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397046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810168710.X

    申请日:2008-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5/0638 F16D2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用动力单元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其将设置于曲轴及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离合器装置收容于在曲轴箱和结合于该曲轴箱的侧面的离合器罩之间形成的离合器室内,在这种跨骑式车辆用动力单元中,避免了发动机主体的前后长度增大,并且行驶风容易吹到离合器控制装置,从而提高冷却性。在气缸体(38F)的侧方,对离合器装置(102)的断开/连接动作进行切换控制的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安装在离合器罩(92)的外表面。

    变速器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52840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53767.8

    申请日:2007-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把机动两轮车的内燃机驱动力传递到输出侧的变速器,该变速器中,把控制单元配置在最适当的位置。能减小动力单元的横宽,加大倾斜角。还能缩短动力单元的前后长度,实现动力单元的小型化。将变速器用控制装置和离合器用控制装置一体化了的控制单元,安装于变速器箱。将无级变速器的皮带轮配置在内燃机曲柄轴的中心后方。将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下地配置在大体垂直方向。

    4冲程循环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63943C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申请号:CN02800825.1

    申请日:2002-02-22

    Abstract: 在备有通过与凸轮轴(13)成为一体的吸排气凸轮(27、28)而被驱动的吸排气阀(9、10)的4冲程循环内燃机内,在凸轮轴(13)上自由旋转地嵌装可减压凸轮(38)的同时,与该减压凸轮(38)邻接,在该凸轮轴(13)上嵌装只在凸轮轴(13)逆转时将逆转扭矩能传递到减压凸轮(38)的单向离合器(29),在前述减压凸轮(38)与单向离合器(29)之间夹装有滞扭器(40),与在前述减压凸轮(38)上形成的卡合部(41)卡合、将该减压凸轮(38)在该减压凸轮(38)的正反旋转方向的2个位置上卡定的减压凸轮挡块部(42、43)设置于固定部,前述减压凸轮(38)的凸轮部(38a)的升程被设定为比排气凸轮(28)的底座圆高,且比排气凸轮(28)的凸轮部(28a)的最大升程低,在向凸轮轴(13)正转时的减压凸轮挡块部(43)的卡合部卡定状态中,通过减压凸轮,排气阀(10)未开阀。因此,可以提供构造简单、小型且低成本的减压装置。

    4冲程循环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460146A

    公开(公告)日:2003-12-03

    申请号:CN02800825.1

    申请日:2002-02-22

    Abstract: 在备有通过与凸轮轴(13)成为一体的吸排气凸轮(27、28)而被驱动的吸排气阀(9、10)的4冲程循环内燃机内,在凸轮轴(13)上自由旋转地嵌装可减压凸轮(38)的同时,与该减压凸轮(38)邻接,在该凸轮轴(13)上嵌装只在凸轮轴(13)逆转时将逆转扭矩能传递到减压凸轮(38)的单向离合器(29),在前述减压凸轮(38)与单向离合器(29)之间夹装有滞扭器(40),与在前述减压凸轮(38)上形成的系合部(41)系合、将该减压凸轮(38)在该减压凸轮(38)的正反旋转方向的2个位置上系止的减压凸轮挡块部(42、43)设置于固定部,前述减压凸轮(38)的凸轮部(38a)的升程被设定为比排气凸轮(28)的底座圆高,且比排气凸轮(28)的凸轮部(28a)的最大升程低,在向凸轮轴(13)正转时的减压凸轮挡块部(43)的系合部系止状态中,通过减压凸轮,排气阀(10)未开阀。因此,可以提供构造简单、小型且低成本的减压装置。

    机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
    5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406C

    公开(公告)日:2003-08-20

    申请号:CN00118678.7

    申请日:2000-06-21

    Inventor: 小笠原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加大车身倾斜角、且小型化的机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配置在车身下方的机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7中,指向车身前后方向的曲柄轴31的轴线C1配置在车身中心C0附近,气缸45的轴线C2相对于曲柄轴31的轴线C1朝右上方倾斜,动力传递装置90的变速机中心轴93的轴线C5在曲柄轴31的轴线C1的左斜上方,指向车身前后方向。变速机的中心轴93的前端位于曲柄轴31的后端前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