本体头部具有尖端形状,和在该本体的其余部分覆盖的绝缘层,以及固定在所述本体另一端的一根电极引线组成;其尖端状部分的直径为1nm-10μm×长度1nm-100μm。本发明的系统包括纳电极和微电极,所述的微电极安装在一根玻璃微吸管内,该玻璃微吸管管口直径为100nm-100μm;纳电极和微电极分别安装在2台微操作器上,该纳电极和微电极的电极引线分别与电穿孔信号发生器电连接,其纳电极的尖端和微电极前端与培养液中的细胞组成单细胞阻抗检测电路;玻璃微吸管在微操作器的控制下可实现对单个细胞的捕捉;单细胞阻抗检测电路可实现对单细胞基因电转导过程的实时监控。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单细胞电穿孔系统具有场强集中、微区、低电压、低发热量、对细胞损伤小等特点。

    一种冷原子束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84109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410096603.2

    申请日:2004-12-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原子束产生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抽真空的真空室内,加热热原子源,在真空室中形成相应的原子饱和蒸汽压气氛;采用三维MOT对热原子进行冷却,冷却到200μk以下,并被捕获形成冷原子云团;通过三维MOT中开小孔的四分之一波片反射镜,而使得在该方向上激光辐射压力不平衡,使冷原子沿此方向出射;在冷原子束出射方向上,还置有载有彼此电流方向相反的四根成锥形排列的直导线,从而原子出射时将在磁场的作用下,不会沿横向膨胀而向前射出;便得到了出射速度低的、通量较大的、横向速度非常小的连续冷原子束;同时在冷原子束的出射方向上,设置有与原子束垂直的激光束,用于原子束的态制备,实现态一致的出射冷原子束。

    一种尿路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692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76214.3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尿路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1)、柔性导电线或电路板(2)、输尿管支架导引线(3)、信号处理和传输单元(4)、用户端接收与显示单元(5)、信息收集与处理中心(6)。进行压力监测时,通过将压力传感器静置于或移动至尿路中不同位置获得压力值,实时记录人体尿路腔尿液产生排泄的全过程中尿路腔内的压力数据和信号,并通过信号传输装置连接至用户端显示与接收单元(5),再将压力信号传输至信息收集与处理中心(6)进行处理后得到尿路腔内压力变化曲线,从而判断尿路腔内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