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总成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35413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429921.9

    申请日:2016-06-16

    Inventor: 小田桐周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36 B60N2/32 B60N2/366 B60N2/9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少量部件提高座椅和车门开口的周缘部及其周围的美观性的车辆座椅总成。一种车辆座椅总成(50),包括车身(11)侧表面的车门开口(15)、位于该车门开口附近的座椅(43)、以及邻接该座椅的座椅靠背(45)的侧面(45a)的侧支撑(60)。该侧支撑由支撑基体(61)和蒙在该支撑基体前表面的蒙皮(63)构成。在该支撑基体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61b),通过竖直槽部(80)形成有装饰物(90)。该装饰物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91),处于沿着该车门开口的周缘部(25)的后部的位置,并且嵌入端部嵌入用竖直槽部(36)。该蒙皮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位于该竖直槽部。该蒙皮具有卡止部(102A)。该卡止部穿过竖直槽部的通孔(85),卡止于该支撑基体的内表面(61c)的蒙皮固定部(76A)。

    车辆用座席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9310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380081305.3

    申请日:2013-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6009 B60N2/5891 B60N2/986

    Abstract: 在车辆用座席(10)中,座垫(12)的聚氨酯坐垫(20)的侧壁部被表皮材料(22)覆盖,在表皮材料(22)的侧壁部(2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罩(24)。另外,在表皮材料(22)的侧壁部(26)的比罩(24)更靠上方的里面侧安装有加强材料(40),加强材料(40)的上端部附近(40B)固定于表皮材料(22)的侧壁部(26)。

    带有轮廓可变的支承面的汽车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01837749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010134219.2

    申请日:2010-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9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2),带有用于支承乘客的支承面(24)和形状可变的气垫(26,28),其中,所述支承面(24)的轮廓可通过所述气垫(26,28)的形状变化而改变。按照本发明设置一可驱动的装置(38,40),借助于该装置可至少局部从外面这样地压扁所述气垫(26,28),使得所述气垫(26,28)的形状改变。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这种汽车座椅(2)的汽车。

    交通工具用座椅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83083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59760.9

    申请日:2015-05-20

    Inventor: 贽正 浅野仙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座椅衬垫具有顶板部和边沿部。在将所述座椅衬垫配置于座椅框架上时,使所述边沿部的背面侧与所述座椅框架抵接而支承于该座椅框架,并且通过从座椅宽度方向按压所述边沿部,形成所述边沿部的所述座椅衬垫的端部侧以与所述座椅框架的抵接部位为起点而以压扁的方式挠曲变形。在背衬的面向所述座椅框架的一侧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比所述背衬硬的面状的抵接构件,将所述抵接构压靠于所述座椅框架而将所述座椅衬垫配置在所述座椅框架上,通过从座椅宽度方向按压所述边沿部,形成所述边沿部的所述座椅衬垫和所述背衬相对于与所述座椅框架抵接的所述抵接构件部分向压扁方向相对移动。

    车辆用座椅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96635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080049908.1

    申请日:2010-09-22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了一种车辆用座椅,其能够抑制坐垫的侧支承部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向车身侧部被推压且向上方侧变形的情况,并且,能够确保坐垫的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在本后座中,当通过侧面碰撞的冲击载荷(F)而使后侧车门(30)的车门内装饰(32)与侧支承部(16A)碰撞时,配置于该侧支承部(16A)上的压变构件(46)将瞬间固化。由此,由于抑制了侧支承部(16A)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侧支承部(16A)向上方侧变形的情况。因此,能够如所期望的那样,使后部侧面安全气囊(28)的腰部腔室(28B)向落座乘员(14)的腰部与车门内装饰(32)之间展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