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040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77454.X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仿真驱动的热、力载荷联合加载的飞行器结构试验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依赖于结构状态的动态热、力载荷实时预测与加载。该试验系统包括:热加载模块、力加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高性能计算模块和试验控制系统,各系统和模块之间采用双向数据连接。该试验方法中,采用高性能计算模块中在线运行的仿真模型,结合实际加载过程中结构的热、力响应数据,预测未来的热、力加载载荷,并通过试验控制系统将上述载荷数据反馈给热、力加载模块,实现动态加载。
-
公开(公告)号:CN11034639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321781.7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3/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长环境热电子发射多场原位在线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电子收集装置、测试样品、样品台、测试光路及光谱仪、计算机、电流/电压测试装置、比色测温装置,电子收集装置位于测试样品正上方,测试样品置于样品台之上,比色测温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测试样品表面温度,并将数据传递至计算机记录,电流电压测试装置一端通过导线与电子收集装置与测试样品连接,实时测试电流/电压,并通过导线将数据传递至计算机存储,材料表面临近区域光辐射经测试光路传入光谱仪,光谱仪输出端与CCD相机相连,并通过数据线和计算机相连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本发明具有操作便捷,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特别是超常环境下材料热电子发射的测试表征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344518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0097852.5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密型先驱体陶瓷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液态陶瓷先驱体置于液态成型模具中并在150℃~200℃下保温0.5~2h,得到成型先驱体;将成型先驱体在350℃~450℃下保温3~6h,得到先驱体块体;将先驱体块体在1000℃~1450℃下热解3~6h,得到先驱体陶瓷;在先驱体陶瓷上连接电极,制得致密型先驱体陶瓷温度传感器。本发明采用液态成型的方法,无需添加固化剂对液态陶瓷先驱体直接进行高温固化,制得了一种适用于极端环境下的致密型先驱体陶瓷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抗氧化性能好、强度高和测量结果准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26694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131015.X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热防护结构的模拟装置,包括旋转底座、高温加热面板和试验件辅助托架,高温加热面板包括固定面板、撞击窗口、两个加热电极、两个电极夹持部和两个电极冷却部;试验件辅助托架包括支撑架、推杆和托架挡板;支撑架设置在固定面板后方,托架挡板设置在支撑架上,推杆穿设在支撑架上并与托架挡板连接,能够带动托架挡板移动,托架挡板用于将待测试验件中的第二防护层紧贴在第一防护层的后方;支撑架和托架挡板上设有开口,开口与撞击窗口形成供碎片飞行的通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热防护结构的模拟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地面模拟碎片以不同角度高速撞击高温环境下复杂热防护结构的动态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842659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089618.8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D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封装结构,包括上层封装和下层封装,下层封装设有光纤放置部和两个间隔设置的光纤固定通孔,光纤放置部经过两个光纤固定通孔,被分割为第一放置部、第二放置部和第三放置部,第一放置部位于两个光纤固定通孔之间,第一放置部的槽深大于第二放置部和第三放置部的槽深;上层封装包括两个注胶部,两个注胶部分别与两个光纤固定通孔对应,注胶部顶部设有注胶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封装方法。本发明的封装结构安装时,光纤光栅传感器直接与待测件粘接,避免了由于应变传递的问题造成测量误差;采用两点式粘接方式,避免了粘合剂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自身的性能产生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375449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123062.X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L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接测量摩擦应力的压差测量装置的标定装置,包括流场通道、待标定的压差测量装置、压差测量装置固定部和多个空速管;多个空速管的探测部均伸入流场通道内;压差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头和压差传感器,测量头上设有测压直孔和测压斜孔,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测量部分别测量测压直孔和测压斜孔内的气压;测量头通过压差测量装置固定部安装在流场通道的侧壁上,且安装后,进气端与流场通道的内表面齐平,并与两个空速管之间的流场连通,测压斜孔倾斜的迎向流场的来流方向。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间接测量摩擦应力的压差测量装置的标定方法。本发明实现了对压差测量装置的标定,使其能够在高温高速的测量环境下,精确测量摩擦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884286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93655.8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4 , G01N2203/0226
Abstract: 一种测试复合材料高温剪切强度的试样及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领域。面内剪切试样上靠近上端和下端分别水平设有第一、第二切口,第一、第二切口均贯穿试样厚度方向,第一、第二切口的长度均大于试样宽度的一半,第一、第二切口的根部均为直方形,第一、第二切口关于试样反对称;层间剪切试样上靠近上端和下端分别水平设有切口一和切口二,切口一和二均贯穿试样宽度方向,切口一和二的长度均大于试样厚度的一半,切口一和切口二的根部均为直方形,切口一和切口二关于试样反对称。按照恒定位移加载面内或层间剪切试样,直至试样断裂,利用剪切公式计算面内或层间剪切试样复合材料高温剪切强度。本发明用于测试复合材料高温剪切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884282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93661.3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8 , G01N3/02 , G01N2203/0003 , G01N2203/0017 , G01N2203/0067 , G01N2203/0226 , G01N2203/0282 , G01N2203/0676 , G01N2203/0682
Abstract: 一种测试导电复合材料高温面外拉伸强度的试样及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领域。试样上、下表面沿着铺层方向分别设有上V形槽和下V形槽,上V形槽底部和下V形槽顶部分别设有U形缺口,上V形槽的V型角和下V形槽的V型角均为120°。方法是:试验前,用卡尺测量试样标距区任意3处的厚度b和宽度w,记录数据;试样应平稳的位于两个石墨压头中,并使试样中轴线、两个石墨压头中轴线、试验机压杆轴线三线保持重合;对试件施加不应大于强度预期值的5%的预载荷;设定升温速率均匀加热试件;按照恒定位移加载,直至试样断裂,记录试验中的位移、载荷数据;停止试验;计算复合材料高温拉伸强度σILT。本发明用于测试导电复合材料高温面外拉伸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58909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736314.1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IF检测的材料表面催化系数实验室检测装置及评价方法,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激光诱导源及激光入射调节光路、中空水冷不锈钢腔体、高功率光纤耦合激光器、能量计、射频电源、荧光成像光路及采集装置、双比色高温计和同步触发装置。本发明在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中,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诊断方法对材料表面氧原子浓度、温度等信息进行非接触、高精度的同步原位测量,结合原子摩尔分数梯度理论,直接得到材料表面氧原子的催化系数,实现不同环境参数下材料表面催化系数的非接触式精确、原位的表征与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3970969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238761.0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编织复合材料双轴试验确定材料性能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偏光显微镜技术获得的纤维和基体的尺寸大小、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已知的组分材料的性能,使用有限元软件对材料的双轴试验进行模拟,同时确定试验过程中材料的破坏机理及过程。将有限元软件模拟的结果与双轴试验机获得的真实数据进行对比,当两者几乎完全吻合时,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同时表明使用该方法模拟的材料破坏过程也相当可信。本发明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对编织复合材料各种复杂载荷情况均试用,能更精确地、全面地反映编织复合材料在复杂载荷情况下的力学响应,特别地能够直观反映在试验中不能观察到的材料微观破坏机理及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