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726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1086113.4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1B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多酚类化合物与蛋白质复配制备纳米硒的方法及制成的纳米硒。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多酚化合物与蛋白质复配为软模板:将一定浓度蛋白质溶液与多酚类化合物溶液混合均匀,直接使用或冻干后使用;(2)利用多酚‑蛋白质软模板制备纳米硒:将维生素C溶液加入多酚‑蛋白质软模板存在的反应体系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亚硒酸钠溶液搅拌混合均匀,所得混合反应体系静置还原反应得到纳米硒溶胶,透析或离心分离得到纳米硒悬液,冷冻干燥得到纳米硒固体。本发明以多酚类化合物和蛋白质复配为软模板,增强纳米硒功能特性的同时,也增强其稳定性,拓宽纳米硒的应用领域,提高其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41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0238.7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茶树咖啡碱合成的转录因子CsDUF1在调控茶树咖啡碱合成中的应用。所述的调控茶树咖啡碱合成的转录因子CsDUF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NO:1所示,编码该转录因子CsDUF1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NO:2所示。该转录因子CsDUF1具有调控茶叶咖啡碱合成酶基因yhNMT1和yhNMT13的表达及茶叶咖啡碱积累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27719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70783.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70 , C12N15/11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瘟病毒的引物组合物及应用。所述引物组合物含有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引物;所述应用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引物在制备检测非洲猪瘟和/或猪瘟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瘟病毒的引物,并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双重RA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的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待测样本的基因组DNA和/或cDNA进行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再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和/或猪瘟病毒,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等优点,对防控非洲猪瘟和猪瘟以及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7409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517959.2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膜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茶叶纤维素纳米晶/非水溶性蛋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硫酸水解法制备得到茶叶纤维素纳米晶悬浮液,调节纤维素纳米晶悬浮液的pH值,将茶叶非水溶性蛋白与茶叶纤维素纳米晶悬液、丙三醇混合后干燥成膜,得到茶叶纤维素纳米晶/非水溶性蛋白复合膜。纤维素纳米晶的加入,提高了茶叶非水溶性蛋白的成膜性,纤维素纳米晶添加量为0.6%、丙三醇添加量为0.5%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为3.3MPa,弹性模量为22983kgf/cm2。该法制备的茶叶纤维素纳米晶/非水溶性蛋白复合膜,制备方法简单,吸水性良好,为可食性包装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92590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0101186.2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B01F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黑茶提取物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黑茶提取物;(2)调节黑茶提取物分散相pH,与油相混合,进行剪切均质和高压均质后得到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本发明以不同来源黑茶提取物为Pickering稳定剂,含有茶褐素、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为天然的多糖‑蛋白类复合物,具有一定的亲/疏水性,可用作Pickering乳液稳定剂,构建清洁、绿色的Pickering乳液。此外,黑茶提取物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血脂等生理活性,可强化Pickering乳液的健康功效,拓宽Pickering乳液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82026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845615.X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1D13/062 , A21D13/068 , A21D13/19 , A21D2/02 , A21D2/18 , A21D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5-HMF广式月饼及其加工方法。该月饼的饼皮是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0~5%枧水、30~35%复配糖浆、5~10%花生油和50~65%小麦粉;所述复配糖浆中含有质量百分数33.3%的葡萄糖浆和质量百分数66.7%的转化糖浆。本发明根据广式月饼加工过程中5-HMF的生成规律,改变广式月饼所用转化糖浆配比、焙烤温度及枧水用量,不使用化学添加剂,通过配方调整和工艺优化达到减少广式月饼中的5-HMF含量,提高食品安全性,同时制备的月饼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996528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00190.7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3L33/105 , A23L33/16 , A23F3/16 , A61K8/06 , A61K8/9789 , A61K8/23 , A61Q19/00 , A61K36/82 , A61K9/107 , A61P35/00 , A61K3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黑茶纳米聚集体联用纳米硒构建功能强化型Pickering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超滤离心分离黑茶纳米聚集体,平均直径>10nm和平均直径≤10nm两类胶粒。(2)利用黑茶纳米聚集体联用纳米硒构建Pickering乳液:以黑茶纳米聚集体联用纳米硒为Pickering粒子,调节水分散相pH,与油相混合,进行剪切均质和高压均质后得到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本发明采用黑茶纳米聚集体联用纳米硒复合体系为Pickering稳定剂,共同构建功能强化型Pickering乳液,拓宽纳米硒的应用,强化Pickering乳液的健康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0885094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15835.6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3L21/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果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颗粒悬浮型茶果冻,其制作原料包括茶果冻颗粒1~8重量份和外层果冻液9~2重量份;所述茶果冻颗粒的制作原料包括结冷胶0.54~0.70重量份、黄原胶0.58~0.46重量份、水95~105重量份、果葡糖浆8~16重量份、超微茶粉0.24~0.33重量份;所述外层果冻液的制作原料包括复配胶1.1~1.3重量份、水95~105重量份、果葡糖浆2.5~3.5重量份、低聚果糖2~3重量份、三氯蔗糖0.01~0.02重量份、柠檬酸0.06~0.08重量份。其制造方法包括S1:制备热稳定的茶果冻颗粒;S2:制备外层果冻液;S3:利用热稳定的茶果冻颗粒和外层果冻液制备悬浮颗粒型茶果冻。本发明以热稳定性高的茶果冻颗粒,制备颗粒悬浮型茶果冻,提高了果冻的营养价值,赋予其食品天然色泽和特有茶叶风味,拓宽了果冻的样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68529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30475.4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降低茶饮料中吡虫啉残留的方法——紫外照射法。本发明首先向容器中加入一定茶水比的待处理茶饮料,然后设定紫外光波长和紫外照射强度,启动紫外照射装置,开始紫外照射处理;照射一定时间后,关闭紫外照射装置,得到处理后的茶饮料,处理后的茶饮料中吡虫啉残留浓度显著降低。本发明所述处理条件可以有效降低茶饮料中的吡虫啉残留浓度。此外,在本发明所述处理条件下,茶饮料中的生物碱、茶多酚等功能成分没有明显变化,茶饮料仍具有良好的品质。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该方法对降低茶饮料中吡虫啉残留,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作用,易被企业接受并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719290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410591583.X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柚木野螟性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柚木野螟性引诱剂活性成分是由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醇和顺-9-十四碳烯醛组成,可将本发明的柚木野螟性引诱剂制成诱芯,单个诱芯所含有效成分为50-2000μg,将诱芯放入粘虫诱捕器中,可用于监测柚木野螟的田间发生动态,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导其它防治措施适时进行,并同时诱杀雄性柚木野螟,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