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带用元件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34917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80073675.8

    申请日:2012-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F16H9/18 F16H9/12 F16H2200/00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用元件,其能够确保小径状态下的摩擦力,并且能够减少偏斜。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用元件(40),其中,与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8)接触的金属带(7)的元件(40)的侧缘由下述部分构成:直线形状的带径向外侧部分(46b),其位于金属带(7)的径向外侧,且沿着作为固定角度倾斜母线部分的径向内侧部分(11a);和弯曲形状的带径向内侧部分(46a),其位于金属带(7)的径向内侧,且以随着朝向带径向的内侧而末端变细且倾斜角度逐渐变大的方式弯曲。

    环状传动带式无级变速器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2754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80073358.1

    申请日:2011-09-28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在带轮(15)的V形面(48)中,比预定位置(P1)靠径向内侧的部分(48a)与金属带(19)之间容易发生打滑,但通过使该径向内侧部分(48a)的母线的形状为直线,较大地确保了与金属带(19)之间的摩擦系数,能够可靠地防止打滑的发生。此外,在带轮(15)的V形面(48)中,通过使比所述预定位置(P1)靠径向外侧的部分(48b)的母线的形状成为向补偿金属带(19)的偏斜(C)的方向弯曲的曲线,使得金属带(19)顺畅地啮入所述V形面(48),能够提高金属带(19)和带轮(15)的耐久性。当使V形面(48)的母线的形状为曲线时,与金属带(19)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小,但由于V形面(48)的径向外侧部分(48b)本来就是难以发生金属带(19)的打滑的部分,因此,即使减小摩擦系数,也不会发生打滑。

    滚筒研磨装置以及滚筒研磨方法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069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187176.7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筒研磨装置以及滚筒研磨方法。在滚筒研磨装置(40A、40B)以及滚筒研磨方法中,在滚筒研磨之后将具有比工件(20)小且比介质(22)大的网孔(42)的网(44)设置于滚筒槽(14)的内表面(14i)与旋转轴(12)之间。在此之后,通过使滚筒槽(14)旋转且使介质(22)通过网孔(42)来使工件(20)与介质(22)分离。分离后的工件(20)被从滚筒槽(14)的第2开口(16b)取出。据此,工件与介质不会发生不必要的接触,能防止工件被介质损伤。

    无级变速器和环形传动带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4363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885213.2

    申请日:2020-08-28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和环形传动带。构成无级变速器(10)的金属带(36)的金属元件(34)的径向外侧形成为直线部(98a),径向内侧形成为弯曲部(98b)。驱动带轮(24)和从动带轮(28)的各V字形面(94、96)的径向内侧的母线的形状为直线,径向外侧的母线的形状为曲线。在变速比为MID的情况下,驱动带轮(24)的V字形面(94)的径向外侧的弯曲部分(94b)与金属元件(34)的直线部(98a)接触,另一方面,从动带轮(28)的V字形面(96)的径向外侧的弯曲部分(96b)与金属元件(34)的直线部(98a)接触。据此,即使变速比在中间区域也能够提高环形传动带的传动效率。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9475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580052692.7

    申请日:2015-08-27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提供使动力传递效率提高并能够设定多种行驶模式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具有:发动机(10);第1、第2电动发电机20‑1、20‑2;以及行星齿轮机构(30),在其太阳齿轮(S)上联结第1电动发电机(20‑1)的输出轴(21‑1),在齿圈(R)上联结发动机(10)的输出轴(11)及第2电动发电机(20‑2)的输出轴(21‑2),在行星架(C)上联结无级变速机构(40)的输入轴(42),还具有:第1离合器(C1),其能够对发动机(10)的输出轴(11)与齿圈(R)之间的接合与不接合进行切换;第2离合器(C2),其能够对行星架(C)与齿圈(R)之间的接合与不接合进行切换;以及第3离合器(C3),其能够在无级变速机构(40)的输入轴(42)上对接合与不接合进行切换。

    带式无级变速器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52034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0551924.X

    申请日:2016-07-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式无级变速器,其根据金属带的卷绕直径使带轮和金属元件线接触和点接触,能够将当金属带的卷绕直径较大时在带轮的V面与金属元件的带轮抵接面的径向外端部之间产生的间隙抑制在最小的限度。金属元件的能够与带轮的V面的带轮侧曲线部分抵接的元件侧曲线部分包括小径的第1圆弧部和大径的第2圆弧部,在至少一个变速比中,第1圆弧部和第2圆弧部在两个抵接点处同时与带轮侧曲线部分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在金属带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第1圆弧部的抵接点在元件侧曲线部分上向径向内侧偏移,不仅能够将所述间隙抑制得较小,而且能够使作用在带轮侧曲线部分和元件侧曲线部分之间的载荷分散到两个抵接点,从而防止产生过度的接触面压。

    无级变速器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3888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636057.X

    申请日:2016-08-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9/12 B24C7/0007 B24C9/00 B24C11/00 F16H55/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CVT)具有:驱动带轮(12),其设在输入侧的轴部件(11)上;从动带轮(22),其设在输出侧的轴部件(20)上;以及环形传动带(30),其架设在所述驱动带轮的带轮斜面(D)与所述从动带轮的带轮斜面(D)之间,所述无级变速器(CVT)能够通过分别改变所述驱动带轮的槽宽及所述从动带轮的槽宽,而使变速比无级地变化,其中,对所述驱动带轮及所述从动带轮中的至少一方的能够与所述环形传动带接触的带轮斜面实施了喷丸硬化处理,对从所述带轮斜面(D)起至规定的深度50μm为止的区域赋予了峰值(σc、σd、σe)为规定的值1200MPa以上的残余应力。

    带式无级变速器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52034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551924.X

    申请日:2016-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9/125 F16G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式无级变速器,其根据金属带的卷绕直径使带轮和金属元件线接触和点接触,能够将当金属带的卷绕直径较大时在带轮的V面与金属元件的带轮抵接面的径向外端部之间产生的间隙抑制在最小的限度。金属元件的能够与带轮的V面的带轮侧曲线部分抵接的元件侧曲线部分包括小径的第1圆弧部和大径的第2圆弧部,在至少一个变速比中,第1圆弧部和第2圆弧部在两个抵接点处同时与带轮侧曲线部分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在金属带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第1圆弧部的抵接点在元件侧曲线部分上向径向内侧偏移,不仅能够将所述间隙抑制得较小,而且能够使作用在带轮侧曲线部分和元件侧曲线部分之间的载荷分散到两个抵接点,从而防止产生过度的接触面压。

    环状传动带式无级变速器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27546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180073358.1

    申请日:2011-09-28

    Inventor: 矢崎徹

    Abstract: 在带轮(15)的V形面(48)中,比预定位置(P1)靠径向内侧的部分(48a)与金属带(19)之间容易发生打滑,但通过使该径向内侧部分(48a)的母线的形状为直线,较大地确保了与金属带(19)之间的摩擦系数,能够可靠地防止打滑的发生。此外,在带轮(15)的V形面(48)中,通过使比所述预定位置(P1)靠径向外侧的部分(48b)的母线的形状成为向补偿金属带(19)的偏斜(C)的方向弯曲的曲线,使得金属带(19)顺畅地啮入所述V形面(48),能够提高金属带(19)和带轮(15)的耐久性。当使V形面(48)的母线的形状为曲线时,与金属带(19)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小,但由于V形面(48)的径向外侧部分(48b)本来就是难以发生金属带(19)的打滑的部分,因此,即使减小摩擦系数,也不会发生打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