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具有共轭双键的氯化碳氢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5509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087869.4

    申请日:2014-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17/07 C07C17/16 C07C21/04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过立体选择性地氯化具有共轭双键的醇以低成本生产具有共轭双键的氯化碳氢化合物的方法。更具体来说,提供一种生产具有共轭双键的氯化碳氢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存在碱并且不存在用于氯化醇的金属盐的溶液中利用氯化剂将具有共轭双键的醇氯化,所述醇由以下分子式(1)表示:RCH=CHCH=CH-Z-OH (1)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者可具有至少一个双键或至少一个三键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C1-17单价烃基;Z代表可具有至少一个双键或至少一个三键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的C1-17二价烃基。

    一种制备17-甲基烷烃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783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539193.1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通式(1)的1‑卤代‑7‑甲基二十三烷化合物,其中X1表示卤素原子。本发明还涉及制备如下通式(4)的17‑甲基烷烃化合物的方法,其中n表示11至13的整数,该方法包括将上述1‑卤代‑7‑甲基二十三烷化合物(1)转化为如下通式(2)的亲核试剂7‑甲基二十三烷基化合物,其中M1表示Li、MgZ1、CuZ1或CuLiZ1,且Z1表示卤素原子或7‑甲基二十三烷基基团,随后使上述亲核试剂7‑甲基二十三烷基化合物(2)与如下通式(3)的亲电烷基试剂进行偶联反应,其中X2表示卤素原子或对甲苯磺酰氧基基团,且n如上文所定义,以形成上述17‑甲基烷烃化合物(4)。#imgabs0#

    制备(9E,11Z)-9,11-十六碳二烯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8686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910309565.0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9E,11Z)‑9,11‑十六碳二烯醛的高效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制备(9E,11Z)‑9,11‑十六碳二烯醛(4)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衍生自(8E,10Z)‑1‑卤代‑8,10‑十五碳二烯(1)的(8E,10Z)‑8,10‑十五碳二烯基卤化镁和原甲酸酯(2)之间进行亲核取代反应,从而制备(9E,11Z)‑1,1‑二烷氧基‑9,11‑十六碳二烯(3);以及水解所述(9E,11Z)‑1,1‑二烷氧基‑9,11‑十六碳二烯(3)来得到(9E,11Z)‑9,11‑十六碳二烯醛(4)。

    (2E,6Z)-2,6-壬二烯醛和(2E)-顺-6,7-环氧-2-壬烯醛的制备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5100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910465202.6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2E,6Z)‑2,6‑壬二烯醛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使通式为Ar3P=CH(CH2)2CH=CHCH(OR1)(OR2)的(6,6‑二烷氧基‑4‑己烯基)三芳基膦化合物与丙醛进行维蒂希反应,以形成通式(6)的1,1‑二烷氧基‑(6Z)‑2,6‑壬二烯化合物;使1,1‑二烷氧基‑(6Z)‑2,6‑壬二烯化合物水解以形成(2E,6Z)‑2,6‑壬二烯醛。还提供了制备式(8)的(2E)‑顺‑6,7‑环氧‑2‑壬烯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获得的(2E,6Z)‑2,6‑壬二烯醛进行环氧化以形成(2E)‑顺‑6,7‑环氧‑2‑壬烯醛的步骤。#imgabs0#

    制备(E2)-顺-6,7-环氧-2-壬烯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726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10779277.1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下式(3)的(E2)‑顺‑6,7‑环氧‑2‑壬烯醛的工业化并经济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E2)‑顺‑6,7‑环氧‑2‑壬烯醛(3)的方法,包括至少以下步骤:使下式(1)的(Z3,Z6)‑3,6‑壬二烯‑1‑醇进行氧化:以形成下式(2)的(E2,Z6)‑2,6‑壬二烯醛;和环氧化所得(E2,Z6)‑2,6‑壬二烯醛,以形成前述(E2)‑顺‑6,7‑环氧‑2‑壬烯醛(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