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8491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20153.3
申请日:2017-03-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16F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095 , F16F2230/0023 , F16F223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多级高效吸能装置,包括活塞、上圆锥薄壁套管、下圆锥薄壁套管和缓冲耗材;所述上环形薄壁和下环形薄壁错位套接在一起,并使上环形薄壁和下环形薄壁滑动配合,形成摩擦耗能结构;所述活塞通过一柱形空心承力管装接于所述上圆锥薄壁套管;所述上圆锥薄壁套管采用CFPR材料,所述下圆锥薄壁套管为铝材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式多级高效碰撞吸能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巧妙的结构布局,满足了强度高、柔韧性好、吸能效率高等对高性能吸能装置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52755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004545.4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多种吸能形式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挤压部和胀裂部;所述胀裂部包括至少一个胀裂单元;所述胀裂单元分为连续设置的第一圆柱体、圆台和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积与圆台的下底面积相同;第二圆柱体的底面积与圆台的上底面积相同;所述胀裂单元的中心为一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吸能材料;所述挤压部包括挤压杆和挤压板;所述挤压杆分为阶梯型连续设置的第一挤压杆和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且大于第二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第二挤压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所述挤压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24848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93651.2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 , G01N3/068 , G01N2203/0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定金属材料接触碰撞变形指数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准备:准备试验材料材料:硬金属块A、硬金属块B、软金属块C、推力计和激光测距传感器;S2.试验过程:推力计推动硬金属块B,使软金属块C受硬金属块A和硬金属块B挤压变形,记录推力计的压力值以及硬金属块A和硬金属块B距离变化值;S3.重复试验:重复步骤S2以获取m组碰撞力数据和变形量数据,记各第i组碰撞力数据为FNi,第i组总变形量为δi,1≤i≤m;S4.碰撞指数计算:将各组数据带入函数计算获得对空行程Δ和幂指数n的参数辨识,本发明试验过程简单,测试出的碰撞指数与具体接触碰撞的材料种类相关联,获得的碰撞指数更精确且更符合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153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96850.9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M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确定金属材料接触碰撞中恢复系数的试验装置,包括金属球、金属板、速度传感器和采集卡,所述金属球位于金属板上方,且金属球与金属板距离固定,速度传感器放置在金属板上,采集卡与速度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易操作,通过测试金属材料接触碰撞过程中的时间变化,即可获得精确的碰撞恢复系数,相比传统的速度测量、动态高度测量更容易,提高了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86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54050.2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方法,先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不同混凝土配比进行强度试验,获得一组混凝土配比成分X及对应的混凝土强度Y的样本数据,然后以混凝土配比成分X为输入数据,对应的混凝土强度Y为输出数据,利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回归法、优化极限学习机法、神经网络法、Kriging模型法等现有的建模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训练,建立X→Y的映射关系,获得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f(X),对于任意给定的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X输入,代入上述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f(X)中,即可得到对应的混凝土强度预测值Y输出=f(x输入),解决了混凝土强度检测需要繁琐耗时耗材耗力人工试验检测的问题,在混凝土配比设计阶段,即可给设计人员提供混凝土强度预测参考,大大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892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57820.5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IPC: B60W50/00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盘系统控制方法,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上层控制:分别以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稳定性作为三个优化目标,根据车载传感器感知的环境信息,设定各优化目标的权重,实现博弈平衡求解,得到各子系统的控制目标;中层控制:将各子系统的控制目标、环境信息和车辆模型的参数信息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经过机器学习后得到各子系统的控制变量的值;下层控制:将各子系统的控制变量的值传入模型预测,模型预测根据各控制变量的值和当前车辆的状态,制定控制决策,实现对底盘系统的控制,并将控制执行情况反馈至中层控制。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各系统之间的冲突,并且能够保证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4909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0591087.X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手性结构及缓冲吸能结构,混合手性单元具有旋转负泊松比结构,在承载过程中通过韧带将受力传导至节圆上,使得节圆具有旋转的趋势,同时会把韧带卷起,形成压缩截面缩小,拉伸截面增大的负泊松比状态。当韧带变形结束后,节圆与节圆进行挤压,此时进入第二个变形阶段,由于三个混合手性单元分别位于三维坐标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且三个节圆均相交连接共形成六个连接点,使得该混合手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三个节圆不容易错位或变形,整体结构稳定,使得其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081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1066039.5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16F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减振吸能的复合式胶囊,包括类橄榄结构的内芯和复合管,该内芯过盈配合装设在复合管内;该内芯包括三组类橄榄结构单元,每组类橄榄结构单元中:包括两个类橄榄结构单元,每个类橄榄结构单元都包括两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正多边形的端板,该两端板的每个顶角间都固接有固杆,该固杆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以使类橄榄结构单元呈类橄榄结构,且两类橄榄结构单元的一端板对齐背靠固接在一起;该三组类橄榄结构单元呈品形固定堆接在一起;该复合管呈三明治结构且包括外防护管、芳纶纤维夹层和内防护管,芳纶纤维夹层固定夹设在外防护管和内防护管间。它具有如下优点:具有减振吸能及能够多次利用及小位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25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814764.X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组合式碰撞防护吸能盒,包括:上端盖、吸能盒主体、下端盖;所述吸能盒主体包括:具有负泊松比性质的折纸外壳和内部组合式填充物;所述内部组合式填充物包括上层的蜂窝镂空环状点阵结构、中层的三维星形曲面空腔结构与下层的负泊松比空间桁架结构。上述的汽车吸能盒,实现高效吸能、稳定吸能,继而提高汽车道路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22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911159275.9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级旋流器的低氮燃烧器,在稳焰盘径向方向上,从内向外排布了第一级旋流叶轮和第二级旋流叶轮;稳焰盘的中心安装有中心燃料喷嘴;第一级旋流叶轮的叶片上设有不同直径的第一通流孔,在第一级旋流叶轮的叶片上设有环叶片圆周的辅助燃料喷嘴;沿燃烧筒轴向方向上,第一级旋流叶轮位于第二级旋流叶轮下方,二者成阶梯状分布,第一级旋流叶轮和第二级旋流叶轮的叶片由第一级旋流叶轮的扩散罩分隔开;第二旋流叶轮的外圆周也设有扩散罩,并且环圆周设有不同尺寸但分布均匀的第二流通孔;第一二级旋流器叶片角度在燃烧筒径向方向角度递减;风机沿着轴向设置在低氮燃烧器的下端。上述的燃烧器,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量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