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系锂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1582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263870.3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系锂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提供非水系锂蓄电元件的工序,该非水系锂蓄电元件包括正极前体、负极、隔板、非水系电解液和外装体,所述正极前体包含活性物质以外的锂化合物,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包含锂离子;针对所述非水系锂蓄电元件,在使所述外装体的一部分开口的状态下施加4.2V以上的电压,使所述正极前体中包含的所述锂化合物分解,同时对所述负极预掺杂所述锂离子,并且将通过所述锂化合物的分解而产生的气体由所述外装体的开口部排出的工序。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0450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780007172.3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具备正极、负极、隔板以及包含锂离子的非水系电解液,该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该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该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该正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并且,在该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固体7Li‑NMR光谱中,将通过反复等待时间为10秒的测定而得到的‑40ppm~40ppm的峰面积设为a,将通过反复等待时间为3,000秒的测定而得到的‑40ppm~40ppm的峰面积设为b时,满足1.04≤b/a≤5.56。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28141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80003145.9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其正极包含锂化合物,该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能够减少高温高电压下的电压降低导致的能量损失,高负荷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一种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该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具有正极、负极、隔板、和非水系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锂化合物,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包含锂离子,上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上述正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Na和/或K元素的浓度设为C[ppm]时,满足2≤C≤300,将上述正极的每个单面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上述锂化合物的基重设为D[g/m2],将上述正极的每个单面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基重设为E[g/m2]时,满足1.0≤D≤15、10≤E≤100、0.2≤C/D≤38、且0.1≤C/E≤7.2。

    锂离子电容器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6568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480064572.4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是将电极层积体和非水电解液收纳于外装体中而成的,上述电极层积体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板,上述非水电解液包含含锂离子的电解质,该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该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并且该锂离子电容器同时满足下述(i)~(iii):(i)该负极活性物质为含有炭黑和碳质材料的复合碳材料;(ii)该负极相对于每单位质量的该负极活性物质掺杂有1,050mAh/g以上2,500mAh/g以下的锂离子;(iii)关于该负极活物层的厚度,每一单面为10μm以上60μm以下。

    锂离子电容器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37687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480005375.5

    申请日:2014-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在内部短路时可在抑制电容器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抑制气化‑冒烟‑点燃的发生,同时还具有低电阻(即,高输出密度)及高循环特性的优选全部特性。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是将电极层积体与含有含锂离子电解质的非水系电解液一起收纳于外装体中而成的锂离子电容器,该电极层积体是将负极电极体与正极电极体按照隔着层积隔板对置的方式进行层积而成的,该负极电极体含有含碳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该正极电极体含有正极活性物质,该层积隔板是将聚烯烃多孔膜与绝缘多孔膜层积而成的;该锂离子电容器的特征在于,该绝缘多孔膜与该负极电极体相接。

    非水系锂蓄电元件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75588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780007103.2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锂蓄电元件,其能够抑制在正极中残存的锂化合物的过量分解,抑制高电压下的气体产生,抑制高负载充放电循环中的容量降低。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系锂蓄电元件具有正极、负极、隔板和非水系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活性物质以外的锂化合物,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包含锂离子,其中,上述正极表面通过SEM-EDX得到的元素分布像中,以光亮度值的平均值为基准进行二值化得到的氟分布像相对于氧分布像的面积重复率U1为40%以上99%以下。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75587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780007102.8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包括正极、负极、隔板以及包含锂离子的非水系电解液,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配置于正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包含碳材料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配置于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在利用压汞法测定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细孔分布时,在表示细孔径与Log微分细孔容积的关系的细孔分布曲线中,具有Log微分细孔容积为1.0mL/g以上5.0mL/g以下的峰值的峰在细孔径0.1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中存在一个以上,并且细孔径0.1μm以上50μm以下的范围中的总累计细孔容积Vp为0.7mL/g以上3.0mL/g以下。

    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28141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80003145.9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其正极包含锂化合物,该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能够减少高温高电压下的电压降低导致的能量损失,高负荷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一种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该非水系锂型蓄电元件具有正极、负极、隔板、和非水系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锂化合物,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包含锂离子,上述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上述正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述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上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Na和/或K元素的浓度设为C[ppm]时,满足2≤C≤300,将上述正极的每个单面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上述锂化合物的基重设为D[g/m2],将上述正极的每个单面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基重设为E[g/m2]时,满足1.0≤D≤15、10≤E≤100、0.2≤C/D≤38、且0.1≤C/E≤7.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