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60148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1315496.1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2494 , C12Y302/0107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菌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蜜蜂球囊菌发酵产葡甘聚糖酶的方法,具体通过将发酵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培养基原料含有L‑阿拉伯糖3~24g/L,酵母浸粉5.5~44g/L,Mn2+0.03~1.92 mol/L,烟酸0.005~0.04g/L,控制pH 7.1~7.7,在250 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5%,于30℃,转速150 r/min下培养。本发明的发酵方法发酵周期短;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提供的用于蜜蜂球囊菌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培养基,具有葡甘聚糖酶产率高,葡甘聚糖酶活力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72325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05648.X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07K14/795 , C07K1/36 , C07K1/34 , C07K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795
Abstract: 本发明以简便、高效、有利于不同组分综合利用为工艺设计的基础,以新鲜螺旋藻为加工原料,通过低温破壁、硫酸铵分级盐析、聚乙二醇2000/(NH4)2SO4双水相萃取、超滤、真空冷冻干燥的步骤,制得螺旋藻藻蓝蛋白。本发明能实现较高的螺旋藻藻蓝蛋白得率,所得螺旋藻藻蓝蛋白多糖含量低,纯度A620/A280约3.7,并适用于以其他藻类为原料制备藻蓝蛋白,且制备过程中能很好的保持螺旋藻各组分的生物活性,得到的其余分离部位可经进一步加工得到活性多糖、叶绿素、藻蛋白等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6913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1086639.7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P19/40 , C12N1/14 , C07H1/06 , C07H19/167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Raffaelea lauricola中提取腺苷的方法,包括:活化菌株,初级培养,次级培养,菌体研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粗提物,将粗提物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水梯度洗脱,再通过HPLC制备,经1H NMR、13C NMR、COSY、HMBC、HSQC谱图分析证明腺苷首次在该菌种代谢物中提取到。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02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087399.2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A'‑Neogammacer‑17(21)‑en‑15α‑ol)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真菌为Raffaelea lauricola,提取方法包括:菌体活化及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提物,将粗提物进行多次硅胶柱层析纯化浓缩制得。本发明制备的A'‑Neogammacer‑17‑en‑15α‑ol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G2、肺癌细胞A549均有明显的抑制增殖效果,具有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0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86596.2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Raffaelea lauricola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活化菌株,初级培养,次级培养,菌体研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粗提物,将粗提物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水梯度洗脱,再通过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纯化,收集洗脱液浓缩,得到目标产物。经1H NMR、13C NMR、COSY、HMBC、HSQC谱图分析证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首次在该菌种代谢物中提取到。
-
公开(公告)号:CN1153859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86595.8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07J6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Raffaelea lauricola中提取藿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活化菌株,初级培养,次级培养,菌体研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粗提物,将粗提物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水梯度洗脱,再通过多次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纯化,收集洗脱液浓缩,得到目标产物。经1H NMR、13C NMR、COSY、HMBC、HSQC谱图分析证明藿烷型三萜类化合物首次在该菌种代谢物中提取到。
-
公开(公告)号:CN11515279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20487.X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僵菌与除虫菊素复合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可湿性粉剂与除虫菊素;可湿性粉剂包括白僵菌孢子粉10%、润湿剂3%、分散剂3%、紫外保护剂1%、抗氧化剂0.1%、载体82.9%;该剂型有利于白僵菌孢子抵抗紫外线、氧化物质等不良因素引起的存活能力下降、防效降低等不利因素,维持白僵菌孢子良好的理化活性和稳定性。综合除虫菊素和白僵菌二者兼容性研制的高效环保的复合新型生物农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90417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711312365.8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莫勒菌的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接PDA菌体培养基上健壮菌丝体于PDB液体培养基中,在150rpm,28℃摇床培养36‑54h,再将菌丝用四层无菌纱布过滤后,用无菌的研钵对菌丝进行研磨。将研磨好的菌丝放入PDB培养基中于100rpm,28℃摇床培养16h。再用四层无菌纱布过滤出菌丝,再用无菌药匙将菌丝转入无菌的三角瓶中,并用10mL 0‑0.08%β‑巯基乙醇预处理菌丝体30分钟,采用20‑26.6mg真菌溶壁酶(酶液pH5.6‑6.2),在24‑30℃酶解2.4‑3.3h,用0.4‑0.7mol/L某溶液做渗透压稳定剂时,原生质体数量达到2.2‑3.2×107个/mL,再生率达15%‑45%。
-
公开(公告)号:CN11048445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88273.7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量生产玫烟色棒束孢的培养基,组分配比:淀粉9~11 g、尿素0.45~0.55 g、K2HPO4∙3H2O 13~15 g、维生素C 0.15~0.25 g、NaCl 0.8~1.2 g、MgSO4·7H2O 0.4~0.6 g、琼脂20.0g,用水定容至1L。该培养基不但有助于排除培养基成分对繁殖体属性如生防作用、产量、对干燥的抗逆性及存活率等的影响,而且产孢量较高,当接种量为3 μL孢子浓度为107spores/mL时,孢子的单位产量可达 2.1×108spores/mL,为等量察氏培养基产孢量1.5×107spores/mL的14倍。
-
公开(公告)号:CN107828760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312715.0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2488 , C12Y302/010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座壳孢菌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及方法,通过将发酵种子液接种于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包括:葡萄糖2.5-20g/L,牛肉浸膏2.5-20 g/L,FeCl3·6H2O 0.01435-0.1148mol/L,叶酸0.005-0.04g/L;培养基初始pH=7.2-8.1。该方法通过将发酵种子液接种于所述培养基中,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接种量2.5%,于25℃,转速150r/min下培养。发明的发酵方法具有发酵周期短;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提供的用于扁座壳孢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具有产率高,酯活力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