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值重构和贝叶斯估计的SMR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61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73904.X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值重构和贝叶斯估计的SMR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通过仿真模型获得数据;搭建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数值重构模型;搭建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故障诊断模型;应用基于数值重构和贝叶斯估计的故障检测方法;评价基于数值重构和贝叶斯估计的故障检测方法。搭建基于混合膨胀卷积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数值重构模型,将传感器数据输入重构模型,重构出接近正常传感值的数据,进而得到残差序列,搭建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故障诊断模型,将残差序列输入到贝叶斯估计模型中,对传感器进行故障诊断,根据重构模型输出的残差序列,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设置动态阈值,更高效地对传感器进行故障检测,从而保障SMR安全运行。

    一种可自持的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9584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714834.8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持的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C型管换热器,C型管换热器的入口与余热排出管道的一端连通,余热排出管道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或主蒸汽管道连通,C型管换热器设置于冷却水箱内,多个开式热虹吸管均固定设置在冷却水箱的上表面,开式热虹吸管的底端贯穿冷却水箱的上表面并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箱内的水换热形成的水蒸汽从开式热虹吸管排出,排出时部分水蒸汽冷凝并能够回流至水箱内,实现了冷却水箱水量自持的有益效果,大大降低了核电站事故时水箱水量的消耗速度,提高了冷却能力,延长了可持续冷却时间,满足了浮动核电站空间有限应用环境下的非能动余热排出需求。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主动干扰抑制控制的一体化压水堆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45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79746.6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主动干扰抑制控制的一体化压水堆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通过仿真软件获得数据;S201、建立SVM协调控制器;S301、设立不同工况下ADRC控制器的内置参数;S401、实施协调控制。本发明通过仿真软件获得数据,根据所获得数据划分不同工况并建立SVM协调控制器,设立不同工况下ADRC控制器的内置参数,从而通过SVM协调控制器判断当前工况,在ADRC控制器内采用当前工况的内置参数,对一体化压水堆进行协调控制。本发明通过采用SVM协调控制器对一体化压水堆进行工况识别,有效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和可靠性;通过采用ADRC底层控制器,大大提高了一体化压水堆反应堆的控制性能,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实现了自适应控制。

    一种环路热管辐射散热翼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38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910003.8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路热管辐射散热翼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环路热管辐射散热翼重量最小化优化设计目标函数;步骤2、根据所述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确定优化约束条件;步骤3、根据优化约束条件,构建代理模型对所述环路热管辐射散热翼性能评估模型进行替换,得到优化设计变量输入与性能计算值输出的性能约束函数;步骤4、根据所述性能约束函数,通过所述的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及优化约束条件构建优化模型,得出优化设计结果。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考虑设计性能评估的约束影响,给出安全且轻质的环路热管辐射散热翼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改进级联变分模态分解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3540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1550528.2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级联变分模态分解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对振动时域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获得低频时域信号;以所有故障模式下的总加权谐噪比为目标,将低频时域信号和振动时域信号分别输入到级联变分模态分解模型中进行分解获得分解结果;基于相邻两层对应的分解结果确定各信号对应的本征模态函数,基于各信号对应的本征模态函数确定不同故障对应的加权谐噪比;基于不同故障对应的加权谐噪比确定故障诊断结果。本发明采用级联的思想将低频时域信号和振动时域信号分别输入到级联变分模态分解模型中进行分解,对分解层数利用加权谐噪比指标进行优化,能够自适应地、准确地、快速地诊断出滚动轴承的故障类型。

    一种基于模型降阶与堆外计数的堆芯功率在线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705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1614914.8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降阶与堆外计数的堆芯功率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堆芯三维功率分布样本获取POD正交基;基于POD正交基,获取初始POD正交基系数;基于初始POD正交基系数或堆外探测器示数,获取新的POD正交基系数;基于新的POD正交基系数构建堆芯三维功率分布模型,利用堆芯三维功率分布模型对堆芯功率进行在线监测。本发明从功率分布样本中获取POD正交基的方法,避免了传统功率分布重构方法复杂的中子输运计算;堆外探测器能够给功率分布的在线监测提供实时的中子信号;提供了两类计算POD正交基系数的方法,两种方法均能够通过堆外探测器提供的中子信号快速计算POD正交基计数,获取实时的三维功率分布。

    一种船舶核动力装置系统汽轮泵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0032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1411461.9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船舶核动力装置系统汽轮泵的仿真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仿真模型的时间步长,基于驱动汽轮机和泵的仿真画面,定位汽轮机阀后节点、汽轮机做功节点、汽轮机流线、泵前节点、泵后节点和泵流线;基于汽轮机阀后节点、汽轮机做功节点、泵前节点和泵后节点构建汽轮机模型和泵模型;基于汽轮机模型和泵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数据。本申请所提出的汽轮泵模型不需要打破原有相对独立的驱动汽轮机与泵系统的仿真边界,也不需改变原有的仿真图,仅需要添加转子动力学模块即可实现相对独立的模块跨系统模拟,汽轮泵的仿真对原有热力系统管网仿真模型引入的影响较小,仿真效率较高。

    用于热管堆的多环路布雷顿循环能量转换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723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57175.5

    申请日:2023-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热管堆的多环路布雷顿循环能量转换系统,包括:反应堆;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热管换热器和流道结构,流道结构设置在热管换热器内,流道结构内流通有工质,热管换热器上设置有接口组件,接口组件与流道结构连通;热管,热管内流通有工质,热管的一端插入反应堆内,热管的另一端插入热管换热器内,热管位于反应堆与换热装置之间的部分包覆有保温层;布雷顿循环系统,布雷顿循环系统设置有若干个,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出口与接口组件连通;分配组件,分配组件与接口组件连通,且若干布雷顿循环系统的进口均与分配组件连通。本发明能够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提高核动力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堆芯冷却更加均匀。

    一种基于模型降阶与堆外计数的堆芯功率在线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7050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614914.8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降阶与堆外计数的堆芯功率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堆芯三维功率分布样本获取POD正交基;基于POD正交基,获取初始POD正交基系数;基于初始POD正交基系数或堆外探测器示数,获取新的POD正交基系数;基于新的POD正交基系数构建堆芯三维功率分布模型,利用堆芯三维功率分布模型对堆芯功率进行在线监测。本发明从功率分布样本中获取POD正交基的方法,避免了传统功率分布重构方法复杂的中子输运计算;堆外探测器能够给功率分布的在线监测提供实时的中子信号;提供了两类计算POD正交基系数的方法,两种方法均能够通过堆外探测器提供的中子信号快速计算POD正交基计数,获取实时的三维功率分布。

    一种船舶核动力装置系统汽轮泵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0032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411461.9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船舶核动力装置系统汽轮泵的仿真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仿真模型的时间步长,基于驱动汽轮机和泵的仿真画面,定位汽轮机阀后节点、汽轮机做功节点、汽轮机流线、泵前节点、泵后节点和泵流线;基于汽轮机阀后节点、汽轮机做功节点、泵前节点和泵后节点构建汽轮机模型和泵模型;基于汽轮机模型和泵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数据。本申请所提出的汽轮泵模型不需要打破原有相对独立的驱动汽轮机与泵系统的仿真边界,也不需改变原有的仿真图,仅需要添加转子动力学模块即可实现相对独立的模块跨系统模拟,汽轮泵的仿真对原有热力系统管网仿真模型引入的影响较小,仿真效率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