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间隙损失的导叶结构和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095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32188.3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周凯

    Abstract: 本文提供一种控制间隙损失的导叶结构和动力系统。导叶结构包括机匣、轮毂和导叶,导叶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匣和轮毂之间;导叶的叶根和轮毂的转动配合处设有第一间隙损失控制结构,第一间隙损失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凹槽和置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中的之一位于叶根、另一位于轮毂,且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第一设定间隔g1;导叶的叶顶和机匣的转动配合处设有第二间隙损失控制结构,第二间隙损失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凹槽和置于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中的之一位于叶顶、另一位于机匣,且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之间设有第二设定间隔g2。该导叶结构的气动性能和流动控制更好。

    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8566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093568.6

    申请日:2017-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在主轴不同转速下,仅施加径向力时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S2、在主轴不同转速下,同时施加径向力与轴向力情况下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轴向力值的变化以及速度变化对主轴弯曲刚度的影响;通过测得主轴转速、施加轴向力值对主轴弯曲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机床动态性能的改善;所述系统包括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测试棒;所述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与所述测试棒以非接触方式设置,在轴向与径向方向分别形成两个闭合磁路;本发明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一种机床运转状态下主轴径向力非接触加载器及加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63221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44315.7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运转状态下主轴径向力非接触加载系统,包括:机床(含机床工作台、机床主轴轴端)、测试棒、径向力非接触加载器、测力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支座、直流电源和计算机。借助本发明加载器和测试装置可以模拟机床实际切削过程中开启冷却液的情况下给主轴施加一个可靠且大小方向均可调整的非接触式径向力,进而获取主轴所受径向力对其弯曲刚度的影响,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8566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93568.6

    申请日:2017-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在主轴不同转速下,仅施加径向力时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S2、在主轴不同转速下,同时施加径向力与轴向力情况下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轴向力值的变化以及速度变化对主轴弯曲刚度的影响;通过测得主轴转速、施加轴向力值对主轴弯曲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机床动态性能的改善;所述系统包括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测试棒;所述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与所述测试棒以非接触方式设置,在轴向与径向方向分别形成两个闭合磁路;本发明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及机床主轴刚度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8566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93566.7

    申请日:2017-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5/0058 G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和运用所述非接触式加载器的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系统,所述非接触式加载器包括径向加载部分和轴向加载部分,所述径向加载部分包括固定于径向铁芯的径向线圈,所述轴向加载部分包括固定于轴向铁芯的轴向线圈,所述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棒与所述径向线圈和所述轴向线圈以非接触方式设置,所述径向线圈与所述测试棒形成闭合磁路,所述轴向线圈与所述测试棒形成闭合磁路,所述测试系统中的三向测力仪对所述测试棒的径向力与轴向力进行测试;本发明提供了一套用于研究轴向切削力对机床运转主轴弯曲刚度影响的实验装置,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数控龙门机床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2583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790993.7

    申请日:2014-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控龙门机床,其具有两个立柱和横梁,各立柱设置有沿Y方向贯通且沿Z方向延伸的开口,还具有各设置于立柱的子机床。各子机床包括:刀具;摆头,使刀具设置于其上;两个力矩电机,设置于摆头上,驱动摆头在C方向上旋转和在B方向上旋转。关节摆动力矩电机,与摆头固定连接,驱动摆头绕Z轴方向旋转;滑枕,设置于数控龙门机床的相应一个立柱的内侧,滑枕与该立柱之间形成Z轴直线移动副,且设置有内腔;Z轴直线电机,连接于滑枕,驱动滑枕沿Z方向运动;Y轴直线电机,穿设于该立柱的开口和滑枕的内腔且与滑枕的内腔形成直线移动副,且连接于关节摆动力矩电机,以驱动关节摆动力矩电机沿Y方向运动。

    集成化双工位飞行器产品的装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0213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48818.5

    申请日:2014-06-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化双工位飞行器产品的装配系统,包括:一前段装配单元、一后段装配单元、一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一测量分系统及一集成管理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前段装配单元与后段装配单元为并线布置方式,所述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可移动的设置于前段装配单元与后段装配单元之间;所述测量分系统用于探测待加工的飞行器产品在前段装配单元及后段装配单元中的安装位姿,并驱动前段装配单元及后段装配单元,实现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及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的精确定位;所述集成管理与控制分系统,对前段装配单元、后段装配单元、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及测量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

    一种磁粉加载式机床旋转主轴的扭转动刚度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23613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63806.1

    申请日:2016-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5/0058 G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粉加载式机床旋转主轴的扭转动刚度检测系统,包括:机床主轴、设于机床上的加载装置、设在该加载装置上的力传感器、光栅式扭转角位移传感器以及连接主轴的测试棒,该测试棒插入加载装置的容置腔中,由磁化的磁粉形成的磁粉链与测试棒表面产生摩擦力实现柔性加载。通过本系统检测得到的机床转动状态下的扭转动刚度比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扭转动刚度值更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更准确的反映了机床的动态性能,得到的刚度值可用于评价机床的动态性能,识别机床的薄弱环节,有益于机床的性能改进。

    用于龙门机床的力平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385044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548921.1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龙门机床的力平衡系统,其包括:压力源,提供液压油;调压阀,连接压力源,具有进口和出口,通过进口接收压力源提供的液压油、对所接收的液压油进行压力调整、以及通过出口输出压力调整后的液压油;供液支路;回液支路;CPU。各供液支路包括:开关阀;单向阀;供液支路用截止阀;气缸;蓄能器,具有出入口,出入口连通于管道,蓄能器内收容有液氮;压力开关,位于蓄能器的下游侧,连通于管道,以采集管道内的液压油的压力;以及压力表。各回液支路包括回液支路用截止阀以及回液储存腔。CPU通信连接各供液支路的压力开关。由此,能有效平衡外部负载重力。蓄能器内收容有液氮,在断电或漏油的情况时,可以及时补充所需的压力。

    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移动式定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29149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48710.6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11/02 B23Q3/00 B64F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移动式定位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移动式定位装置,该第一移动式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移动式定位单元;一第二移动式定位装置,该第二移动式定位装置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移动式定位单元;一第三移动式定位装置,该第三移动式定位装置包括第三导轨和第三移动式定位单元;一第四移动式定位装置,该第四移动式定位装置包括第四导轨和第四移动式定位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式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式定位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移动式定位装置和第四移动式定位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移动式定位单元、第二移动式定位单元、第三移动式定位单元和第四移动式定位单元分别可以沿各自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