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0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349181.9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C09K11/02 , C08G83/00 , G01N21/64 , G01N21/33 , C01B32/18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30/00 , B01J23/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与食品污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本发明以二水合氯化铜、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合成底物,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类漆酶活性的荧光纳米酶,并经过分子印迹方法的包裹,从而能够特异性识别MC‑LR,并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从而建立一种比色和荧光双模态快速测定MC‑LR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成本低。双模态提供内置的交叉参考校正,大大提高了复杂环境样品中MC‑LR检测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6071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5150.2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Ce&Mn@CDs纳米酶的双模定量检测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测定样品反应结束后的紫外光谱信号及其颜色信号RGB值;步骤2:测定样品反应结束后的比率荧光信号及其RGB值;步骤3:构建氨基甲酸乙酯与比色信号和荧光信号的线性方程。本发明实现了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定量检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68901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72270.6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适配体调控氧化酶类纳米酶催化活性检测全氟辛酸的方法。本发明以超薄二维(2D)石墨氮化碳(g‑C3N4)纳米片,作为原位生长方式锚定铂钴纳米颗粒的底物,一步合成具有荧光特性的Pt/Co@g‑C3N4氧化酶类纳米酶,再经过洗涤、离心、干燥,最后组装能够特异性识别全氟辛酸的核酸适配体与金属位点结合来抑制Pt/Co@g‑C3N4的氧化酶样活性。本方法合成的ssDNA‑Pt/Co@g‑C3N4纳米酶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光致发光性能和优异的氧化物酶特性,能够利用该酶建立一种比色和比率荧光双模式快速测定全氟辛酸的方法,检出限低至10.0 nmol/L。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7472.0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21/64 , G01N33/533 , G01N33/58 , C12Q1/6818 , C12Q1/689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荧光淬灭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按体积比1:2由作为能量供体的荧光探针与作为能量受体的淬灭探针混合均匀制成;荧光探针为第一适配体修饰的硅纳米颗粒,淬灭探针为第二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第一适配体与第二适配体均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经验证,其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程度与较低的检出限,与传统方法相比,还具备较低的检出时间、较好的特异性;此外,在LB肉汤样品的干扰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仍展示出优异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71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712052.6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8 , C12Q1/689 , C12Q1/6818 , C12R1/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猝灭型探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领域。双链探针由适配体和金标探针通过DNA杂交获得,当副溶血性弧菌出现时,双链探针中的适配体与目标菌特异性结合,释放出金标探针,金标探针与捕获探针通过DNA杂交使金纳米粒子和碳点的距离明显缩短,导致碳点荧光信号猝灭。本发明中作为荧光供体的碳点具有荧光产率高、抗光漂白能力强等优势,可稳定应用于食品中。双链探针中的适配体对目标菌具有敏感的特异识别性,可高效释放金标探针从而提高对捕获探针的荧光猝灭效率,使方法的灵敏度提高至5.2cfu/mL。本发明检测过程中仅需简单的溶液孵育,操作步骤简便,检测时间为1.5h。综上所述,本发明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5486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412161.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由作为能量供体的第一荧光探针与作为能量受体的第二荧光探针混合均匀制成;第一荧光探针为万古霉素修饰的碳量子点;第二荧光探针为适配体修饰的硅纳米颗粒;适配体用于特异性识别单增李斯特菌。经验证,本发明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线性拟合系数为0.99332,检出限为2.06CFU/mL。与传统方法相比,还具备较低的检出时间、较好的特异性;此外,在牛奶样品的干扰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仍展示出优异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148518.3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与食品污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钴掺杂碳点纳米酶的全氟辛烷磺酸三模态检测方法。本发明以柠檬酸、乙二胺为合成原料,通过一锅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蓝色荧光纳米酶,经过洗涤、离心、冻干,最后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得到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钴掺杂碳点荧光纳米酶。本方法合成的钴掺杂碳点荧光纳米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极小的纳米尺寸和优良的蓝色荧光性能,并且利用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建立一种荧光、比色和光热三模态同时快速测定PFOS的方法,检出限低至0.028μmol/L。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89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27275.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子印迹调节Co@MOF‑MIP酶活开关的氨基甲酸乙酯三模态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测定氨基甲酸乙酯的混合反应溶液在650nm处吸光度值An;步骤2:在365nm波长激发下,测定氨基甲酸乙酯的混合反应溶液在440nm处荧光强度值Fn;步骤3:测定氨基甲酸乙酯的混合反应溶液在660nm激光照射下的温度Tn:步骤4:构建氨基甲酸乙酯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步骤5:取待测样品,重复步骤1、步骤2和步骤3获得比色模式吸光度信号、荧光模式的荧光强度信号以及光热模式的温度信号Tn。Co@MOF‑MIP纳米酶的合成工艺相对简单,原料易得且成本较低,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和昂贵的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具有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荧光特性,满足了后续多模态检测EC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7625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2190.2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株植物乳植杆菌及其发酵获得的抗真菌肽。本发明从浆水菜中分离得到一株植物乳植杆菌,对植物乳植杆菌进行培养后得到发酵上清液,对上清液分离纯化后制得一种新的六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得发酵上清液经浓缩可以直接用于抑菌,经过对发酵上清液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可以最强效抑菌组分F,当F作用于指示菌细胞时,对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同时六肽也可在1/2 MIC浓度下造成黄曲霉结构的变化。这些发现新型抗菌肽的不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为天然抑菌物质的高效使用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592089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1634035.1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单原子掺杂的荧光碳点纳米酶的制备方法,以壳聚糖、谷氨酸和七水合硫酸亚铁作为反应前驱体,经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荧光特性的铁单原子掺杂的碳点纳米酶基础溶液,再经过透析、冷淡干燥得到最终的铁单原子掺杂的荧光碳点纳米酶固体。本方法合成铁单原子碳点纳米酶操作简单,无需超高温热解等严格的设备和复杂的反应步骤也能实现铁单原子掺杂的荧光碳点纳米酶,可以有效地避免超高温条件下的金属负载减少问题。所合成的铁单原子荧光碳点纳米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光致发光性能和优异的过氧化物酶特性,与天然的酶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调节的催化活性和大规模制备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