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0246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086040.7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使含有Sn的特定组成的6000系铝合金板的氧化皮膜的Sn含量处于特定的范围,并且将Mg含量限制在特定量以下,从而使由图1所示的试验法评价的粘接耐久性提高,在不得不使用粘接剂接合的外面板等方面,扩大6000系铝合金板的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02995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580008854.7
申请日:2015-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在铝合金基板的至少一侧的面形成由含有0.1原子%以上且低于30原子%的Mg以及5原子%以上且在30原子%以下的Si,并且限制为Cu低于0.6原子%以及S低于5原子%的氧化皮膜构成的第一皮膜,作为铝合金板。该铝合金板即使曝露在高温湿润环境,粘接强度也难以降低,粘接耐久性优异。另外,使用该铝合金板制作接合体和汽车用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07244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8757.3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有0.005质量%以上并低于1质量%的硅酸烷基酯或其低聚物、和0.005质量%以上并低于1质量%的有机硅烷化合物,并且pH在2以上且7以下的金属表面处理用水溶液。根据本发明的金属表面处理用水溶液,能够以简化的工序制造即使曝露在高温湿润环境下,粘接强度也难以降低,粘接耐久性优异的表面处理金属材,能够削减设备投资费和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83586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680040156.X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材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如下工序:氧化皮膜形成工序,其是在铝合金基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含有0.1原子%以上并低于30原子%的Mg,并将Cu限制在低于0.6原子%的氧化皮膜的工序;表面处理皮膜形成工序,其包括在所述氧化皮膜的至少一部分上涂布如下的水溶液,所述水溶液含有0.001质量%以上并低于0.5质量%的硅酸盐,和0.001质量%以上并低于0.5质量%的有机硅烷化合物,pH值为7以上、14以下。根据本发明的铝合金材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即使曝露在高温湿润环境下,粘接强度也难以降低,粘接耐久性优异,且生产率优异的铝合金材。
-
公开(公告)号:CN104471768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380037628.2
申请日:2013-07-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IPC: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15 , H01M8/0228 , C22F1/00 , C22C14/00 , C22F1/02 , C22F1/18 , H01M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28 , B05D3/0254 , B05D7/14 , C22C14/00 , C22F1/02 , C22F1/183 , C23C16/0272 , C23C16/26 , C23C24/082 ,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15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燃料电池间隔件(10)具备由钛或钛合金构成的基材(1)和在基材(1)上压接碳粉而形成的覆盖表面的导电性的碳层(2),且基材(1)与碳层(2)之间形成有中间层(3)。中间层(3)通过在含有微量的氧的气氛下进行热处理而形成,含有基材(1)的Ti与碳层(2)的C反应而生成的碳化钛,且氧的含有率为0.1~40原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227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280052293.7
申请日:2012-10-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H01M4/13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电极材料和活性物质层之间的接触电阻的低电阻化的二次电池用电极材料。集电体(电极材料)(1)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具备包含金属箔的基材(1a)和导电物质(1b),所述导电物质(1b)含有BET比表面积为300m2/g以下的炭黑,且基材(1a)的表面中的所述炭黑的每单位面积的附着量为400mg/m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07569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9993.2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曝露在高温湿润环境下,粘接强度也难以降低,粘接耐久性优异的铝合金材、接合体、汽车用构件,以及铝合金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铝合金基材的表面形成由氧化皮膜构成的第一皮膜时(第一皮膜形成工序),将蚀刻量控制在低于700nm,并且,作为该工序的实质的膜形成的最终阶段,以含有硅酸盐的水溶液进行处理而形成第一皮膜后,进行硅烷耦联处理,形成具有硅氧烷键的第二皮膜(第二皮膜形成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228822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80028903.9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15/08 , B32B7/12 , B32B15/043 , B32B15/20 , B32B27/18 , B32B27/302 , B32B27/304 , B32B27/308 , B32B27/32 , B32B27/34 , B32B27/36 , B32B27/40 , B32B2255/06 , B32B2255/20 , B32B2255/24 , B32B2255/26 , B32B2255/28 , B32B2262/0253 , B32B2262/0269 , B32B2262/10 , B32B2262/101 , B32B2262/106 , B32B2307/50 , B32B2307/56 , B32B2605/00 , C09D5/002 , C25D11/04 , C25D11/24
Abstract: 在铝合金基板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由含有Mg为0.1原子%以上且低于30原子%的氧化皮膜构成的第一皮膜,又在该第一皮膜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具有硅氧烷键的第二皮膜。这时,使第二皮膜量为0.1mg/m2以上且低于30mg/m2。另外,在对于形成有第一皮膜和第二皮膜的面入射入射角为75°的平行偏振光,通过傅里叶变换式红外光谱法分析而取得的光谱中,将1026cm‑1至1084cm‑1作为基线时,在1057cm‑1邻域发生的峰值的面积为0.01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574328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4610.4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1/02 , C01P2002/70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22C21/06 , C22C21/08 , C22C28/00 , C22F1/00 , C22F1/043 , C22F1/047 , C22F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板,其特征在于,是以质量%计分别含有Mg:0.20~1.50%、Si:0.30~2.00%和Sn:0.005~0.500%,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Al-Mg-Si系铝合金板,作为所述铝合金板的组织,使用500倍的SEM测量时的当量圆直径为0.3~20μm的范围的全部晶化物之中,由X射线分光装置识别出的含Sn的晶化物的平均数密度为10个/mm2~2000个/mm2的范围,并且所述含Sn的晶化物的平均数密度对于所述当量圆直径为0.3~20μm的范围的全部晶化物的平均数密度的比例为70%以上。根据本发明的铝合金板,不阻碍室温时效后的BH性和成形性,使能够提高耐丝状锈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525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280008811.5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IPC: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28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能高生产率地形成的碳膜长期维持低接触电阻而能使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隔板。燃料电池隔板(10)具备由钛或钛合金构成的基材(1)和在基材1上压接碳粉而形成的覆盖表面的导电性的碳层(2),在基材(1)与碳层(2)之间,基材(1)的Ti和碳层(2)的C由于热处理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粒状的碳化钛(31)及碳固溶钛(32)相连而形成中间层(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