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75836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073684.7
申请日:2009-0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IPC: C10G65/00
Abstract: 一种加氢吸附脱硫和加氢脱芳烃串联反应工艺是加氢吸附催化剂和加氢脱除芳烃催化剂直接串联装填,原料先通过加氢吸附催化剂在加氢吸附条件下进行脱除硫化物之后,再经过加氢脱除芳烃催化剂在加氢脱除芳烃条件下进行脱除芳烃。本发明具有第一个反应器中不产生硫化氢,而且产物中硫化物含量更低,起到了延长了第二个加氢脱除芳烃催化剂的使用周期,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减少的设备,节省了投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558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81846.X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反应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领域。纳米反应器催化剂是由氮掺杂中空碳载体及封装于其壳层孔道内的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活性金属为Pd、Pt、Ru、Rh、Ir、Au、Ag中的一种或两种,负载量为0.1wt%~5.0wt%,粒径尺寸为0.6~2.0nm;氮掺杂中空碳直径为50~500nm,壳层厚度为8~40nm,碱性氮含量为0.5wt%~20wt%。本发明纳米反应器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金属分散性、高效的反应物富集性能以及丰富的碱性氮物种,为不饱和有机酸水相加氢工艺提供了新型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8499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699646.8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IPC: B01J27/24 , B01J35/61 , B01J35/30 , B01J37/00 , B01J37/16 , C07C51/36 , C07C55/10 , C07C53/124 , C07C55/12 , C07C53/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氮杂碳基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将碳源、氮源和金属盐混合均匀,于惰性气体气氛下焙烧,在稀酸溶液中洗涤,经固液分离,固体真空干燥后得到氮杂碳载体;再将前驱体金属盐和氮杂碳载体混合均匀,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得到所述氮杂碳基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本发明制得的催化剂在强酸性环境中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而且氮的掺杂有利于吸附反应物中的羧酸基团,在不饱和有机酸的C=C双键加氢中表现出优异的加氢活性,可用于强酸性条件下由不饱和有机酸C=C双键加氢制备饱和羧酸的反应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56965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81352.7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烃类产品加氢精制领域,一种用于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由活性组分、助剂、载体构成,其中,活性组分为CuxFeyNizO,0.3≥x≥0.2,0.5≥y≥0.3,0.6≥z≥0.4,助剂为硫化钠或者硫化钾,载体为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中的一种;在所述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为催化剂总重量的2‑10wt%,助剂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5‑2wt%。本发明还涉及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4492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571769.9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催化及能源环境交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酸氢盐或碳酸盐催化加氢制备甲酸盐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甲酸盐的制备方法。碳酸氢盐或碳酸盐催化加氢制备甲酸盐的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活性成分和助剂;其中,所述活性组分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30wt%,所述助剂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18wt%,余量为载体。本发明的甲酸盐是指由碱金属制成的甲酸盐。催化剂催化效率高,对目标产物甲酸盐选择性好,催化剂稳定性好,固定床反应催化剂寿命可达3000h以上,反应釜内反应催化剂可循环使用15~35次。
-
公开(公告)号:CN11327899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73337.1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环境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二氧化碳或碳酸氢盐或碳酸盐制备草酸的方法。二氧化碳转化制备草酸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S0、将CO2通入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水溶液中吸收制得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水溶液;S1、将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水溶液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催化加氢制备甲酸盐;S2、将步骤S1制得的甲酸盐加热脱氢生成草酸盐和氢气;S3、将步骤S2制得的草酸盐电解制得草酸和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其中,步骤S2制得的氢气可作为步骤S1中的原料氢气循环利用以尽可能的降低氢气的消耗,步骤S3制得的反应副产物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可以作为步骤S0中的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的原料循环利用,进而降低二氧化碳向草酸转化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8984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190005.0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 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C07C51/083 , C07C55/10 , B01J27/185 , B01J23/89 , B01J27/228 , B01J27/224 , B01J23/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酐水相加氢生产丁二酸的新工艺,包括搅拌釜、原料罐、原料与氢气预混合单元、原料进料管、加氢反应器、气液分离罐和结晶槽等单元组成。流程为顺酐与水按一定比例在搅拌釜中混合均匀进入原料罐中,通过原料泵将原料输送到预混合器与氢气在此进行充分混合,混合物料分成两股从加氢反应器上部和中部进入反应器和催化剂接触反应,反应后物料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得到未反应氢气和产物,氢气经循环氢压缩机循环再利用,加氢产物进入结晶槽将丁二酸和溶剂进行分离,溶剂水重复利用。本发明通过控制各单元温度、浓度、原料进料方式等并配套高效加氢催化剂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副反应严重、装置难以长期稳定运行及反应系统堵塞等技术难题,丁二酸产品纯度可满足食品级、医药级和聚合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330580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61678.3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IPC: B01J23/755 , B01J23/75 , B01J23/652 , B01J23/86 , B01J23/44 , B01J23/46 , B01J23/89 , B01J23/50 , C07D307/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马来酸水溶液加氢生产丁二酸耐酸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Ni、Cu、Co、Mo、W、Cr、Ru、Rh、Pd、Pt、Au、Ag、B、Al、Ga、P、Bi中的至少两种为活性组分,以活性炭、α氧化铝、氧化硅或碳化硅等为载体。催化剂具有特殊的物化性质:活性组分以合金或固溶体的形式高度分散在载体上,催化剂具有亲水性,其与水接触角小于60°,催化剂的酸量为0.01-2.0mmolNH3/g,催化剂中孔径小于1nm的孔体积与总孔体积之比小于50%,采用浸渍法或喷涂法制备催化剂。马来酸加氢的工艺为:反应温度为20-300℃,压力为1-10MPa,体积空速为0.2-5h-1,氢油体积比为100-1000,在此条件下马来酸完全转化,丁二酸收率不低于99.5%。
-
公开(公告)号:CN10928986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45517.4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IPC: B01J23/882 , B01J23/883 , B01J35/10 , C07C5/11 , C07C7/00 , C07C7/163 , C07C15/24 , C07C13/48
Abstract: 一种工业萘加氢精制生产精萘副产四氢萘的催化剂由活性组份氧化物,助剂氧化物和载体组成,其中活性组份金属为2-8wt%,助剂金属Mo为8-20wt%,余量为载体。催化剂的酸量为0.1-1.5mmol NH3/g,比表面积为50-400m2/g,孔体积为0.2-1.2cm3/g,其中孔径在5-50nm的孔占总孔道的50-80%。本发明具有产品精萘中硫含量小于1ppm,改变工艺参数可灵活副产0.1%-50%四氢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14337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254989.9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的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氧化物、助剂氧化物、载体,其中,以金属计,活性组分氧化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0.5wt%,助剂氧化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0wt%,其余为载体;活性组分氧化物为贵金属Pt、Pd、Ru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助剂氧化物为Na、K、Mg、Ca、Co、Fe、Ni、Mo、Cu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载体为Al2O3。本发明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