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状SCR催化剂快速老化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34807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11111.7

    申请日:2015-01-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蜂窝状SCR催化剂快速老化实验装置。本发明包括排气管,流量计,冷却装置,蜂窝小样老化装置和热电偶,来自模拟尾气试验系统的高低温循环的尾气进入排气管,并分流出一部分进入蜂窝小样老化装置,热电偶测出进入蜂窝小样老化装置的气流温度,气流温度由冷却装置降低后,由流量计测出整个老化过程的流量。本发明弥补了模拟尾气试验系统以及路试老化不能进行小样老化的不足,整体能够对多个蜂窝状样品进行老化,构造简单,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节省资源。

    一种气体发动机在线混合可燃气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550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63059.1

    申请日:2014-10-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体发动机在线混合可燃气体的方法。若混合气由种可燃气体组成,则在发动机进气歧管靠近气门处安装组喷轨,分别对应种可燃气体的气罐。发动机ECU根据发动机工况,通过查找MAP图的方法确定喷气脉宽,并对喷气脉宽进行修正,控制喷轨喷射适量燃气。控制单元采集当前工况下发动机ECU的MAP图中的喷气脉宽,对当前对应燃气的喷气脉宽进行计算,并根据测得的温度与压力对喷气脉宽进行修正。利用线性氧传感器测量过量空气系数,并利用标定系统对当前工况下MAP图中的喷气脉宽进行标定,使过量空气系数为1,从而使发动机内燃气可以充分燃烧。本发明属于在线混合系统,安全、方便,且可通过修改控制单元灵活改变组分浓度。

    一种用于内燃发电增程式电动车的整车能量管理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04175896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362483.X

    申请日:2014-07-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发电增程式电动车的整车能量管理控制器。本发明中的微控制器MCU利用自身功能端口,通过ICE负荷调整电路检测和控制内燃机ICE,通过ISG整流与逆变电路检测和控制起动发电一体机ISG工作;通过蓄电池SOC、驱动需求功率检测电路读取当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放电状态;通过双向DC/DC电路调整增程器和蓄电池两端电压比,优化增程器内燃机运行工况;控制器电源调整电路为控制器中各模块提供所需工作电源。本发明可根据当前蓄电池的剩余电量水平和整车驱动需求功率起停增程器、调整增程器输出功率和运行工况、协调蓄电池充放电管理,在整车能量管理上实施最优控制。

    一种由成分检测来调整焦炉气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331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61606.0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成分检测来调整焦炉气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方法。当焦炉气组分改变时,基于甲烷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确定燃气中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当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满足一定条件时,通过增量式PID控制器调整点火提前角,并通过自学习模块更新EEPROM中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本发明是以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燃料成分与存储于控制单元初值的差值为输入,通过三个增量式PID控制器的共同作用,以修正焦炉气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

    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18503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77901.0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包括转把座和内衬,所述的内衬与转把座之间设有刹车轴,所述的刹车轴与内衬和转把座均贴合,所述的刹车轴上设有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块与刹车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衬上设有与转动块相对应的凸块,所述的凸块与内衬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手柄内衬向内转动时,磁钢片与霍尔元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霍尔元件发出转把旋转信号,从而驱动车辆,手柄内衬向外转动时,刹车轴也向外转动;刹车轴转动刹车线,从而制动车辆;转把同时集成加速和刹车功能,降低电动车加速和刹车状态切换的时间,可以直接移植至现有电动车上。

    一种用于发动机HILS系统的ECU传感器信号故障注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6656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38197.9

    申请日:2012-02-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HILS系统的ECU传感器信号故障注入装置,包括上位机、传感器信号输入端口、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口、多路通道选择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RS485通信模块,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多路通道选择模块,多路通道选择模块连接传感器信号输入端口,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与所述的多路通道选择模块连接,RS485通信模块一端与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连接,另一端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通过所述RS485模块的电平转换电路向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发送自定义的报文,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完成报文接收校验应答后,根据报文中的故障码向多路通道选择模块输出控制信号实现所需的故障注入,该装置能对发动机ECU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常见的故障注入等功能。

    基于简化继电器矩阵的I/O端口映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154B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010168783.6

    申请日:2010-05-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简化继电器矩阵的I/O端口映射方法,相同功能的I/O端口采用同一个继电器开关;当用户要映射一个受控机时,计算机首先建立一张行信息表格,用户把受控机上未连接的测试点连接到矩阵上没有测试点连接的编号最小的列Z上;并且向计算机输入该测试点需要的I/O端口类型F;计算机得到用户的输入后,查找创建的行信息表格,找到所有I/O端口类型为F的行;按照编号从小到大扫描选择出来的行,如果当前行Y未被使用而且和Z列之间有继电器,则将矩阵中Y行Z列的继电器连通,将Y行标记为已使用;否则继续扫描下一行,直到所有测试点连接完毕。本发明有效提高继电器的利用率、适应于大规模场合、减小继电器矩阵体积。

    一种曲轴与凸轮轴模拟信号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71843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186889.9

    申请日:2010-05-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一种曲轴与凸轮轴模拟信号产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发送机的转速值通过转速转换得到循环量p和正弦波振幅A;2)在MATLAB环境下建立曲轴信号和凸轮轴信号的模型,建立离散正弦波信号模拟产生曲轴模拟信号,并编写PCI1727板卡的驱动程序,在MATALB/Simulink下产生相应的PCI1727板卡的AO和DO接口;3)配置RTW环境生成目标代码,将生成的目标代码下载到目标机上,实时运算,并在PCI1727板卡的AO和DO接口中输出相应的曲轴和凸轮轴模拟信号。以及提供了曲轴与凸轮轴模拟信号发生装置。本发明产生信号精确、有效测试发动机硬件的信号调理能力、通用性好。

    机动车性能检测平台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01876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154628.6

    申请日:2009-11-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性能检测平台,由滚筒、侧滑板、轴承、电动机、减速器以及测量装置等组成。滚筒通过轴承支承。电磁离合器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对两侧的滚筒进行分离和接合。特点是电磁离合器的使用以及不同滚筒的配合运用。能够进行二轮、三轮以及四轮摩托车的车速表校验和加速度、超越加速以及最高车速的测试,而不需要在不同的测试台进行不同类型摩托车性能的测试,有利于提高摩托车性能测试的效率。

    曲柄连杆式机械转向机构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9812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10098996.3

    申请日:2009-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柄连杆式机械转向机构。它包括转向手把、转向轴、曲柄、转动铰链、连杆、球形铰链、转向条外壳、转向条等,转向手把通过上托架、下托架与转向轴连接,转向轴与曲柄、转动铰链、连杆、球形铰链、转向条中心依次连接,转向轴外设有转向柱管并通过转向衬套和圆锥滚子连接,转向柱管外设有转向柱管支座,转向条外设有转向条外壳,在转向条外壳上开有球形铰链滑槽,转向条两端经横拉杆与转向节连接,转向柱管支座、转向条外壳与车架连接。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转向轴中置、转向条两端对称输出的空间布局问题,同时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车轮转角以及合理的车轮内、外偏角,具有结构合理、操纵简单以及安装方便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