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2141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69688.X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雷击放电综合同步观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是基于GPS授时技术,采用观测系统进行观测,观测步骤:使用广域雷电定位系统提供雷暴活动趋势,使用大气平均电场仪提供雷暴来临提醒;采用GPS授时装置输出交流B码信号给高速摄像装置,时钟系统标示每帧照片的形成时间,同时接收来自闪电高速触发装置的TTL电平信号,并输出TTL电平上升沿对应的准确时间t到PC机,由高速数据存储记录装置记录TTL电平信号和电学、声学测量信号。其系统包括广域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器、大气平均电场仪、高速摄像装置、闪电高速触发装置、快电场变化仪、慢电场变化仪、磁场测量仪、阵列式雷声探测装置、高速数据存储记录仪、GPS授时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7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48056.9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输电线路防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限制的方法,通过采用线路自身的运行数据、雷电流监测数据以及线路所处环境参数分别对线路动态运行函数曲线、防雷性能函数曲线进行修正,获得更符合实际的压差,实现了线路上的避雷器可靠保护动作与状态感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直流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限制的装置来配合上述方法的实施,另提供一种存储有该方法程序的非暂态可读记录媒体及包含该媒体的系统,通过处理电路可以调用该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58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789335.6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线路巡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巡检系统,包括无人机和安装在其上部的挂载装置,挂载装置包括开合机构和两个以上的行走臂,行走臂铰接在无人机上,开合机构设置在无人机内,可驱动行走臂绕铰接轴旋转;行走臂由上下两段助力臂铰接而成,上段助力臂顶部设置有两个行走轮,两行走轮的轮心距可调,该装置通过无人机视觉系统发现障碍物,由无人机内置芯片驱动开合机构及行走臂完成多角度动作,使同一无人机上用于挂载的行走臂在障碍物前依次离线,通过障碍物后再依次上线。上述巡检步骤即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方法,适用于野外长距离供电线路的巡检。
-
公开(公告)号:CN11134031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0281700.8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卿 , 陈家宏 , 谷山强 , 方玉河 , 王海涛 , 赵淳 , 李健 , 田浩 , 王佩 , 刘静 , 王刘芳 , 程登峰 , 冯双磊 , 朱太云 , 夏令志 , 陈坤 , 姜志博 , 路永玲 , 郭钧天 , 范鹏
IPC: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雷电探测站探测效率的修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分析区域均匀划分为多个网格,确定待分析区域内所有探测站所在网格的位置,统计每个探测站探测范围所覆盖的网格数量以及每个网格被覆盖的探测站个数;统计待分析区域内多年的雷电数据,确定每个雷电的落雷位置所在网格被覆盖的探测站,以此统计每个探测站覆盖范围内所覆盖的雷电数量b,即该探测站理论上应探测到的雷电数量,然后统计每个探测站实际上在覆盖范围内探测到的雷电数量a,得到每个探测站的探测效率De=a/b。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72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528035.8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电信号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电地闪回击波形的自动识别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采集真实雷电信号;利用预先训练得到的识别模型对真实雷电信号的波形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输出;其中,预先训练得到的识别模型为通过对采集到的雷电原始波形数据,进行雷电信号类别标注以及特征提取,根据各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特征筛选,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筛选出的特征进行训练得到。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雷电地闪回击的自动识别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自学习和自训练,能提取出大量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基于该识别模型进行雷电波形自动识别,能极大提高识别准确率,解决基于固定、少量时域特征进行识别导致的误判和漏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3016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243157.9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消息总线的数据质量治理系统,本发明通过消息总线接收多个数据发送端的发送的电力监测数据并分类保存;确定电力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构建数据质量规则校验库;采用基于灰狼‑天牛须搜索算法优化的k‑means聚类法对电力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将电力监测数据划分成多个数据子集;对每个数据子集,通过LOF异常值检测算法进行准确性评估,通过所述数据质量规则校验进行完整性、一致性、可用性、实时性评估;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电力监测数据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本发明实现了电力监测数据多维度质量评估,提高了电力监测数据质量治理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3016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43157.9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消息总线的数据质量治理系统,本发明通过消息总线接收多个数据发送端的发送的电力监测数据并分类保存;确定电力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构建数据质量规则校验库;采用基于灰狼‑天牛须搜索算法优化的k‑means聚类法对电力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将电力监测数据划分成多个数据子集;对每个数据子集,通过LOF异常值检测算法进行准确性评估,通过所述数据质量规则校验进行完整性、一致性、可用性、实时性评估;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电力监测数据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本发明实现了电力监测数据多维度质量评估,提高了电力监测数据质量治理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72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28035.8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雷电信号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电地闪回击波形的自动识别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采集真实雷电信号;利用预先训练得到的识别模型对真实雷电信号的波形进行识别;得到识别结果输出;其中,预先训练得到的识别模型为通过对采集到的雷电原始波形数据,进行雷电信号类别标注以及特征提取,根据各个特征的重要程度进行特征筛选,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筛选出的特征进行训练得到。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雷电地闪回击的自动识别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自学习和自训练,能提取出大量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基于该识别模型进行雷电波形自动识别,能极大提高识别准确率,解决基于固定、少量时域特征进行识别导致的误判和漏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6765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08176.3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山火火点的甄别系统,它包括发热区域监测模块和虚警排除模块,所述发热区域监测模块包括设置在各个固定监测区域的红外热源探测器,红外热源探测器在云台的带动下360度扫描周边环境,实时探测热源,并向虚警排除模块发送实时红外热像图;虚警排除模块通过设置虚警区域,并将预警区与虚警区进行对比判断,能自动高效的排除烟囱和锅炉等虚警区,能有效降低非山火火点造成的误报,提升巡检水平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31612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710413321.8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自然灾害闪络风险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以传统的输电线路雷击、冰闪、污闪以及风偏闪络模型研究为基础,计算在当前自然灾害条件下输电线路的闪络概率,确定线路闪络故障后的负荷损失,最后将负荷损失与电网用电负荷的比值作为风险值进行等级划分,从而实现对输电线路不同类型自然灾害闪络风险的综合评估。本发明为输电线路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个统一的、定量的参考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