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体的制造方法和电极体

    公开(公告)号:CN107706357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710637748.6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极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极体,所述制造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就使电极板和隔板附着来进行制造。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极体的制造方法中,采用带电工序、第1层叠工序、第2层叠工序来制造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板层叠而成的电极体。在带电工序中,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中的一方作为第1电极板,将另一方作为第2电极板,使第1电极板和隔板之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在第1电极板与隔板之间产生引力的电位带电。在第1层叠工序中,通过使至少一方带电了的第1电极板和隔板直接接触,来形成它们互相附着的层叠体。在第2层叠工序中,对层叠体层叠第2电极板从而形成电极体。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05173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610801538.1

    申请日:2016-09-05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板(100)、负极板(200)和配置在正极板(100)与负极板(200)之间的隔板(300)。隔板(300)包含多孔质树脂层(301)。多孔质树脂层(301)由熔点为80℃~135℃的聚烯烃构成。正极板(100)或负极板(200)的至少一方具有与多孔质树脂层(301)相对的表面(S1)。表面(S1)与聚烯烃的熔滴的接触角(θ)为30°以上。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隔膜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8122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10223731.1

    申请日:2016-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膜(70),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基底层(90)和耐热层。耐热层(80)含有耐热细粒和粘合剂。在位于垂直于隔膜(70)纵向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70a)的耐热层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高于在位于包括隔膜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部(70b)的耐热层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在端部(70a)的耐热层中,基底层侧区域(86)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高于包括耐热层表面的表面区域(88)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隔膜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812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223731.1

    申请日:2016-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膜(70),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基底层(90)和耐热层。耐热层(80)含有耐热细粒和粘合剂。在位于垂直于隔膜(70)纵向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70a)的耐热层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高于在位于包括隔膜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部(70b)的耐热层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在端部(70a)的耐热层中,基底层侧区域(86)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高于包括耐热层表面的表面区域(88)中每单位体积所含的粘合剂量。

    锂离子二次电池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7511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180074017.6

    申请日:2011-10-07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A)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43A)含有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243A)具有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对置的部位(A1)和不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对置的部位(A2)、(A3)。在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对置的部位(A1),和不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对置的部位(A2)、(A3)相比天然石墨的比例大,且在不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对置的部位(A2)、(A3),和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对置的部位(A1)相比人造石墨的比例大。根据所述构成,能够较低地抑制反应电阻(电池电阻),且能够较高地维持容量维持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