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9029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47038.2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12N15/115 , G01N33/543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增李斯特菌适配体及其比色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所述单增李斯特菌适配体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单增李斯特菌适配体用于比色探针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1)用四氯金酸溶液和蒸馏水制备金纳米粒子溶液;(2)用蒸馏水配制单增李斯特菌适配体溶液;(3)按体积比5:1.8将金纳米粒子溶液和单增李斯特菌适配体溶液混合,制得比色探针;当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波长从520nm偏移至524nm,表示比色探针中核酸适配体成功修饰到金纳米粒子上。经验证,与已有的成熟的核酸适配体相比,本发明制备的比色探针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程度与较低的检出限。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32807.2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控制果蔬灰霉病的食窦魏斯氏菌及其应用,属于农产品贮藏技术领域。所述食窦魏斯氏菌命名为WeissellacibariaBWL4,已于2021年1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1109。本发明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对扣法发现该菌株对灰霉菌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实验验证该菌株对葡萄和猕猴桃的灰霉病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由该菌株制得的微生物制剂通过抑制采后果蔬表面灰霉菌的生长,降低灰霉病的发生率,提高果蔬的贮藏品质,延长果蔬的贮藏时间,为果蔬灰霉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1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33122.X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生防菌及其微生物制剂在控制番茄苗期病害中的应用,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该生防菌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001,所述生防菌或其微生物制剂通过抑制灰霉菌和镰刀菌生长控制番茄苗期病害;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向所述生防菌的菌液中加入麦麸粉载体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快速渗透剂T助剂,搅拌均匀后低温干燥并粉碎即可。本发明提供的生防菌及其微生物制剂可以替代化学农药,有效控制番茄苗期茎腐病和灰霉病,为番茄病害防治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304472.7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拮抗黄曲霉的贝莱斯芽孢杆菌YE‑1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防治领域。本发明从地衣中筛选得到一株黄曲霉拮抗菌,即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E‑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143。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贝莱斯芽孢杆菌株能够拮抗黄曲霉,同时耐高温、耐渗透压、耐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能力好,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液灌胃昆明小鼠,结果表明该菌株安全可靠。因此,本发明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以应用于预防和控制食品、饲料和谷物储存过程中的黄曲霉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11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570670.3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12Q1/689 , C12N15/11 , C12Q1/6853 , C12Q1/6844 , G01N33/543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酪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及特异性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和前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提取的单增李斯特菌的DNA进行链置换扩增,扩增所用的引物P1与P2的5'端分别修饰FITC‑与BIO‑,然后将扩增过后的产物首先与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羧基化的磁珠相连接,再与AuMB@Ag‑FITC抗体相连接,最后在785 nm波长下,功率为25 mw下进行表面拉曼散射,达到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的目的。该发明基于夹心法策略,实现同步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简化操作步骤,极大的缩短了反应时间,并且通过拉曼光谱1616 cm‑1处的信号峰值进而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在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后,使检测灵敏性提高至101 CFU/mL,减小了样品中其他基质的干扰、提升检测效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7472.0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21/64 , G01N33/533 , G01N33/58 , C12Q1/6818 , C12Q1/689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荧光淬灭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按体积比1:2由作为能量供体的荧光探针与作为能量受体的淬灭探针混合均匀制成;荧光探针为第一适配体修饰的硅纳米颗粒,淬灭探针为第二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第一适配体与第二适配体均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经验证,其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程度与较低的检出限,与传统方法相比,还具备较低的检出时间、较好的特异性;此外,在LB肉汤样品的干扰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仍展示出优异的适用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71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712052.6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8 , C12Q1/689 , C12Q1/6818 , C12R1/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猝灭型探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领域。双链探针由适配体和金标探针通过DNA杂交获得,当副溶血性弧菌出现时,双链探针中的适配体与目标菌特异性结合,释放出金标探针,金标探针与捕获探针通过DNA杂交使金纳米粒子和碳点的距离明显缩短,导致碳点荧光信号猝灭。本发明中作为荧光供体的碳点具有荧光产率高、抗光漂白能力强等优势,可稳定应用于食品中。双链探针中的适配体对目标菌具有敏感的特异识别性,可高效释放金标探针从而提高对捕获探针的荧光猝灭效率,使方法的灵敏度提高至5.2cfu/mL。本发明检测过程中仅需简单的溶液孵育,操作步骤简便,检测时间为1.5h。综上所述,本发明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5486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412161.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由作为能量供体的第一荧光探针与作为能量受体的第二荧光探针混合均匀制成;第一荧光探针为万古霉素修饰的碳量子点;第二荧光探针为适配体修饰的硅纳米颗粒;适配体用于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经验证,本发明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线性拟合系数为0.99332,检出限为2.06CFU/mL。与传统方法相比,还具备较低的检出时间、较好的特异性;此外,在牛奶样品的干扰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仍展示出优异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25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2190.2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株植物乳植杆菌及其发酵获得的抗真菌肽。本发明从浆水菜中分离得到一株植物乳植杆菌,对植物乳植杆菌进行培养后得到发酵上清液,对上清液分离纯化后制得一种新的六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得发酵上清液经浓缩可以直接用于抑菌,经过对发酵上清液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可以最强效抑菌组分F,当F作用于指示菌细胞时,对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同时六肽也可在1/2 MIC浓度下造成黄曲霉结构的变化。这些发现新型抗菌肽的不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为天然抑菌物质的高效使用提供新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