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微束等离子弧焊对接焊的接头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2113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380904.2

    申请日:2012-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网微束等离子弧焊对接焊的接头装配方法,所述的丝网由不锈钢丝线编制而成。根据不锈钢丝的毛边长度d与相邻两丝的间隙D的比值,将毛边分别定义为短毛边(0≤d/D<1/3),中毛边(1/3≤d/D<2/3)和长毛边(2/3≤d/D≤1)。依据对接焊两侧毛边的种类设计了微束等离子弧焊对接焊的6种接头装配方法。本发明一种丝网微束等离子弧焊对接焊的接头装配方法,克服现有技术因不锈钢丝网装配方法不当引起的结球缺陷。

    一种超细不锈钢丝网的微束等离子弧焊搭接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211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380175.0

    申请日:2012-10-0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超细不锈钢丝网的微束等离子弧焊搭接焊方法,所述的超细不锈钢丝网是由丝径为Ф0.1mm~Ф0.25mm的不锈钢丝编织构成,规格为24×24目~40×40目的方孔网。包括步骤:将待焊接的不锈钢丝网边缘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不锈钢丝网进行搭接装配,先将丝网一(4)边缘的纬线放置于垫板的凹槽(6)之上并用左压板(3)压紧,再将丝网二(7)装配于丝网一(4)之上,边缘的纬线要紧贴装配,形成搭接接头,然后压紧右压板(8);调整焊枪到焊缝(9)起焊点正上方;从起焊点开始沿焊缝方向E进行连续自动焊接。本发明填补了微束等离子弧焊工艺对不锈钢丝网进行搭接焊的技术空白。

    热障涂层抗高温熔盐腐蚀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65814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10141193.4

    申请日:2010-04-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材料测试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对热障涂层抗高温熔盐腐蚀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在高温恒温条件下,当测试样块达到所设定的单位腐蚀时间,取出测试样块直接称重、记录。循环执行测试样块的高温熔盐蒸气腐蚀、称重、记录这一周期过程,直到测试样块出现裂纹,测试采集数据阶段结束。针对所述测试方法而设计的热障涂层抗高温熔盐腐蚀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温度为腐蚀盐熔点以上可调,测试时间任意可控。本发明采用了熔盐蒸气腐蚀测试样块,然后直接取出称量、记录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获得的测试结果,更能反映出热障涂层在实际高温服役时抗熔盐蒸气腐蚀的能力。

    不同宽度板料自动对中的通用冲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1758141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022561.3

    申请日:2010-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轨道、航空、船舶等交通载运工具、仪电、家电中所有金属板料冲压成形技术领域及相关模具设计和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不同宽度板料自动对中的通用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及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采用板料送进方向的几何中心为导料基准的自动对中送料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构新颖、制作简单,送料机构的定位基准采用板料的几何中心,无论板料的宽度如何变化,只要宽度在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本发明可以采用人力、电力等所有动力形式,在现代社会产品多样化的趋势下,在提倡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这种自动对中送进的冲模结构对实现一模多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一种低充高保IC塑封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47248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298384.6

    申请日:2011-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充高保IC塑封工艺方法,其具体方法步骤为:1)注塑充模阶段:把粘合了芯片并键合了金线的引线框放入型腔镶块平面上,上下模型腔闭合,对模具型腔加热到165℃左右,上下模料腔内的塑料熔融,液压注塑头施压对熔融塑料进行低速注塑,充满型腔;2)固化保压阶段:对模具型腔升高压力,并保持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在高压状态下,熔融塑料固化成型;3)冷却脱模阶段;本发明可以降低内应力,高保压力下固化塑封体的密度提高,可以提高密封效果,减少湿气渗入的几率,提高产品使用寿命;较高的压应力状态下固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引线断裂、脱焊的可能性,高保压方法形成的低应力效果比单纯降低塑料线胀系数方法好。

    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电源双闭环协同控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396759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810200828.6

    申请日:2008-10-07

    Abstract: 本发明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电源双闭环协同控制结构,涉及焊接电源技术领域。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开关元件、中频变压器、输出整流电路以及输出滤波电容(1)的两端分别与输出整流电路和协同控制闭环电路(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协同控制闭环电路(3)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电流控制闭环电路(2)的检测端连接,协同控制闭环电路(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电流控制闭环电路(2)的输入端和钨棒(13)连接,协同控制闭环电路(3)的反馈端与功率开关元件连接,电流控制闭环电路(2)的输出端与工件(12)连接。通过本发明减小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电源的体积和重量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实现薄细精密结构件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的工艺参数控制。

    一种复合镀层铝合金耐磨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58364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810042319.5

    申请日:2008-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镀层铝合金耐磨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铝合金基体表面预处理;(2)二次镀锌工艺处理,在铝合金基体表面镀锌,制备Zn过渡层;(3)用高速电喷镀方法制备Ni-TiN陶瓷层,冲洗并干燥;镀液以能够沉积镍的镀液体系为基础镀液,并含有浓度为2~10g/L的纳米级或微纳米级TiN颗粒和适量高分子分散剂;(4)等离子弧扫描强化处理。本发明的得到的复合镀层铝合金耐磨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抗腐蚀性,且复合镀层与铝合金基体具有高的结合力;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

    微束等离子焊的数字化人机交互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11050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10075063.9

    申请日:2006-03-31

    Abstract: 一种微束等离子焊数字化人机交互系统,由于利用简单的四个键组合进行指令设定和六个液晶显示界面构成菜单式的人机交互系统的外在界面、借助菜单界面搜索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方法,使人机交互界面数字化,既直观也易操作。系统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美国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F240)与单片机处理器(Atmel公司的单片机芯片AT89C2051),并由DSP芯片TMS320F240接受操作者通过键盘发出的指令,作为焊机的操作指令系统;单片机处理器控制显示界面的输出,采用字符液晶显示模块(香港精电公司的字符液晶显示模块MGLS16465)进行显示,利用该模块的字既进行参数数值显示,也进行微束等离子焊接过程信息显示。

    高频微束等离子弧焊主弧电源主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1396753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810200826.7

    申请日:2008-10-07

    Abstract: 本发明高频微束等离子弧焊主弧电源主电路,涉及焊接电源技术领域。包括:输入整流桥电路、输入滤波电容、功率开关元件、中频变压器、输出快恢复整流电路,同时包括高频模拟晶体管(1)的基极、发射极、集电极分别与高频控制电路(2)、工件(7)、输出滤波电容(5)的一端连接,输出滤波电容(5)的另一端钨棒(8)连接等组成。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微束等离子弧焊主弧电源主电路多参数(高频脉冲峰值、脉冲基值、脉冲频率、脉冲占空比、缓升时间、缓降时间)调节的复杂高频脉冲输出,同时也大大减小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电源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焊接电源的动态特性和运行的可靠性,并且使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电源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微束等离子弧焊焊接全系统协同控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391341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00821.4

    申请日:2008-10-07

    Abstract: 本发明微束等离子弧焊焊接全系统协同控制结构,涉及焊接控制技术领域。其电弧柔性和挺直度协同控制系统(1)、气路控制系统(2)、协同焊缝跟踪系统(3)、热输入控制系统(4)、协同焊矩行走系统(5)、协同控制焊接电源(6)及保护气流量控制信号线、离子气流量控制信号线、电流调整信号线①、弧长调整信号线①、弧长调整信号线②、电流调整信号线②、焊速调整信号线、焊速反馈线、焊接电流反馈线、焊接电压反馈线以电连接方式组成。为解决超薄细精密结构件精密焊焊缝成形质量和超薄细精密结构件精密焊接时的小电流电弧稳定性提供了全系统协同的控制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