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4844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79816.X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B21/087 , F15B1/02 , F15B11/02 , F15B19/00 , F15B21/041 , F15B21/042
Abstract: 一种适于中试设备的液压油源系统,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辅助液压执行机构都属于间歇性用油工况的中试设备。本发明所述的液压油源系统利用该工况及电磁卸荷阀的工作特性,通过在液压辅助系统的回油管路中串联液压油冷却装置和液压油过滤装置实现了为液压执行机构提供高压油源的同时具有循环冷却及过滤液压油的功能。相比于常规中试设备的液压系统设计,本发明减少了一整套液压循环泵送装置,简化液压站的空间布局和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又避免了由于液压循环泵送装置运转产生的噪音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63689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40464.8
申请日:2016-12-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8/0226 , C21D8/0236 , C21D8/0247 , C21D2211/001 , C21D2211/002 , C21D2211/008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Abstract: 一种1000MPa级高扩孔型冷轧贝氏体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并浇铸铸坯,成分为C 0.19~0.25%,Si 1.3~1.6%,Mn 1.5~1.75%,Nb 0.045~0.05%,Al 0.01~0.05%,P≤0.010%,S≤0.010%,其余为Fe;(2)在1200±30℃加热2~3h后热轧;(3)酸洗后冷轧;(4)870~950℃保温5~120s进行奥氏体化;(5)冷却至360~420℃并保温150~500s后,再冷却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合理优化成分设计,利用快速加热和后续的超快速冷却连续退火工艺,可细化组织,提高组织的均匀性,保证材料的高的强塑性和局部成形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22587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105358.5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拉式冷轧实验机液压张力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冷轧张力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左张力液压缸、右张力液压缸、液压泵、恒背压控制单元、左张力控制单元及右张力控制单元,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液压张力控制系统中,可以使出口侧和入口侧的比例溢流阀的溢流量都大幅减小,使张力控制精度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在比例溢流阀工作时,可以有效避开非线性区及死区,有利于发挥比例溢流阀的性能,并提高张力控制精度;本发明的液压张力控制系统无需对前滑率及后滑率进行预测,而是通过对伺服阀的控制量进行预设定,并结合比例溢流阀的压力控制实现高精度张力控制,最终增强张力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12327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835132.0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7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74 , B21B2261/2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液压张力温轧机金属轧件的温度控制方法,属于液压张力温轧机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是双变压器加热方法;由于轧制过程中被加热的轧件长度和厚度不断变化导致其电阻的不断变化,单纯的PID温度控制器无法满足这种复杂状况下的温度控制精度要求,需要设计特殊的前馈控制器和采用特殊的控制手段实现温度控制;本发明与传统的单变压器加热方式相比,避免出现轧制过程中通电导致的无效加热的弊端,通过对轧件长度和厚度计算,采用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组合的方式实现了轧制过程中的轧件加热和温度控制,完全能够满足轧件,特别是金属薄带在轧制过程中保持温度均匀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0437076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510047083.0
申请日:2005-08-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1/44
Abstract: 一种在金属板带试样热处理试验中消除温度梯度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直接电阻加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红外辐射加热方式,在试样的上下、接近夹具的两侧,分别安装红外加热装置,利用红外加热装置的红外辐射能量弥补试样两端由于热传导而散失的热量,对直接电阻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分别进行控制。在金属板带试样热处理试验中,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红外辐射加热来弥补因热传导而散失的热量,从而大大增加试样的均温区长度,消除或减少均温区较大的温度梯度,因此可以提高试验精度,缩小整体试验装置的体积,降低试验装置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221161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10124.2
申请日:2008-01-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33/20
Abstract: 一种冷轧带钢连续退火模拟实验机,包括实验机本体、试样加热装置、试样冷却装置、张力机构、气体排放系统和真空系统,特征是实验机本体由机座、炉盖、炉体、台车和台车驱动机构组成。台车驱动机构采用导轨滑块运动副;试样冷却装置安装在炉体的内壁上,试样冷却装置的分水管和分气管焊在冷却喷嘴安装法兰口上,炉体端部设有抽真空口、氮气紧急吹扫口和保护气氛入口,炉体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接口,并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张力油缸和刚性框架均装在炉盖的中心安装座上,张力油缸的缸杆通过张力连杆和张力连杆连接块与滑板连接,两个加热电极和夹紧机构分别固定在右三角架和滑板上。本发明设备具有功能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成本低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6359598U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21286939.X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密封部件的垂直热镀锌装置,包括,镀锌部件,励磁部件以及,辊部件,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物料通过相贴合的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的滚动,输送至所述镀锌部件内进行;还包括,密封部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下端的第一密封组件,物料穿过分开设置的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后进入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对所述第一辊与物料之间、第二辊与物料之间形成的接触面进行吹气。本实用新型一是解决了目前交流磁场密封和直流磁场密封技术无法克服的封流不稳定、走带不稳定和钢带对中问题;二是能够解决电磁垂直热镀锌在过程中存在的渗漏问题;三能够将从辊部件低落的锌液导流回收,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204564772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134023.1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拉式冷轧实验机液压张力控制系统,属于冷轧张力控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张力液压缸、右张力液压缸、液压泵、恒背压控制单元、左张力控制单元及右张力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液压张力控制系统中,可以使出口侧和入口侧的比例溢流阀的溢流量都大幅减小,使张力控制精度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在比例溢流阀工作时,可以有效避开非线性区及死区,有利于发挥比例溢流阀的性能,并提高张力控制精度;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张力控制系统无需对前滑率及后滑率进行预测,而是通过对伺服阀的控制量进行预设定,并结合比例溢流阀的压力控制实现高精度张力控制,最终增强张力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337302U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621286937.0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电磁密封环的垂直热镀锌装置,包括,镀锌部件,励磁部件以及,辊部件,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物料通过相贴合的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的滚动,输送至所述镀锌部件内进行;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辊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设置有电磁密封环的垂直热镀锌装置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相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设置有电磁密封环的垂直热镀锌装置相连通处设置有第三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一是解决了目前交流磁场密封和直流磁场密封技术无法克服的封流不稳定、走带不稳定和钢带对中问题;二是能够解决电磁垂直热镀锌在过程中存在的渗漏问题;三能够将从辊部件低落的锌液导流回收,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204556212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212997.7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由冲击试验机、冲击夹具、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组成的金属薄板点焊接头冲击性能测试装置,用其测试点焊接头冲击性能时,将试样两端分别固定在冲击夹具的活动钳口和固定钳口上,利用摆锤对点焊接头施加冲击载荷,使点焊接头断裂,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由设在固定钳口与固定钳口支座间的测力传感器测量的点焊接头所受冲击力、由活动钳口侧面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的试样自由端位移和摆锤角度,数据处理系统给出表征点焊接头冲击性能的极限载荷、极限载荷位移、极限载荷冲击吸收功、总冲击吸收功、冲击力-时间曲线、位移-时间曲线,速度-时间曲线,冲击力-位移曲线、冲击吸收功-时间曲线,用以评价和研究点焊接头的冲击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