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51566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83111.0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11/41 , C07C211/45 , C07C209/00 , A61P35/00 , A61P31/04 , A61P3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烃基-1,2,3,4,5,6-六氢-1,1,5,5-四甲基-7H-2,4α-桥亚甲基萘-7-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在众多天然提取物中,作为重油主要成分的长叶烯是其中较为丰富的一种单萜类化合物,本发明通过长叶烯异构化得到异长叶烯,异长叶烯烯丙位氧化得到异长叶烯酮,异长叶烯酮再与伯胺进行脱水缩合得到亚胺,再经还原后得到手性的N-烃基-1,2,3,4,5,6-六氢-1,1,5,5-四甲基-7H-2,4α-桥亚甲基萘-7-胺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胞杆菌等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能力,部分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体肺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有良好的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是极具潜力的抑菌杀菌和抗肿瘤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936654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39171.2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09/80 , C07D403/06 , A61K31/403 , A61K31/454 , A61K31/5377 , A61K31/496 , A61K31/4178 , A61K31/4192 , A61K31/41 , A61K31/4184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09/80 , C07D4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脱氢枞酸吲哚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发明的脱氢枞酸衍生物对7株肿瘤细胞,如人肝癌细胞(Hep-1、Huh7)、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Caco-2)、胃癌细胞(HGC-27)、肺癌细胞(HCC827)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抗肿瘤药物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391086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110217891.2
申请日:2011-08-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安徽省绩溪县天池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7C49/653 , C07C45/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3-亚甲基诺蒎酮的新方法,该方法以诺蒎酮为原料,在NaOH或KOH催化下与甲醛水溶液进行羟醛缩合、脱水得到3-亚甲基诺蒎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包括:简化了3-亚甲基诺蒎酮的合成工艺,克服了传统合成方法中诺蒎酮需经过羟亚甲基化和氧化两个步骤才能得到目的产物的缺点,避免了传统工艺中采用NaNH2、NaOMe、NaOC2H5等羟亚甲基化催化剂需在无水环境下使用、实验环境要求苛刻的不足。同时采用固体高锰酸钾作氧化剂,解决了传统氧化剂OsO4、O3所存在的毒性大、价格昂贵等不足,降低了3-亚甲基诺蒎酮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安全性。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475450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028542.9
申请日:2009-02-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以咪唑作为没食子酸脱羧催化剂制备焦性没食子酸的方法,将无水没食子酸和咪唑固体搅拌混合,常压条件下逐步升温,物料成熔融状,同时有大量的CO2气体逸出,保持反应温度在145~150℃直至反应产物中无气泡逸出并采用TLC检测至无没食子酸原料为止。将上述反应产物在减压下(体系压力为2.0~2.67kPa)逐步升温至155~160℃,此时有升华产物逸出,保持此温度直至无升华产物逸出为止。将上述升华产物研碎,获得焦性没食子酸产品。优点;脱羧温度低,反应速度快、过程简单,催化剂价格低廉、催化效果好且碱性较低,副产物少、催化剂沸点高而保证产品质量,焦性没食子酸收率高,无需任何后处理即可得到高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6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2333.9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337/06 , A01P3/00 , A01N4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硫脲甲酸薄荷酯类化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化合物其具有通式I:#imgabs0#其中:R:H,4‑F,3‑F,2‑F,4‑Cl,3‑Cl,2‑Cl,4‑Br,4‑I,4‑CF3,4‑CN,4‑NO2,4‑CH3,2‑CH3,4‑OCH3,2,4‑diF;所述化合物在离体条件下,对油菜菌核病菌和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好的防效,可用于防治农业或林业植物真菌病害。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收率较高,产物性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286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769046.4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31/02 , C07C233/10 , C07C233/13 , C07C253/30 , C07C255/60 , A01N37/18 , A01N37/4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诺卜酸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诺卜醇经过氧化合成诺卜酸,然后诺卜酸与取代苄胺一步反应合成诺卜酸酰胺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其具有通式I:#imgabs0#其中,R分别为自选H、卤素、烷基;所述化合物在离体条件下,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效,可用于防治农业植物真菌病害。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收率较高,产物性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19713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0833033.9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15/233 , C07D309/40 , C07D311/16 , C07C303/28 , C07C309/65 , A01N43/42 , A01N43/40 , A01N41/0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樟脑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樟脑磺酸酯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所示:#imgabs0#其中:R=‑CF3,‑Br,‑COCH3,‑CH3,‑CH(CH3)2,OCH3;X=‑CH3,‑CH2CH3。所述樟脑磺酸酯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或林业的植物真菌的应用,活性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2112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264700.6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13/77 , C07C311/49 , C07C303/38 , A01N41/0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樟脑磺酰肼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应用,所述樟脑磺酰肼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所示:#imgabs0#所述樟脑磺酰肼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或林业的植物真菌的应用,活性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山核桃干腐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402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089843.9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41/04 , C07C243/36 , A01N37/28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降冰片烯酸甲酰肼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应用,5‑降冰片烯‑2‑羧酸与取代苯肼一步反应合成降冰片烯酸甲酰肼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其具有通式I: 其中,R分别为自选H、卤素、烷基;所述降冰片烯酸甲酰肼防治农业或林业植物真菌病害上的应用,活性结果表明,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葡萄座腔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效;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收率较高,产物性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353491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901189.6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35/18 , C09K11/06 , G01N21/64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氢枞酸基双苯并咪唑水杨醛三离子功能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脱氢枞酸经过酰氯化、甲酯化、溴代和双硝化反应,制得12‑溴‑13,14‑二硝基脱氢枞酸甲酯;12‑溴‑13,14‑二硝基脱氢枞酸甲酯经过Fe/HCl还原,制得12‑溴‑13,14‑二氨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邻苯二胺与5‑溴水杨醛经过成环反应后,再与三氟乙酸反应制得3‑(1H‑苯并[d]咪唑‑2‑基)‑2‑羟基‑5‑甲基苯甲醛;12‑溴‑13,14‑二氨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与3‑(1H‑苯并[d]咪唑‑2‑基)‑2‑羟基‑5‑甲基苯甲醛反应制得荧光探针,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Zn2+、Cu2+、ClO-;并且在生物成像中有效鉴别Zn2+、Cu2+、ClO-。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