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660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3417.7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IGBT模块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芯片IGBT模块芯片开路失效监测方法及系统,首先确定监测多芯片IGBT模块芯片开路失效的健康敏感参数,然后测量多芯片IGBT模块的健康敏感参数值并将其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VPG,然后确定判定多芯片IGBT模块发生芯片开路失效的模拟电压信号VPG的失效阈值VREF3,最后将实测的模拟电压信号VPG和失效阈值VREF3进行比对,判定多芯片IGBT模块是否发生芯片开路失效。本发明在不拆封多芯片IGBT模块封装的情况下,实现多芯片IGBT模块芯片开路失效监测,且仅需要采集栅极电压信号,受影响因素少,易于测量,具有非侵入性,可即插即用或集成在驱动电路中,易于实现多芯片IGBT模块的芯片开路失效原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922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1479637.5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具体包括:据系统驱动脉冲信号及一次侧电感电流的极性计算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两个H桥的开关函数;根据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计算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电感电流状态估计模型;根据故障下的桥臂间电压特征和电流残差特征,设计故障诊断算法。本发明实现了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工作状态监测及不同开关管故障下的快速准确诊断,为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故障诊断技术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92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479637.5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具体包括:据系统驱动脉冲信号及一次侧电感电流的极性计算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两个H桥的开关函数;根据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计算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电感电流状态估计模型;根据故障下的桥臂间电压特征和电流残差特征,设计故障诊断算法。本发明实现了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工作状态监测及不同开关管故障下的快速准确诊断,为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故障诊断技术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1297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93873.6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抗凝血抗平滑肌增生的心血管医疗器械表面Ti-Cu-N涂层的制备方法;涂层中Cu的掺杂量为4-50at%,厚度为0.02微米;采用在真空中形成Cu、Ti、N离子和原子的方法在心血管医疗器械表面制备Ti-Cu-N涂层,心血管医疗器械为金属及合金或者高聚物中的一种;可以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涂层,其溅射靶材为Ti-Cu镶嵌靶、Ti和Cu双靶、Ti-Cu合金靶中的一种。也可以采用金属阴极弧源沉积的方法制备涂层,其金属阴极靶材为Ti-Cu镶嵌靶、Ti-Cu合金靶中的一种。本发明制备的Ti-Cu-N涂层释放Cu离子及催化释放NO,具有抗菌、抗凝血和抗平滑肌增生的作用;用于心血管医疗器械可解决医疗器械和人工器官植入后的细菌感染、血栓形成、再狭窄增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435500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610867923.6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C23C14/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种用于平面圆形磁控溅射阴极靶的磁场源,该磁场源是由若干组串联的平行且同轴的平面径向螺旋线圈沿轴向层叠而成,每组平面径向螺旋线圈由承载电流不低于80A的漆包线沿同样的方向紧密绕制而成,每组平面径向螺旋线圈的半径和匝数相等。当通以电流时,该磁场源能够在平面圆形溅射靶表面产生沿径向辐射状且在很大范围内均匀分布的水平磁场分量。相比于传统磁控溅射靶的磁场源设计,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溅射靶表面“跑道环”面积,进而显著提高溅射靶材的利用率和薄膜制备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03286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976318.8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体内环境中具有磨损自修复功能的陶瓷生物材料制备方法,原料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锆粉(或者氧化铝粉)90%~99%、金属粉1%~10%,原料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湿法混合均匀并干燥后,在1100℃‑1800℃下进行惰性气体保护热压烧结0.5‑3小时即可。制得的陶瓷生物材料其中金属掺杂质量比例在1%‑10%,本发明生物材料在人体内作为摩擦配副(例如人工关节、人工椎间盘等)服役时,由于摩擦磨损及腐蚀,会在摩擦界面形成一层蛋白生物膜,随着摩擦的不断进行,该蛋白生物膜可以转变成石墨层,可有效地降低陶瓷生物材料摩擦、阻止材料的磨损。实现对陶瓷生物材料的磨损修复,使陶瓷生物材料在人体内具有良好的磨损自修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924202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33352.4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支架表面改性方法,属于金属表面改性技术领域。该方法有效利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金属支架表面沉积钛/氧化钛薄膜。其步骤为:首先,将金属支架放入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设备的真空室中,真空室抽真空至0.5×10-3Pa~2×10-3Pa;向真空室内通入氩气,溅射清洗金属支架及靶材;向真空室内通入氩气,通过调节溅射电压幅值、频率、脉宽、溅射气压及基体偏压等参数,运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金属支架表面制备高结合力的钛过渡层;最后,向真空室内通入氩气和氧气,通过调节溅射电压幅值、频率、脉宽、溅射气压及基体偏压等参数,在钛过渡层上制备结合紧密的氧化钛薄膜。主要用于金属支架的表面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58593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10032382.7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茶色有机玻璃的方法,将无色有机玻璃清洗后置于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真空室中,抽真空至0.5×10-3Pa~2×10-3Pa;通入乙炔、氩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气体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气体至压力为0.1~2.0Pa;设置沉积装置微波源功率为400~800W,开启微波电源,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开启沉积装置偏压电源,对无色有机玻璃进行5~60分钟表面处理,处理时偏压电源频率15~40kHZ,占空比10%~40%,幅值-100~-600V。该方法工艺简单,不添加任何染色剂、无污染,制备的茶色有机玻璃表面硬度高、耐划能力强,且能方便地制备出不同深度和色调的茶色有机玻璃。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45342.5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8/214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VFL的单相PWM整流器功率器件IGBT开路故障诊断方法,本方法基于实验平台和其数字仿真系统获取IGBT开路故障的原始数据库,设计故障特征向量,利用RVFL分类器训练故障分类器,调整网络模型的节点数和激活函数以节约计算资源和时间,利用已经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对在线获取的数据样本分类识别,解决了单相PWM整流器中IGBT开路故障的实时快速诊断问题,有利于故障诊断算法的实时在线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251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78233.6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亲水性的Ti‑Cu/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为:对基底材料进行预处理后,在其上形成Ti‑Cu复合涂层,再依次置于多巴胺溶液和PBS溶液中浸泡即可。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涂层稳定性好,具有优良的超亲水性能,具有抗菌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血管支架、人工心瓣、人工关节等植入性医用生物材料的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