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8126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82838.4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结果寻找出影响均匀性的集料及其分布状态,便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视域下沥青混合 于施工过程中及时改进,本发明采用的图像处理料均匀性计算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沥青 以及信息化处理技术,大幅度提高效率,且摆脱路面混合料切片信息,根据集料过筛面积,识别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对经验依赖性,操作简出4.75 9.5mm、9.5~13.2mm、>13.2mm三档粒径 单、易于实现。~集料,根据种子填充法得到每个集料的中心坐标及面积,以面积为尺度,计算出每档粒径所有识别出集料的质心坐标,以质心与切片中心距离偏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95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439866.7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C11/00 , C04B26/26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MA泛油路面处治方法,采用表层填充方法,确定泛油病害中表层多余沥青胶浆的体积,通过生产配合比数据,确定最佳沥青膜厚度,并计算单位面积SMA路面表层过剩沥青质量,采用撒布碎石并嵌入的方法,将过剩沥青裹附在碎石表面,依据沥青成膜原理,以过剩沥青在最佳沥青膜厚度下裹附撒布碎石为尺度,计算撒布碎石的用量。本方法通过精确的理论方法计算碎石撒布量,避免盲目依赖经验,造成碎石过少或过量撒布,同时碎石的掺配按照SMA路面骨架结构比例掺入,对原有结构进行保护,同时恢复表面层一定构造纹理,确保表层的抗滑、耐久功能,本方法检测、施工均采用常规的操作,整个处治方法施工简单便利、工期短、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6121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70692.4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图像处理视域下的透水混凝土胶石比确定方法,主要包含:步骤一,图像采集。步骤二,胶石比计算,其中步骤二又包含:(1)将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2)获取灰度图像以及灰度频率直方图;(3)对灰度频率分布曲线进行2个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曲线拟合;(4)确定凝胶的识别面积比;(5)确定实际胶石比。图像处理视域下的透水混凝土胶石比确定方法,可以直接检测透水混凝土胶石比,有利于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以及透水性能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469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55973.9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基体沥青混合料由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构成,依据骨架填充理论,在空间构成过程中逐级填充,通过填充过程中体积参数变化,控制基体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掺配比例;依据沥青中结构沥青与自由沥青对空隙影响,结构沥青裹附集料、矿粉剩余空间为空隙率,自由沥青封闭一部分空隙率形成基体沥青混合料连通空隙,依据连通空隙参数设置控制集料、矿粉与沥青掺入比例。本发明提供的基体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避免材料空间填充干涉影响,保证基体沥青混合料体积稳定性,设计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具有足够连通空隙,确保水泥胶浆灌入度、饱和度,保证半柔性路面材料具有较好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867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47245.9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碳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设计方法,胶粉掺入降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收缩,通过关键筛孔以及体积参数双指标控制胶粉掺入比例,胶粉的掺入既不会影响整体级配,也不会撑开整体结构,有效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稳定,胶粉本身特性与石料差别较大,通过胶粉比表面积的计算,结合水泥胶浆在集料、尾矿砂、胶粉表面成膜理论,提供掺胶粉水泥稳定碎石胶浆用量计算方法,确保有足够水泥胶浆进行包裹,获得较好的强度。本发明依据体积构成状态进行密度合成,提供一种设计密度确定方法,可以有效确定不同试验材料的装模质量,提高试验精度,减少试验量。本发明将尾矿砂、胶粉作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原材料,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12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80714.8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料的碳减排量计算方法,面对建筑固废再生料在路面应用方案的具体要求,提出建筑固废再生料的碳减排效益分析方法;针对建筑固废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尤其是砖石含量变异性大的现状,建立建筑固废再生料含量与碳排放因子取值的相关性。本发明解决了当前我国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时,碳排放核算方法缺失,计算精度差的问题。使碳排放因子取值更加合理,碳排放核算结果更加准确,有助于建筑固废再利用的碳减排成果统计分析,为建立大宗固废碳减排实施路径和关键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9422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06852.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沥青融合程度的方法,包括增加试件制备前的混合料烘箱加热要求、采用汉堡车辙试验表征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通过试验建立新旧沥青融合程度与再生沥青混合料剥落变形拐点SIP的关系模型三项关键步骤。本发明的评价方法解决了间接测试法中模型预估值和真实值误差大、相关性差的问题,提高了高RAP掺量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融合程度检测的准确性,便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最大程度激发RAP料中旧沥青材料的活性,提高其作为胶浆材料的利用价值,增强再生混合料的耐久性。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沥青的掺加量,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7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64854.4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骨料采用4.75~9.5mm、1.18~2.36mm两档断级配建筑垃圾,在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建设,同时有效增大集料之间接触面,利于水泥胶凝材料形成连续的浆桥,进而大大提升透水混凝土强度,利用断级配的两档建筑垃圾作为骨料,在形成透水混凝土骨架的同时,减少骨料之间的干涉作用,利于骨架稳定性,同时减少因粒径差异过大带来的离析现象,利于现场施工作业。该方法综合透水混凝土强度与工作性能之间的协调性,能有效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以一种性能的损失为代价而进行的施工,再实现固废循环再利用同时,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9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39866.7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C11/00 , C04B26/26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MA泛油路面处治方法,采用表层填充方法,确定泛油病害中表层多余沥青胶浆的体积,通过生产配合比数据,确定最佳沥青膜厚度,并计算单位面积SMA路面表层过剩沥青质量,采用撒布碎石并嵌入的方法,将过剩沥青裹附在碎石表面,依据沥青成膜原理,以过剩沥青在最佳沥青膜厚度下裹附撒布碎石为尺度,计算撒布碎石的用量。本方法通过精确的理论方法计算碎石撒布量,避免盲目依赖经验,造成碎石过少或过量撒布,同时碎石的掺配按照SMA路面骨架结构比例掺入,对原有结构进行保护,同时恢复表面层一定构造纹理,确保表层的抗滑、耐久功能,本方法检测、施工均采用常规的操作,整个处治方法施工简单便利、工期短、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73760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38362.6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胶粉的沥青砂生产制备方法,采用尾矿砂、粒径0~3mm、粒径3~5mm两档集料合成级配,并以合成级配剩余空隙率控制其击实后密实状态,通过加入胶粉与沥青发生溶胀反应,沥青粘度有所增加,进而裹附集料的结构沥青比例上升,本发明以设计空隙率和级配合成剩余空隙率控制胶粉及沥青掺入量,避免混合料设计时完全依赖设计空隙,过渡追求低空隙率造成沥青含量过高,以掺胶粉沥青砂的最终沥青膜厚度为控制值,通过沥青膜及空隙率的变化理论计算胶粉和沥青掺量,从而制备出的沥青砂有更强应力吸收能力,其柔韧性、变形协调性、抗裂性等路用性能均较为优越,同时,掺入细粒度的尾矿砂,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