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92671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433681.4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今西雅弘
IPC: H01M8/0297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具备燃料电池、单电池监控器、及与单电池监控器进行通信的控制装置,使单电池监控器与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容易。发明的燃料电池单元具备:具有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单电池组的燃料电池;对单电池进行监控的单电池监控器;经由通信线缆而与单电池监控器连接的控制装置;收容燃料电池的第一壳体;及收容控制装置并固定于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第二壳体。单电池监控器具有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从第一壳体突出,且设置有供通信线缆的通信连接器连接的接续连接器。第二壳体具有在与第一壳体组合的状态下供所述连接器部插入的插入空间,并且在连接器部被插入于插入空间的状态下接续连接器所面对的面上具有连接器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8470923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154135.1
申请日:2018-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IPC: H01M8/04 , H01M8/02 , H01M8/2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65 , H01M8/0202 , H01M8/0247 , H01M8/04552 , H01M8/1018 , H01M8/2404 , H01M8/242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池连接器单元是构造为与燃料电池单元的电池层叠件连接的电池连接器单元。电池连接器单元具有与电池层叠件的电池连接的多个电池连接器,并且多个电池连接器在电池连接器单元与电池层叠件连接的状态下沿电池的叠层方向成一排地彼此联接。在沿电池的叠层方向布置于两端的电池连接器中,第一电池连接器设有用于识别电池连接器单元的突出部,而第二电池连接器没有设置突出部,并且定位在布置于两端的电池连接器之间的所有电池连接器都包括或都不包括突出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47337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80001628.6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0007 , B60L1/003 , B60L3/0069 , B60L3/04 , B60L11/1803 , B60L11/1892 , B60L2210/14 , H01M8/04228 , H01M8/04303 , H01M8/04664 , H01M8/04753 , H01M8/0488 , H01M8/0494 , H01M8/04955 , H01M8/04992 , H01M2250/20 , Y02T10/7225 , Y02T90/32 , Y02T90/34
Abstract: 为了在车辆碰撞时使燃料电池堆叠体切实地放电,电动车辆具备:燃料电池堆叠体,其通过燃料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电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力并且将所产生的电力供给到车辆驱动用电动马达;第1放电用电阻(81),其经由电控制式的放电开关(82)与燃料电池堆叠体电连接;放电控制电路(90),其控制放电开关的接通断开;以及碰撞检测器,其检测车辆碰撞而向放电控制电路输出碰撞信号。放电控制电路在碰撞信号输入时使放电开关接通来将燃料电池堆叠体与第1放电用电阻电连接,由此使燃料电池堆叠体放电。放电控制电路的电源由燃料电池堆叠体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52104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280075048.8
申请日:2012-08-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083 , H01M4/8663 , H01M4/8828 , H01M4/8882 , H01M4/9041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其具备:碳纳米管、担载于上述碳纳米管的燃料电池用催化剂、以及被覆上述碳纳米管和上述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离聚物。将上述碳纳米管的长度设为La[μm]、将上述碳纳米管的芯间距设为Pa[nm]时,长度La和芯间距Pa满足以下2个式子:30≤La≤240、0.351×La+75≤Pa≤250。
-
公开(公告)号:CN103998374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80056071.2
申请日:2012-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6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C01B2202/08 , C01B2202/3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性优异、并且可以转印比以往均匀的厚度的碳纳米管层的附带大致垂直取向的碳纳米管的基材。一种附带大致垂直取向的碳纳米管的基材,是碳纳米管大致垂直取向了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上述碳纳米管的长度方向比中央靠上述基材侧,具有在与该基材大致平行的面中的碳纳米管的根数密度比其他部分小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38798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080016176.6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40/00 , B82Y30/00 , C01B3/22 , C01B3/26 , C01B3/503 , C01B32/162 , C01B2203/0277 , C01B2203/041 , C01B2203/0811 , C01B2203/1058 , C01B2203/1064 , C01B2203/107
Abstract: 选择性地使氢透过的基材10利用在其第一面11上的催化剂薄层20形成,并在向所述催化剂薄层20供应原料气体的同时在加热炉100的充当反应器的炉管110中对所述基材10进行加热。将作为形成碳纳米管5的结果而在所述基材10的所述第一面11上产生的氢与所述原料气体分离并使得所述氢透过至所述基材的第二面12。
-
公开(公告)号:CN104521047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80075048.8
申请日:2012-08-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083 , H01M4/8663 , H01M4/8828 , H01M4/8882 , H01M4/9041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其具备:碳纳米管、担载于上述碳纳米管的燃料电池用催化剂、以及被覆上述碳纳米管和上述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离聚物。将上述碳纳米管的长度设为La[μm]、将上述碳纳米管的芯间距设为Pa[nm]时,长度La和芯间距Pa满足以下2个式子:30≤La≤240、0.351×La+75≤Pa≤250。
-
公开(公告)号:CN10399837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80056071.2
申请日:2012-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6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C01B2202/08 , C01B2202/3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性优异、并且可以转印比以往均匀的厚度的碳纳米管层的附带大致垂直取向的碳纳米管的基材。一种附带大致垂直取向的碳纳米管的基材,是碳纳米管大致垂直取向了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上述碳纳米管的长度方向比中央靠上述基材侧,具有在与该基材大致平行的面中的碳纳米管的根数密度比其他部分小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387989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080016176.6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40/00 , B82Y30/00 , C01B3/22 , C01B3/26 , C01B3/503 , C01B32/162 , C01B2203/0277 , C01B2203/041 , C01B2203/0811 , C01B2203/1058 , C01B2203/1064 , C01B2203/107
Abstract: 选择性地使氢透过的基材10利用在其第一面11上的催化剂薄层20形成,并在向所述催化剂薄层20供应原料气体的同时在加热炉100的充当反应器的炉管110中对所述基材10进行加热。将作为形成碳纳米管5的结果而在所述基材10的所述第一面11上产生的氢与所述原料气体分离并使得所述氢透过至所述基材的第二面12。
-
公开(公告)号:CN10127285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680035181.5
申请日:2006-09-25
Applicant: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002 , B01J21/18 , B01J23/58 , B01J23/63 , B01J23/894 , B01J35/0013 , B01J2523/00 , H01M4/8605 , H01M4/8814 , H01M4/8875 , H01M4/8882 , H01M4/8896 , H01M4/9016 , H01M4/923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 Y10T428/2991 , B01J2523/24 , B01J2523/3706 , B01J2523/842 , B01J2523/821 , B01J2523/828 , B01J2523/3712 , B01J2523/8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担载了微粒子的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微粒子是在燃料电池的电极用催化剂等中代替目前一般使用的铂担载碳粒子或金属铂粒子而使用的、并且比以往的铂担载碳粒子等铂的使用量大幅减少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微粒子。其结构为,将晶格中含有贵金属元素且其平均晶粒尺寸是1~20nm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微粒子担载在碳粒子上。作为制造这样的担载了微粒子的碳粒子的方法是,首先制备含有构成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微粒子的金属的配位离子的溶液,接着,使碳粒子分散在得到的溶液中,在上述金属的配位离子被吸附在碳粒子上之后,实施热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