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1355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10130529.4
申请日:2016-03-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石墨烯球负载纳米二硫化锡复合材料,它以亚微米尺寸的空心石墨烯球为载体,二硫化锡纳米颗粒负载在石墨烯空心球的内壁和外壁,生长在空心石墨烯球表面的二硫化锡颗粒尺寸在10‑40 nm之间,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合成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球:b.合成空心石墨烯球:c.装载二硫化锡:即可得到空心石墨烯球负载纳米二硫化锡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一种二维结构的碳材料,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容纳二硫化锡的体积膨胀,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并且多孔石墨烯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有利于锂离子在材料中嵌入和脱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60026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011275.X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布负载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主要过程和步骤如下:以棉织纤维布为原料,通过热处理后得到功能化的导电纤维布,以去离子水/醇类溶剂/硫/二硫化碳为反应体系,通过水热反应制得碳纤维布负载纳米硫颗粒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碳纤维布负载硫的复合正极,碳纤维布交错连接形成三维有序导电网络,其超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更多的硫,同时,通过这种简单方法制备的碳纤维布负载硫复合材料,可直接作为极片使用,省去了传统电极制备中制浆、涂布等繁琐工艺,为硫正极的应用提供了有利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078108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014878.6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负载菱面体氧化铁复合材料及其水热合成方法。其典型的特征为以单层石墨烯作为基体骨架,菱面体氧化铁在石墨烯片层两面均匀生长,菱面体氧化铁的颗粒尺寸为50~150 nm,各个面都是规则的平行四边形。菱面体氧化铁可以通过石墨烯片层实现良好的导电性,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表观电导率。该材料制备经过两个典型步骤,一是制备热解石墨烯,二是水热合成石墨烯负载菱面体氧化铁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负载菱面体氧化铁复合材料工艺简单,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好,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891476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46856.1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辐照制备氮掺杂还原石墨烯的方法,其步骤:a.配置成尿素溶液,加入氧化石墨烯,置于超声振荡器中,使溶液混合均匀;b加入异丙醇,再加入氨水溶液,将该混合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中搅拌,充分混合;c将混合溶液置于密封容器中,通入氮气,使溶液氮气饱和;d将氮气饱和的混合溶液置于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下辐照处理;e.用乙醇洗涤辐照反应生成物,用蒸馏水清洗,在高速离心机中分离,除去其中未反应的离子;f将分离所得的生成物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后,即得黑色的为氮掺杂还原石墨烯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原料价廉易得,不用有毒溶剂,对环境友好,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材料具有超级电容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889417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38355.9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辐照合成纳米银/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步骤:a.配制成聚乙二醇PEG1500溶液,加入氧化石墨烯,得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b.配成硝酸银溶液,加氨水,得Ag(NH3)2OH溶液;c.将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与Ag(NH3)2OH溶液按体积比混合,再加入异丙醇,然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中搅拌,充分混合;d.将混合溶液置于密封容器中,通入氮气,氮气饱和;e.将配制的混合溶液置于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处理;f.用乙醇洗涤辐照反应生成物,蒸馏水清洗,高速离心分离,得到分离后的生成物;g.将分离的生成物放在真空燥箱干燥,干燥后得到纳米银/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该方法中步骤简单,耗时短,还原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未涉及到还原试剂,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09452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010612.4
申请日:2013-01-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不可逆容量的方法,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负极极片表面首先形成一层0.01~10μm的聚合物包覆层,这种包覆层为纳米或微米厚度、均匀致密的聚合物薄膜,可以有效阻止电解液与负极表面的直接接触,部分起到SEI膜的作用,由此来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不可逆容量的损失。本发明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及SEI膜的形成机理着手,以提高电池循环效率和可逆容量为目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备周期短、效率高,并可应用到以其他材料为负极的多种锂离子电池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600315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05841.6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1393 , H01M4/1397 , H01M4/133 , H01M4/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状MoS2/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主要过程和步骤如下:将一定量的氧化石墨烯溶液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钼酸盐和硫脲,再加入0.1~3mL有机胺溶液,通过160~240℃水热反应后取出圆柱状产物、冷冻干燥,再在氩气/氢气混合气氛中800℃热处理2h,即得到片状MoS2/石墨烯复合气凝胶。本发明制得的MoS2/石墨烯复合气凝胶,薄层石墨烯交错连接形成三维有序导电网络,形成微米级孔道,MoS2均匀分散在其超大的表面积上,有效的避免了体积膨胀和材料粉碎问题;同时,提高了其作为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600266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11275.X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布负载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主要过程和步骤如下:以棉织纤维布为原料,通过热处理后得到功能化的导电纤维布,以去离子水/醇类溶剂/硫/二硫化碳为反应体系,通过水热反应制得碳纤维布负载纳米硫颗粒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碳纤维布负载硫的复合正极,碳纤维布交错连接形成三维有序导电网络,其超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更多的硫,同时,通过这种简单方法制备的碳纤维布负载硫复合材料,可直接作为极片使用,省去了传统电极制备中制浆、涂布等繁琐工艺,为硫正极的应用提供了有利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943379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10704.4
申请日:2014-03-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G11/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负载花状多孔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典型特征为以石墨烯作为基体,片状多孔氧化镍自组装成花状氧化镍球生长在石墨烯基体上。作为基体骨架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花状氧化镍微球可以通过石墨烯实现其良好导电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表观电导率。氧化镍片的宽度为200-300nm,长度为400-600nm,厚度为5-10nm,片层结构上布满2-10nm的介孔,形成的花状氧化镍微球的直径为1-3μm。本发明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石墨烯负载花状多孔氧化镍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单电极电容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09452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0612.4
申请日:2013-01-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不可逆容量的方法,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负极极片表面首先形成一层0.01~10μm的聚合物包覆层,这种包覆层为纳米或微米厚度、均匀致密的聚合物薄膜,可以有效阻止电解液与负极表面的直接接触,部分起到SEI膜的作用,由此来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不可逆容量的损失。本发明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及SEI膜的形成机理着手,以提高电池循环效率和可逆容量为目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备周期短、效率高,并可应用到以其他材料为负极的多种锂离子电池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