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曲面金属材料的腐蚀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8581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53090.6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曲面金属材料的腐蚀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向样品表面发出太赫兹波,根据获得的反射回波时间确定飞行时间;基于得到的飞行时间,结合太赫兹波的波速、太赫兹波入射时的折射角以及腐蚀层的折射率,得到设定测点的曲面金属材料的腐蚀层厚度,根据得到的多个测点的数据,确定最终的腐蚀层信息。基于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信号,利用太赫兹波在非极性材料(腐蚀层和涂层)发生反射和透射、在金属材料只发生反射的特性,结合飞行时间和材料折射率等因素,实现曲面金属材料腐蚀层厚度的无损、快速且定量的检测。

    一种适用于变温环境的差分反射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78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22008.3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变温环境的差分反射检测方法,基于光源(1)出射光分光所获彼此波长相同、强度相同的第一分光与第二分光,以温度可控环境下的第一基底(4)为依据,切换控制第一分光与第二分光依次经第一基底(4)反射、以及样品室(3)内第二基底(5)表面所设二维待测样品反射,并通过分别所获第一检测光反射光强信息、第二检测光反射光强信息之间的差分运算,依据二维待测样品所对应标准品的吸收特征光谱,实现对二维待测样品的结构特征检测;设计方法具有抗温度干扰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好的优点;并进一步设计实现该方法的装置,通过模块化光路布局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待测样品结构特征检测的工作效率。

    一种磁流变减震一体化装置及物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300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96394.5

    申请日:2021-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减震一体化装置及物联系统,在应用磁流变减震装置针对其所对接减震对象实现减震的同时,引入位移检测模块、加速度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力检测模块进行实时信号检测,获得反馈交互式设计,及时侦测到装置故障,保障装置实际应用的稳定性;同时设计基于此装置的物联系统,能够实现多线程双向通信,实现对多个磁流变减震一体化装置的监控,在实现物联网的同时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性,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一种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893965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804182.2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测试装置,由控制模块(0)、匀强可调的磁场发生装置、剪切装置、采集装置、以及为磁场发生装置、剪切装置和控制器供电的电源(1)组成;其中,磁场发生装置包括由电工纯铁构成的闭合结构和磁场、温度测量装置,闭合结构内置有钛合金套筒(8)和缠绕在其上的导电线圈(10),钛合金盛液桶(7)置于钛合金套筒(8)内部,剪切装置包含转动电机(2)和剪切轴(4);采集装置包含霍尔、温度、扭矩传感器(3),霍尔、温度传感器置于磁场发生装置内部,扭矩传感器(3)设置在剪切轴(4)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稳定性好、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一种适用有限空间的旋转剪切式磁流变隔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250805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931971.9

    申请日:2020-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有限空间的旋转剪切式磁流变隔减振装置,包括双叉主旋臂,所述双叉主旋臂的一端具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由导磁材料制成的旋转限位套筒,另一端具有与装置连接的双叉臂;副旋臂,包括主副连接端C和装置安装端D,其中,所述主副连接端C采用导磁材料与所述双叉主旋臂一端的旋转限位套筒连接;磁流变弹性体,固定连接在双叉主旋臂一端所述旋转限位套筒内壁与副旋臂之间;磁感线圈,设置在双叉主旋臂一端所述旋转限位套筒内壁与所述磁流变弹性体之间;磁流变减振控制器,与所述磁感线圈电连接。该装置相较于传统的挤压式磁流变弹性体隔减振装置,减振装置行程更长,拥有更好的隔减震效果。

    一种分离式混合试验系统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820722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22213876.0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式混合试验系统,包括OpenSees数值子结构模块、MATLAB计算模块、ARM嵌入式控制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作动器加载系统和试验子结构模块。另外,还公开了一种分离式混合试验系统的试验方法。本实用新型将OpenSees、MATLAB和ARM嵌入式控制器相结合,实现了OpenSees与MATLAB之间的实时双向通信和MATLAB与ARM嵌入式控制器之间的实时双向通信的功能,解决了整体结构中OpenSees数值子结构模块数值仿真试验与试验子结构模块实物试验协同工作的问题,可实现减震结构的混合动力模拟地震试验。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试验系统占地面积小、成本低、试验精度高、试验程序易于移植、试验系统易于控制的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流变隔减震装置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349030U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20373345.2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流变隔减震装置控制系统,设计获得被控系统受外界影响所产生的位移数值和运动加速度数值,应用模糊控制算法进行处理获得PWM波形式的电压控制信号,并经具体所设计压流变换控制电路处理,产生高精度的相应电流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磁流变隔减震装置中励磁线圈的磁场大小,通过改变磁流变智能材料周围磁场的强度,进而改变磁流变智能材料的磁致特性,以达到改变磁流变隔减震装置阻尼力或刚度的目的,实现磁流变隔减震装置运转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了被控系统在遭受外界振动时的结构安全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流变减震装置的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469747U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821605767.7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减震装置的控制系统,该磁流变减震装置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磁流变减震装置的能源自供给,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且充足的外部能源,而且还实现了对磁流变减震装置输出电流的准确控制,从而提高减震装置的工作效率;其采用的模糊控制器能够高效地搜集太阳能,同时其能够依据外部振动信号输出对应大小的电流,控制线圈磁场,进而控制磁流变材料的阻尼力,从而大大提高减震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铁路接触网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592931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20157394.2

    申请日:2020-0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铁路接触网检测装置,从铁路接触网检测工作的巡检项目和工作环境出发,结合当前较为成熟的模块进行组合,通过四旋翼无人机(4)的飞行,实现检测装置沿接触线的移动,并同时完成对铁路接触网相关参数的检测工作,将检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2)传送至地面的移动数据接收控制台(2),实现集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测量、接触网发热故障诊断、接触悬挂状态检测等多种检测功能,以此来完成对接触网的检测工作,并且不论是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还是相应的功能实现,均体现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操作的智能化,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有效提高了针对接触网主要状态参数进行检测和维修的工作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781557U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20510143.5

    申请日:2019-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平台、缸筒以及底座;还包括设置在缸筒上部的减振部和设置在缸筒下部的电磁感应部;减振部和电磁感应部具有一定的间距;其中,减振部由多块相互平行设置的夹层钢板和磁流变弹性体组成,相邻夹层钢板之间以及夹层钢板与缸筒内侧壁之间均填充有磁流变弹性体;电磁感应部为缠绕有线圈的铁芯;还包括电流控制器以及设置在减振平台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与电流控制器连接,电流控制器一端通过导线与线圈连接,电流控制器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其中,减振平台为不导磁减振平台,底座为不导磁底座;夹层钢板为高磁导率夹层钢板,缸筒为高磁导率缸筒。(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