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4484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10834.9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与通信共享输电塔用抱杆多向安装通用节点,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输电塔节点位置的抱杆安装板,所述的抱杆安装板上设置有一角型缺口,且所述角型缺口的两侧面分别与节点位置的第一节点板和第二节点板焊接固定。所述的抱杆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抱杆的安装孔,且所述的安装孔既可以满足抱杆与铁塔主材翼板平行的安装方式,也能够满足抱杆与铁塔主材呈45°的安装方式。该通用节点形式简明、受力合理、安装可靠,并且可以在同一个铁塔节点实现一副或者多副抱杆的多方向安装,避免现有方案一个铁塔节点只能实现一副抱杆安装,且安装方向需要预判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7169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39354.5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角形接线的220kV GIS配电装置以及布置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断路器主环以及进出线回路,将断路器主环设置为首尾相连,将进出线回路交错布置于各台断路器之间的连接点上,分别实现不同回路间电器连接功能以及回路电力供应功能,实现220kV GIS的布置,扩展了GIS配电装置的应用范围,提高变电站方案设计中主接线选择的灵活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角形接线220kV GIS配电装置后,同等规模的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室的纵向宽度可从12m压缩到8m,压缩建筑物尺寸1/3,大幅降低建筑物尺寸和变电站占地,由于多角形接线主环选用卧式断路器结构,整体布置于进出线方向垂直,大大压缩了配电装置的纵向尺寸,进而大大减小了配电装置室的建筑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9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669220.9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能联储馈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涡轮机控制模型获取风电场中长期风速持续波动信号,根据风电场调度安排出力计划或AGC信号确定桨距角控制信号;根据中长期风速持续波动信号、桨距角控制信号和发电机模型输出的电磁功率输出涡轮机的机械功率至换流器控制模型;换流器控制模型根据电力系统控制节点电压、发电机模型的端电压和涡轮机的机械功率调整输入至发电机模型的转子电压和转子电流;建立厂级AGC和AVC功能分别得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参考值并输出到逆变器控制系统,实现对光伏发电的控制。基于该方法,还提出了优化系统。本发明对高比例系能源并网进行控制,维持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6095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94198.1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孟祥飞 , 田鑫 , 赵龙 , 杨立超 , 文艳 , 刘海涛 , 杨思 , 高效海 , 杨斌 , 魏鑫 , 张丽娜 , 魏佳 , 王男 , 邱轩宇 , 张玉跃 , 袁振华 , 马力 , 程佩芬 , 李淑杨
IPC: H02J3/00 , H02J3/38 , H02J3/2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光储联合并网规划方法,包括:步骤S10,根据风电机组和光伏机组的年均初始投资成本、系统发电成本和弃风弃光经济损失成本,构建关于总成本的目标函数;步骤S20,根据各节点功率平衡约束、线路直流潮流约束、发电机出力约束、水电站发电流量约束、水库库容约束、风光水一体化电源并网约束和故障安全约束,构建电源侧与电网侧的约束条件;步骤S30,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一体化互补运行的风光储联合规划模型;步骤S40,根据总火力机组容量的最小步长对风光储联合规划模型进行搜索,确定总成本最小的方法为目标规划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5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29425.2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力要素测量数据编码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以行为单位记录每个物体的实测点,每个实测点作为编码的最小格式;采用实测点分别对一点测地物、两点测地物和三点测地物进行编码;其中一点测地物编码的过程为:通过一个实测点和一组地物属性相结合描述一点侧地物;两点测地物编码的过程为:通过两个实测点确定地物的宽度或交叉角,用于描述两点测地物;所述三点测地物编码的过程为:采用多个实测点描述地物的类型、交叉角和宽度,用于描述三点测地物。基于该方法,还提出了一种电力要素测量数据编码的系统、设备和介质。本发明充分考虑电力测量的特点,编码结构简单,用户在进行外业测绘时能够实现快速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1423278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332704.5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集成房屋的钢结构单元及钢结构移动集成房屋,包括:底部安装件、两组侧支柱和至少两套顶部安装件;底部安装件水平设置于地基基座上;顶部安装件设置于底部安装件上方;两组侧支柱对称设置于底部安装件和顶部安装件的两端,且分别与底部安装件和顶部安装件连接。多组钢结构单元的底部安装件依次通过连接筋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可以在钢结构单元建造过程中,通过侧支柱和顶部安装件对钢结构单元进行调整,以便适用于实际需求。在集成房屋主体建造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整体更改调整,特别是可以根据地基基座的长度调整钢结构单元的组数,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33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78778.3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基于动态三维建模反馈的可视化评价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t时刻第一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原始钻孔数据;基于闭环投影技术对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第二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所述原始钻孔数据和m个插值钻孔数据;基于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进行三维重构,得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在t+1时刻重复上述过程,得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基于所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和所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对t时刻至t+1时刻内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本发明以可视化的方式对施工效果进行动态评价,从而可以实现施工设计的实时调整,有利于后续施工的高效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215213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91208.0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压并联电抗器容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首先确定电路两侧系统的阻抗,采用阻抗较大的系统带线路空载运行方式计算第一沿线最大过电压,判断其是否≤设定的最大过电压倍数,如果否,计算第二沿线最大过电压,计算其最小值和对应的容量分配系数,最后计算线路首端和末端高压并联电抗器容量。该系统包括:电力系统阻抗确定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一沿线最大过电压计算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二沿线最大过电压计算模块、最小值计算模块和高压并联电抗器容量计算模块。通过本申请,能够有效降低因为长线路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提升过电压抑制效果,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能,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6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42524.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孟祥飞 , 赵龙 , 田鑫 , 刘念 , 蒋凯 , 杨立超 , 文艳 , 刘海涛 , 安鹏 , 陈博 , 杨思 , 高效海 , 杨斌 , 王男 , 魏佳 , 张丽娜 , 邱轩宇 , 魏鑫 , 石冰珂 , 马力 , 袁振华 , 张玉跃 , 王耀 , 李淑杨
IPC: G06Q10/047 , G06Q50/06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碳减排路径优化模型的机组容量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规划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光伏功率数据和电热负荷数据;基于风电光伏功率数据和电热负荷数据构建碳减排路径优化模型;碳减排路径优化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以系统总成本和碳排放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约束条件包括:机组约束和碳排放量限制约束;对碳减排路径优化模型进行分层求解,得到最优的能源机组容量规划方案。本发明通过以系统总成本和碳排放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将机组约束和碳排放量限制约束作为约束条件,构建碳减排路径优化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分层求解,实现了对能源机组容量的优化,降低了电力系统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2579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15505.1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赵龙 , 杨立超 , 刘海涛 , 田鑫 , 杨思 , 高效海 , 杨斌 , 王男 , 张丽娜 , 魏佳 , 魏鑫 , 邱轩宇 , 张玉跃 , 袁振华 , 马力 , 程佩芬 , 孟祥飞 , 李淑杨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H02J3/4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极端天气下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主网元件加强方法和系统,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研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极端天气造成的系统损失负荷的期望值,并以最小期望值建立第一目标函数;对主网的运行模式进行建模;建立用于计算不确定性变量最坏概率分布的线性规划模型;根据第一目标函数以及主网的运行模式建模建立三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对上述三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及最坏概率分布的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并输出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解决了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减少了电网运行商提供信息的难度,提升了输电网恢复力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