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95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593002.5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2 , G01R31/396 , G01R31/382 , G01K13/00
Abstract: 电源装置,包括二次电池单体、检测装置、存储装置和控制装置。二次电池单体包括电解质溶液。检测装置检测二次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存储装置存储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指示在二次电池单体的通电期间电压、温度和电解质溶液的减少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信息指示在二次电池单体的保存期间电压、温度和电解质溶液的减少量之间的关系。控制装置计算指示电解质溶液的减少量的第一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588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591158.5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91 , H01M50/2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液体到达了彼此相邻的蓄电单元之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彼此相邻的蓄电单元发生短路的蓄电模块,该蓄电模块具备:第一蓄电单元及第二蓄电单元,所述第一蓄电单元及所述第二蓄电单元分别包括具有上表面的框体和设置于上表面的外部端子,所述第一蓄电单元与所述第二蓄电单元彼此相邻地配置;以及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框体之间且具有绝缘性。在间隔件上设置有用于将从上方侧到达了间隔件的液体向间隔件的外部排出的排出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2988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80021937.5
申请日:2021-03-23
IPC: H01M50/516 , H01M50/503 , H01M50/505 , H01M50/55 , H01M50/557
Abstract: 电池模块包括:排列了多个具有输出端子(12)的电池的电池层叠体;以及与各电池的输出端子(12)接合而将多个电池电连接的母线(4)。输出端子(12)在与母线(4)相对的表面具有探针痕迹(18),母线(4)具有与探针痕迹(18)相对的凹部(22)。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06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810365337.0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一种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ECU取得OCV和内部压力,使用所取得的OCV和第1对应关系来取得与充电时对应的SOC的第1推定值和与放电时对应的SOC的第2推定值,使用所取得的内部压力和第2对应关系来取得与充电时对应的SOC的第3推定值和与放电时对应的SOC的第4推定值,在第1推定值与第3推定值的第1差的大小小于第2推定值与第4推定值的第2差的大小的情况下,使用第1推定值和第3推定值中的至少任一方来推定SOC,在第2差的大小小于第1差的大小的情况下,使用第2推定值和第4推定值中的至少任一方来推定SOC。
-
公开(公告)号:CN112820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265064.6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电池的充电方法以及充电系统。在蓄电池(2)的充电方法中,蓄电池(2)为具有包含石墨的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石墨的阶段构造被划分为阶段1~阶段4。蓄电池(2)具有:阶段4与阶段3共存的SOC区域(XL);阶段3与阶段2共存的SOC区域(XM);以及阶段2与阶段1共存的SOC区域(XH)。充电方法包括第一以及第二步骤。第一步骤为根据蓄电池(2)的电压(VB)以及电流(IB)中的至少一方推测蓄电池(2)的SOC的步骤。第二步骤为以使SOC区域(XM)中的向蓄电池(2)的充电电流比SOC区域(XL、XH)中的充电电流大的方式,根据蓄电池(2)的SOC决定充电电流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5409039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480041971.9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53/50 , C01P2002/50 , C01P2002/74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能提高在极低温环境下使用时的输出特性。对于解决课题的方法而言,将锂化合物混合在通式:NixCoyMnzMt(OH)2+α(x+y+z+t=1,0.30≤x≤0.70,0.10≤y≤0.40,0.10≤z≤0.40,0≤t≤0.01,M是选自Mg、Ca、Al、Ti、V、Cr、Zr、Nb、Mo、Hf、Ta、W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所表示的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粒子中,以使锂的原子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元素的原子数总量的比例成为1:0.95~1.20。在氧化性环境中,至少将30℃~800℃的温度区域内的升温速度设为4℃/分钟~10℃/分钟,同时,设定烧成温度为800℃~1000℃,设定在该烧成温度下的保持时间为5小时以内,且设定从升温开始至保持结束为止的时间为3.0小时~7.0小时,来对上述锂混合物进行烧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134562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153825.0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永井裕喜
IPC: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22 , H01M2/26 , H01M4/02 , H01M4/587
Abstract: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00)中,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具备由层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壳部(612)、在壳部(612)的内部形成的中空部(614)、和贯通壳部(612)的贯通孔(616)。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A为1.80g/cm3≤A≤2.35g/cm3,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B为0.95g/cm3≤B≤1.25g/cm3。
-
公开(公告)号:CN103988348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280060039.1
申请日:2012-12-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永井裕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G53/44 , C01G53/50 , C01P2002/10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04/021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该锂离子二次电池(100A)具备正极集电体(221A)和保持于正极集电体(221A)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23A)。正极活性物质层(223A)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导电材料和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A)具有由层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粒子(800)构成的壳部(612)、在壳部(612)的内部形成的中空部(614)、和贯通壳部(612)的贯通孔(616)。并且,正极活性物质层(223A)中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粒子(800)的长径平均为0.8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409039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80041971.9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25 ,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53/50 , C01P2002/50 , C01P2002/74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能提高在极低温环境下使用时的输出特性。对于解决课题的方法而言,将锂化合物混合在通式:NixCoyMnzMt(OH)2+α(x+y+z+t=1,0.30≤x≤0.70,0.10≤y≤0.40,0.10≤z≤0.40,0≤t≤0.01,M是选自Mg、Ca、Al、Ti、V、Cr、Zr、Nb、Mo、Hf、Ta、W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所表示的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粒子中,以使锂的原子数相对于除锂以外的金属元素的原子数总量的比例成为1:0.95~1.20。在氧化性环境中,至少将30℃~800℃的温度区域内的升温速度设为4℃/分钟~10℃/分钟,同时,设定烧成温度为800℃~1000℃,设定在该烧成温度下的保持时间为5小时以内,且设定从升温开始至保持结束为止的时间为3.0小时~7.0小时,来对上述锂混合物进行烧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403942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80068940.9
申请日:2011-03-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10/058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下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并且低温下的高速率充放电循环特性也优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100),具备: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80);和将电极体(80)与非水电解液一同收容的电池壳体(50),被收容在电池壳体(50)中的非水电解液之中的、存在于电极体(80)的外部的剩余电解液量(A)和含浸于电极体(80)内的电极体内电解液量(B)的液量比(A/B)为0.05~0.2,并且,正极具备的正极活性物质的DBP吸收量为30(ml/100g)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