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31912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158985.3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铝/镁复合板的齿形结合面轧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铝合金薄板为中间过渡层,首先将钛合金和铝合金板材在高温下轧制复合并使复合面为齿形面,将镁合金板材在高温下轧制使待复合面为齿形面,然后将钛/铝复合板和镁合金板的齿形面啮合后压合,再在高温下轧制复合,获得钛/铝/镁复合板成品。本发明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钛/铝齿形面复合轧制、镁合金齿形面轧制以及齿形面啮合后的钛/铝/镁复合轧制,有利于轧制复合的实现;齿形复合面啮合后轧制便于多层合金板材的同步咬入,有效增加复合接触面积,防止复合面高温氧化,改善复合板界面的应力状态,具有复合板界面质量好、强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604365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0023180.8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1C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非对称连续大变形挤压加工模具,属于有色金属塑性成型领域。本发明中的非对称连续大变形挤压加工模具,包括上部分的镦挤腔和下部分的挤压腔,成型通道孔可设计为非对称式。铸料一侧挤压变形较大,另一侧挤压变形较小,加剧变形。模芯为可拆卸式,可设计多种型号、适用不同尺寸的模芯,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一个变形完成后可快速更换下一个,实现连续化生产。本发明主要是为了实现镁合金板形铸料的薄板连续挤压成型,通过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可获得组织均匀、性能优化的镁合金薄板形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87843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022900.9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13/02 , D06M10/00 , D06M13/513 , D06M13/127 , D01C1/02 , D04H1/4382 , D04H1/46 , D06M101/06 , D06M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环保玄武岩纤维/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汽车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内饰件制造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麻纤维自然冷冻-机械联合脱胶处理,偶联剂改性处理;玄武岩纤维深冷处理后添加偶联剂进行改性,并采用微编织聚丙烯纤维浸渍玄武岩纤维制成预浸料;再把三者按比例采用固相混纤的方式制成预制体;最后采用模压成型制成汽车顶棚内饰板。本发明解决了汽车顶棚的成型难、韧性低、不环保等问题,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密度小、质量轻、耐高温、耐冲击、低VOC、刚韧性强、安全性高、环保性能突出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7035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052963.9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圆棒试样单轴拉伸断后伸长率的自动测量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已知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前提下,只需要测量和记录圆棒试样拉伸断裂时刻的标距伸长量和载荷值,同时采用光学方法采集断后圆棒试样外轮廓曲线,通过弹性变形分析计算获得圆棒试样单轴拉伸断后伸长率。该方法准确扣除弹性部分,且无需识别标距范围内断裂位置自动实施移位法,从而精确获得断后伸长率。与现有手动测量技术相比,省去划线和固定断后试样等繁琐测量环节,且提高了测量精度,对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73574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55757.0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铝合金热稳定性及超塑性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将铝合金铸锭置于加热炉,在400℃–600℃温度下保温1-5小时,进行均质化处理后,将待轧制均质试样放置在两块合金钢板之间,并一起置于液氮环境下保温5-30分钟;S2.采用经液氮冷却的氩气对轧辊进行降温,对轧辊温度控制在-50℃–0℃之间,随后将经过深冷处理的试样和钢板一起进行1-3道次大压下量深冷控轧,每道次变形压下量为20-90%,获得铝合金板材。本发明解决了单相铝合金高温热稳定性差、难以实现超塑性的难题,显著提高了单相铝合金的热稳定性,同样适用于多元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等。
-
公开(公告)号:CN10962880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33924.4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Mg‑Al系多元镁合金及其亚快速凝固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窄凝固区间的新型高性能亚快速凝固镁合金。本发明通过多元合金化以及亚快速凝固手段,细化晶粒以及粗大共晶相,同时缓解成分偏析,获得具有高固溶度的凝固组织,缩短了固溶处理时间;经后续轧制处理亚快速凝固过程中高固溶的溶质原子均匀析出,形成具有细晶和弥散第二相的变形组织,获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Mg‑Al系多元镁合金轧板;此方法尤其适合高铝含量Mg‑Al系多元合金,简化了镁合金轧板的制备流程,为提高镁合金变形能力和促进镁合金板材的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发明Mg‑Al系多元镁合金的主要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Al5.5~6.4,Zn0.5~2.0,Sn0.5~2.0,Bi0.2~1.0,Mn0.1~0.5,Mg余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6287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34132.9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细化高合金含量Mg‑Al‑Zn镁合金共晶相方法,细化高合金含量Mg‑Al‑Zn镁合金共晶相方法包括合金熔炼精炼、细化共晶相两个步骤。在气体保护下,将预热后的纯镁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熔化,然后将一定比例的铝、锌加入到熔体中,待完全熔化后搅拌均匀,再降温至680℃精炼和清渣处理;将预热后的镁钐中间合金加入到熔体中,待完全熔化后搅拌均匀,在控制凝固冷却速率条件下浇注成锭。该合金和传统高合金含量Mg‑Al‑Zn镁合金相比,共晶相Mg17Al12发生显著细化并从连续网状结构转变为不连续棒状、球状结构。本发明解决了高合金含量Mg‑Al‑Zn镁合金中共晶相Mg17Al12难以细化的难点,制备工艺简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62265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65999.0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1C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变截面轧制模压复合成型设备及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塑性成型领域。本发明主要目的是实现镁合金变截面轧制成型,解决镁合金变截面成型的难题,本发明将通过轧制和模压成型的复合工艺,轧制变截面镁合金。具体加工工艺为:首先将轧制坯料放置在上、下模板间的型槽内,上、下模板在导轨槽内送入上料位置,通过摩擦力把上、下模板带入上、下轧辊,通过上、下模板闭合,实现上、下模板型腔内坯料的模压成型。通过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可获得组织均匀、性能优化的变截面镁合金制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6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78623.2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4 , G01N3/34 , G01N2203/0071 , G01N2203/0208 , G01N2203/0226 , G01N2203/0252 , G01N2203/0641 , G01N2203/0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自动精确加载的机械式高温蠕变试验机,属于材料科学与机械制造技术的仪器仪表领域,针对目前的机械式蠕变试验机采用手动加载砝码的方式时,存在手动加载方式无法实现循环载荷加载,载荷较大时加载缓慢且劳动强度较大,同时载荷不能进行连续的加载,精度也比较低等问题,本发明由机架、杠杆及连接机构、砝码自动加载装置、游码精确微调装置、杠杆自调平机构、夹具及变形测量机构和加热控温机构组成,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能够实现砝码自动加载和游码精确微调,杠杆可进行自调平,解决了以往手动加载方式加载缓慢、无法实现循环载荷加载等问题,同时由于本发明中的砝码和游码结合的加载方式可实现连续加载,因此精度也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9822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092580.6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金属圆棒试样单轴拉伸试验大应变范围应力应变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构建出金属圆棒试样单轴拉伸失稳颈缩逐级扩展的阶梯模型。只需要测量圆棒试样拉伸失稳后瞬时标距长度和颈缩处最小截面半径,基于颈缩阶梯模型计算每一时刻颈缩阶梯坐标,然后通过插值方法逼近颈缩轮廓曲线,再利用曲率公式计算此时刻颈缩处最小截面处的曲率半径,最后通过Bridgman法计算该时刻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本发明省去现有方法中颈缩外轮廓曲率半径的试验测量环节,并且提高了大应变范围应力应变曲线的测量精度,对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