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551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80847.8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解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噬菌体及其应用,属于噬菌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裂解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噬菌体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噬菌体vB_BglM_WTB,保藏编号为CCTCCM2023525,为一种新型噬菌体。本发明噬菌体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具有强裂解作用,且具有较高的温度耐受性和较宽的酸碱耐受范围,可高效消杀食品表面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为防治食品加工和环境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提供了新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655486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12161.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由作为能量供体的第一荧光探针与作为能量受体的第二荧光探针混合均匀制成;第一荧光探针为万古霉素修饰的碳量子点;第二荧光探针为适配体修饰的硅纳米颗粒;适配体用于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经验证,本发明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线性拟合系数为0.99332,检出限为2.06CFU/mL。与传统方法相比,还具备较低的检出时间、较好的特异性;此外,在牛奶样品的干扰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仍展示出优异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550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0924193.X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核壳型金铂纳米团簇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和前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核壳型金铂纳米团簇作为模拟酶,将链霉亲和素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金铂纳米团簇表面,然后结合生物素化的特异性适配体作为探针,进而促进对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性识别。本发明基于夹心法策略,利用适配体修饰的磁珠作为捕获探针,通过磁吸作用降低样品中复杂基质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并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适配体修饰在金铂纳米团簇表面,减少空间位阻,提高识别分子的负载量。本发明实现同步识别大肠杆菌O157:H7,简化操作步骤,极大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检测灵敏性提高至102CFU/mL,降低成本、减小样品基质影响、提升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6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02089.0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探针检测试剂及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双探针检测试剂由磁分离探针试剂液和荧光纳米酶探针试剂液组成;磁分离探针试剂液用于特异性结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从检测样品中分离富集处理;蓝色荧光纳米酶探针试剂液用于特异性结合分离富集处理后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产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依赖型比色信号及荧光信号。本发明的磁分离探针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超强磁性,增强捕获效率,降低磁吸时间;本发明的双模态信号之间相互验证,起到内部校对作用,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本发明的检出时间在1h内,检出时间短、检测灵敏度高,对常见模式菌株具有较好特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1594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0411278.7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率荧光探针对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可视化检测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食物溶液;(2)制备被检测液,将食物溶液与比率荧光探针按比例混合,孵育,得到被检测液;(3)对被检测液检测,通过RGB图像仪测定被检测液在激发波长285nm下避光产生的图像,将图像进行RGB色值的读取,选择以读取的RGB色值中B值与G值之间的比值作为纵坐标,以含菌检测液的菌浓度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得到相关系数与检出限。本检测方法的线性拟合系数为0.98945,检出限低至6.31CFU/mL。可在食品样品检测现场来快速获取单增李斯特菌的真实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35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447472.0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12N15/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荧光淬灭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按体积比1:2由作为能量供体的荧光探针与作为能量受体的淬灭探针混合均匀制成;荧光探针为第一适配体修饰的硅纳米颗粒,淬灭探针为第二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第一适配体与第二适配体均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经验证,其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程度与较低的检出限,与传统方法相比,还具备较低的检出时间、较好的特异性;此外,在LB肉汤样品的干扰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仍展示出优异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11948.8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双探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双探针组合物为相互独立的磁分离探针与硅基纳米酶探针的组合物,磁分离探针的浓度为1mg/mL,硅基纳米酶探针的浓度为40µg/mL,磁分离探针用于特异性结合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并从检测样品中分离富集处理;硅基纳米酶探针用于特异性结合分离富集处理后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并产生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浓度依赖型荧光信号、比色信号及光热信号。与传统方法相比,还具备较低的检出时间、检测灵敏度;此外,在鲈鱼生鱼片样品的干扰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仍展示出优异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55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680847.8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解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噬菌体及其应用,属于噬菌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裂解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噬菌体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噬菌体vB_BglM_WTB,保藏编号为CCTCCM2023525,为一种新型噬菌体。本发明噬菌体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具有强裂解作用,且具有较高的温度耐受性和较宽的酸碱耐受范围,可高效消杀食品表面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为防治食品加工和环境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提供了新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358412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0924195.9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苏干燥损伤的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液体培养基,属于生物制品的检测技术领域。复苏培养基由蛋白胨、甘露醇、海藻糖、甜菜碱、脯氨酸、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和水组成,使用大量的食源性致病菌验证的结果表明复苏培养基的效果较现有的国际标准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使用的BPW等前增菌培养基均有显著提高,并且该复苏培养基具有很好的复苏普遍性,实验测试的包含7种克罗诺杆菌菌种和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及食品分离株均表现出相似的实验结论。本发明适用于干燥食品或低水活度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快速复苏与增菌培养,有利于提高干燥损伤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避免现有方法漏检造成的食物中毒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570670.3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12Q1/689 , C12N15/11 , C12Q1/6853 , C12Q1/6844 , G01N33/543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酪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及特异性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和前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提取的单增李斯特菌的DNA进行链置换扩增,扩增所用的引物P1与P2的5'端分别修饰FITC‑与BIO‑,然后将扩增过后的产物首先与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羧基化的磁珠相连接,再与AuMB@Ag‑FITC抗体相连接,最后在785 nm波长下,功率为25 mw下进行表面拉曼散射,达到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的目的。该发明基于夹心法策略,实现同步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简化操作步骤,极大的缩短了反应时间,并且通过拉曼光谱1616 cm‑1处的信号峰值进而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在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后,使检测灵敏性提高至101 CFU/mL,减小了样品中其他基质的干扰、提升检测效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