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929534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1203494.5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碰撞吸能盒,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法兰、复合吸能器及下法兰;所述复合吸能器包括混合截面波纹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混合截面波纹管内部的三级蜂窝内芯;所述三级蜂窝内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级蜂窝内芯、第二级蜂窝内芯及第三级蜂窝内芯;所述第一级蜂窝内芯、第二级蜂窝内芯及第三级蜂窝内芯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级蜂窝内芯及第二级蜂窝内芯均由蜂窝单元相互拼接形成;所述蜂窝单元从上至下包括多个折纸单位,所述折纸单元从上至下依次叠加形成所述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具有六个侧部,所述蜂窝单元之间通过侧部的重叠拼接。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结构简单,能够适应多角度冲击的碰撞吸能盒。
-
公开(公告)号:CN211417184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347487.1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客车前部吸能装置,包括管状部分、中间部分、泡沫铝填充物、顶板和底板;管状部分包括第一外圆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第二外圆管,第二外圆管套在第一外圆管外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填充于第二外圆管和第一外圆管之间;中间部分包括承压管、施压管和压板,施压管顶端面顶抵顶板底壁,承压管底端面顶抵底板顶壁,压板设于承压管和施压管之间;中间部分设于管状部分内且中间部分和第一外圆管之间的空腔、承压管、施压管内都填充有泡沫铝填充物。它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方案不仅能在客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通过稳定的溃缩吸收更多的能量,同时具有高抗压强度强度和良好的吸能效果,有利于提高缓冲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417179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347517.9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外壳,所述防撞梁外壳包括一由矩形框沿圆弧线路径连续延伸形成的圆弧形壳体,所述圆弧形壳体连续壁厚呈由圆弧线路径中间至两边渐小梯度变化,所述防撞梁外壳内填充衍架结构;所述防撞梁外壳之朝向圆弧线圆心之一侧的两端部各固设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内部填充有泡沫铝材料。它具有如下优点:一种客车防撞梁组件,质量轻便,吸能强,比吸能高,抗弯强度大,缓冲性能好,能够有效缓冲客车受到的正向和倾斜方向的撞击,最大程度降低乘客受到的最大冲击,对车辆和乘车人员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9937147U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20422009.6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 H01M50/222 , H01M50/293 , H01M50/233 , H01M50/242 , H01M50/249 , H01M50/244 , H01M10/653 , H01M10/655 , H01M10/6556 , H01M50/238 , H01M50/231 , H01M10/6554 , A62C3/16 , B01D4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液冷散热的防护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电池安装架,液冷散热管道;所述电池箱箱体由上防护板,中间复合夹层以及下防护板组成;所述中间复合夹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蜂窝结构、分形分层蜂窝结构、阻燃剂;蜂窝结构、分形分层蜂窝结构、阻燃剂中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电池箱体还设置有液冷管道进出口;所述液冷散热管道填充有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其材质为铝合金。上述的液冷散热的防护电池箱,解决现有电池箱在散热以及防护上的不足,旨在提高电池箱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2775299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203026.3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手性结构及吸能缓冲结构、汽车车身,反手性单元具有旋转负泊松比结构,在承载过程中通过韧带将受力传导至节圆上,使得节圆具有旋转的趋势,同时会把韧带卷起,形成压缩截面缩小,拉伸截面增大的负泊松比状态。当韧带变形结束后,节圆与节圆进行挤压,此时进入第二个变形阶段,由于三个反手性单元分别位于三维坐标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且三个节圆均相交连接共形成六个连接点,使得该混合手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三个节圆不容易错位或变形,整体结构稳定,使得其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212455329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204155.4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手性结构及缓冲吸能结构,混合手性单元具有旋转负泊松比结构,在承载过程中通过韧带将受力传导至节圆上,使得节圆具有旋转的趋势,同时会把韧带卷起,形成压缩截面缩小,拉伸截面增大的负泊松比状态。当韧带变形结束后,节圆与节圆进行挤压,此时进入第二个变形阶段,由于三个混合手性单元分别位于三维坐标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且三个节圆均相交连接共形成六个连接点,使得该混合手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三个节圆不容易错位或变形,整体结构稳定,使得其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较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447413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218524.5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所述手性结构包括:三个手性单元,所述手性单元包括节圆和八个韧带,所述节圆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四个象限点,每两个韧带界定出一韧带组,韧带组中的两个韧带的第一端相交界定出一相交点,第二端相间隔开并与该节圆相切连接,其中,节圆的圆心、相交点和节圆的其中一个象限点共线,相邻两个韧带组的韧带的第二端相交,其中,三个手性单元的节圆的圆心重合并两两垂直相交连接在所述象限点和相交点上。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良好的吸能效果,有利于提高缓冲作用的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