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发动机罩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6517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359732.5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以及重量的增大的同时确保一对锁扣之间的中央部附近的拉伸刚性、耐冲击性以及行人保护性能。车辆用发动机罩(1)具备:外板(10);内板(20),其配置于外板(10)的下方;以及左锁扣(25b)及右锁扣(27b),其设置于内板(20),且配置为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内板(20)包括内侧接合部(36),其在外侧接合部(32)的内侧从底部(34)朝向外板(10)突出。内侧接合部(36)具有:主体部(82),其配置于左锁扣(25b)及右锁扣(27b)的后方且与外板(10)接合;以及延伸部(84),其以从主体部(82)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左锁扣(25b)与右锁扣(27b)之间,并与外板(10)接合。

    车辆前部结构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46650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1880019736.X

    申请日:2018-03-09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车身主体;一对悬架支撑部;以及车颈构件,连接于一对悬架支撑部。车颈构件具有:内侧部连结部,具有在一对悬架支撑部之间沿车宽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形状,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将一对悬架支撑部的内侧部彼此连结;以及,排水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内侧部连结部的后方,在车宽方向上朝车辆的侧部排水。内侧部连结部的厚度大于排水部的厚度。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587380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580003558.8

    申请日:2015-03-25

    Abstract: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具备铝制的发动机罩内侧板(20)、发动机罩缓冲件、缓冲件托架。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下表面的板角部(24)设有外周肋(30),在板角部(24)的外周肋(30)上配置有抵接部(21)。抵接部(21)呈凹形状,发动机罩缓冲件的上部与抵接部(21)的底面抵接。

    车辆用发动机罩构造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36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040426.9

    申请日:2016-0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罩构造,在与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发动机罩稳定地弯折变形,并且进一步提高行人保护性能。车辆用发动机罩构造具有发动机罩外板(1)和发动机罩内板(2),其特征在于,特征线(1c)的交叉点(1f)存在于距中心点(1d)的距离为X=300mm以内的区域。

    车辆用发动机罩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73139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163105.3

    申请日:2015-0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08 B60R2021/343 B62D25/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该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内板(1)的坯料的0.2%屈服强度在组装于车辆用发动机罩后并且结束涂敷烧制后的状态下为70MPa以上且100MPa以下,外板的坯料的0.2%屈服强度为150MPa以上。外板由JIS5000系或者6000系的铝合金制板材构成,内板(1)由JIS3000系的铝合金制板材构成。内板(1)具有在除了边缘部之外的中央部配置的帽檐型的多根主加强筋。当将所述内板的坯料的单轴拉伸变形时的断裂伸长率设为δ时,在与所述主加强筋正交的剖面形状中,由从所述中央部的表面突出的凹部或者凸部的剖面线长L、以及直线连接凹部或者凸部的端部而成的线段的线长L0(变形前的坯料长度)决定的伸长量(L‑L0)/L0为0.4δ至0.6δ。

    有底筒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6475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055404.X

    申请日:2016-01-27

    Inventor: 吉田正敏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底筒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不仅无需对两个模具(冲模以及冲头)分别实施成对的特殊工作,而且可以使用能够从毛坯材料大量生产的冷冲压成形,仅通过大致弯曲成形来形成成形高度较高的有底筒状部件。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正式成形工序,其中,使通过预备成形工序形成有折痕(1d、1e、1f)的毛坯材料(1)以与该毛坯材料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冲模(4)与冲头(3)之间并进行冲压成形,由此形成作为有底筒状部件的四边筒部件,在该正式成形工序中,在进行冲压成形时形成在俯视下从所述四边筒部件的邻接的纵壁(1b)彼此间向外侧伸出的一个肋部(1g)的情况下,在冲模的内侧面的拐角部(4c)设置有一个槽(4f)。

    车辆用盖板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59240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280014581.3

    申请日:2012-0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0 B60R21/34 B60R2021/343 B62D25/105

    Abstract: 车辆用盖板(1)通过外侧板(2)与内侧板(3)彼此接合而成。在内侧板(3)设有预定的外周支承面(31),该外周支承面(31)沿着该内侧板(3)的外周缘且供缓冲构件及用于将盖板(1)安装于车辆的铰链固定,在外周支承面(31)所包围的区域设有与外侧板(2)胶黏接合的胶黏支承面(33),在胶黏支承面(33)间形成有多条补强筋(34)。胶黏支承面(33)及/或补强筋(34)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下以朝向铰链或缓冲构件延伸的方式弯曲设置。

    车辆用盖板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59240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80014581.3

    申请日:2012-0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0 B60R21/34 B60R2021/343 B62D25/105

    Abstract: 车辆用盖板(1)通过外侧板(2)与内侧板(3)彼此接合而成。在内侧板(3)设有预定的外周支承面(31),该外周支承面(31)沿着该内侧板(3)的外周缘且供缓冲构件及用于将盖板(1)安装于车辆的铰链固定,在外周支承面(31)所包围的区域设有与外侧板(2)胶黏接合的胶黏支承面(33),在胶黏支承面(33)间形成有多条补强筋(34)。胶黏支承面(33)及/或补强筋(34)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下以朝向铰链或缓冲构件延伸的方式弯曲设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