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2709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154309.1

    申请日:2013-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能够以小型且紧凑的结构使反应气体或冷却介质顺畅地流通。燃料电池(10)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所述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一体成形有第一树脂框构件(58)。在第一树脂框构件(58)上设有形成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26)的外周部的树脂壁部(67a、67b)。树脂壁部(67a、67b)在层叠方向上与入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a)及出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b)重叠的位置设有薄壁壁部(67at、67bt),该入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a)及出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b)将冷却介质流路(32)与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25a)及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25b)连结。

    带有燃料电池用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

    公开(公告)号:CN10353183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238007.2

    申请日:2013-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H01M8/1007 H01M2008/1095 Y02E6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有燃料电池用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其能以简单且经济的结构容易且正确地组装阶梯件MEA和树脂制框构件。带有燃料电池用树脂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包括具有夹持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的阴极电极(20)及阳极电极(22)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和环绕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地进行接合的树脂制框构件(24)。阳极电极(22)的第二气体扩散层(22b)的外周端面(22be)和内周突部(24a)的内侧端面(24ae)之间的第一间隔的尺寸与阴极电极(20)的第一气体扩散层(20b)的外周端面(20be)和内侧壁面(24b)之间的第二间隔的尺寸不同。

    燃料电池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27097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154309.1

    申请日:2013-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能够以小型且紧凑的结构使反应气体或冷却介质顺畅地流通。燃料电池(10)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所述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一体成形有第一树脂框构件(58)。在第一树脂框构件(58)上设有形成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26)的外周部的树脂壁部(67a、67b)。树脂壁部(67a、67b)在层叠方向上与入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a)及出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b)重叠的位置设有薄壁壁部(67at、67bt),该入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a)及出口冷却介质连结部(33b)将冷却介质流路(32)与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25a)及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25b)连结。

    燃料电池单元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31070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807923.0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单元,能够以简易的方式将燃料电池定位安装于壳体内,并防止分隔体的弯曲变形。燃料电池单元包括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包括:框体部件,具有固定电解质膜、以及所述电解质膜的周缘部的框架,且所述框架由树脂制成;以及一对分隔体,形成有用于供给反应气体于所述电解质膜的气体通路,且夹置所述框体部件,其中所述一对分隔体包括第一分隔体以及第二分隔体,所述第一分隔体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分隔体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弯曲,所述框体部件凸出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体与所述第二分隔体之间。

    燃料电池用的分隔体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57778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23381424.6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的分隔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能减少组装工序。燃料电池用的分隔体分别地设置在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两侧,且所述分隔体与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层积。所述分隔体包括:贯通孔,供贯通所述分隔体的流体流动;以及多个连接流路,形成为沿着所述分隔体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形状,且与所述贯通孔连接。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多个连接流路朝供给对象流通。所述多个连接流路之间,分别设置有沿着所述分隔体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