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L型悬架臂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71935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80153603.2

    申请日:2009-11-04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L型悬架臂,其在臂主体的一端部设有车轮支承部,在其中间部设有第一车身侧连结部,并且在其另一端部设有第二车身侧连结部,其中,臂主体(A)具备形成为横截面呈倒U字状的上部半体(AU)、以及通过板材的冲压成形而形成为封闭上部半体(AU)的开放下端的形状的下部半体(AL),并且该下部半体(AL)焊接(w1)于上部半体(AU)的一对侧壁部(2)内表面,在臂主体(A)的另一端部,下部半体(AL)相对于上部半体(AU)向外侧较长地延伸出来,在该延伸部(ALe)通过翻边加工一体成形有朝上且圆筒状的轴套支承部(P2)以使其成为第二车身侧连结部(AF2),该轴套支承部(P2)的靠臂主体(A)中间部的外周面对焊于上部半体(AU)的外端面。由此,能够通过仅在臂主体的下部半体延长部实施翻边加工的简单的构造形成第二车身侧连结部。

    踏板臂、踏板臂的制造装置以及踏板臂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3869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097986.5

    申请日:2011-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踏板臂、踏板臂的制造装置及踏板臂的制造方法,实现这样的简便结构:充分地确保必要的强度且提高形状的设计自由度,同时,在批量生产时稳定地维持较高的形状精度。臂主体部(10)具有在第一方向对置的第一壁部(12)和第二壁部(14)及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对置的第三壁部(16)和第四壁部(18),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中的一方具有板状部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抵接的抵接部(PA),第三壁部和第四壁部对应地具有第一弯曲部(16R、26R)和第二弯曲部(18R、28R),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别沿臂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弯曲且彼此以相同的曲率平行地弯曲,并且对应地具有第一凹壁部(26)和第二凹壁部(28),第一和第二凹壁部分别向内侧凸出。

    扭矩梁式悬架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49796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107486.9

    申请日:2003-0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1

    Abstract: 一种扭矩梁式悬架,其在左右纵臂(10L、10R)上连接沿着车体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扭矩梁(11)的相对端部处的连接部分,所述左右纵臂(10L、10R)沿着车体的纵向方向延伸以进行垂直摆动运动,扭矩梁(11)具有相互连接的上壁(16)、竖直壁(17)和下壁(18)的U形截面,在所述上壁(16)和下壁(18)的至少一个之上形成有向外弯曲的弯曲凸缘(16a),该弯曲凸缘(16a)的方向相对于扭矩梁(11)的垂直运动轨迹(C)的方向(T)在40°至60°的范围内倾斜。由此,可以降低作用在弯曲凸缘(16a)的顶端上的应力,可以可靠地防止扭矩梁(11)的端缘部分的裂纹,并且无需进行抛光或模压。

    金属板制成的悬架臂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341C

    公开(公告)日:2003-04-02

    申请号:CN96121542.9

    申请日:1996-12-16

    Inventor: 片山优 井上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206/014 B60G2206/122 B60G2206/722

    Abstract: 一种金属板制成的悬架臂包括一个臂主体(1)和连接于臂主体以形成箱形横截面的加固构件,通过提高坯料利用率来降低成本。加固构件分成多个加固件(2,3;4-6),使加固件(2,3)的坯件配置可在臂主体(1)的坯件配置部分之间进行。臂主体(1)横截面大致呈C形,加固件(2,3)大致呈平板形。在L形悬架臂的情形中,为了便于加固件(2,3)的坯件配置,每个加固件形成一种向着悬架臂的每一端逐渐变细的形状。

    车辆用副车架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352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225728.0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副车架(1),其中第一侧梁(110)的脆弱部(124、144)通过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从前方向侧向后方向侧施加的碰撞载荷,以第一侧梁(110)的脆弱部(126、146)的被压溃的部分为起点发生弯折变形,第二侧梁(150)的脆弱部(164、184)通过碰撞载荷,以第二侧梁(150)的脆弱部(166、186)的被压溃的部分为起点发生弯折变形。

    扭力梁式悬架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5283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233513.7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扭力梁式悬架。在扭力梁式悬架(1)中,扭力梁(10)的连接壁部(13)和左加强件(30)的左内安装部(50)中的一方具有左焊接孔(34),该左焊接孔(34)设置有用于对它们进行焊接的焊接部,在扭力梁(10)的连接壁部(13)和右加强件(130)中的一方具有右焊接孔(34),该右焊接孔(34)设置有用于对它们进行焊接的焊接部,连接壁部(13)具有:第1并列设置孔(15),其相对于左焊接孔(34)并列设置于右侧并且没有设置对左加强件(30)和扭力梁(10)进行焊接的焊接部;以及第2并列设置孔(15),其相对于右焊接孔并列设置于左侧并且没有设置对右加强件(130)和扭力梁(10)进行焊接的焊接部。

    车辆用副车架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4664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010217658.3

    申请日:2020-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副车架,其安装于车体,具备: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它们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分别延伸,并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地配置;横梁,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配置,并且连结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以及连结部件,其向车体的后方侧离开了横梁,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配置,并且连结第一侧梁与第二侧梁,连结部件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地设定于第一侧梁的左前连结部及左后连结部而连结于第一侧梁,并且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地设定于第二侧梁的右前连结部及右后连结部而连结于第二侧梁,第一侧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设定在左前连结部与左后连结部之间的第一脆弱部,第二侧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设定在右前连结部与右后连结部之间的第二脆弱部。

    扭力梁式悬架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5283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233388.X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提供一种扭力梁式悬架。在扭力梁式悬架的扭力梁(1)中,具有如下结构:在沿与由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规定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剖切扭力梁(1)而得到的截面中,设定成中央部(2)的截面面积比第1延伸部(4)的截面面积和第2延伸部(6)的截面面积小,第1延伸部(4)和第2延伸部(6)处的各自的前壁(12)具有朝向后侧凹陷设置的前凹部(32、34),并且,第1延伸部(4)和第2延伸部(6)处的各自的后壁(16)具有朝向前侧凹陷设置的后凹部(36、38),在中央部(2)处的前壁(12)未配置前凹部,在中央部(2)处的后壁(16)未配置后凹部。

    摩擦搅拌接合方法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58969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310424559.2

    申请日:2013-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对施加了镀敷或涂装的被接合件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坚实的接合、尤其是在接合起点处得到坚实的接合的接合方法。图6(b)所示的供试件(B)通过使接合工具(24)从接合起点(22)插入(插入工序),后退至折返点(19)(后退工序),在折返点(19)处转换为前进(折返工序),接着前进至接合终点(21)(前进工序),并在接合终点(21)处上升(拔出工序)而得到。使接合工具在接合起点和折返点之间往返,该折返点与该接合起点相比而设定在接合终点的相反侧。通过使以高速旋转的销部往返,由此在往路中积留于界面的镀敷层等在返路中被卷起而向熔融金属内分散化,其结果是,消除了在界面处的断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