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0247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10783276.6
申请日:2015-11-16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G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31 , H01G9/2022 , H01G9/2059 , H01G9/2068 , H01L2251/306 , Y02E10/542 , Y02P70/52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车辆部件及车辆。特别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具有减小的厚度的无碱薄玻璃,而不是传统的碱石灰玻璃,作为制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玻璃材料,使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分别具有减小70%至80%的厚度和重量,没有玻璃的弯曲现象或性能劣化。本发明的这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可适当地用作需要减小重量的车用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56425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736684.6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L8/00 , B60K16/00 , B60R16/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顶的太阳能电池的电互连系统。该系统包括车辆的固定部件和车辆的可动部件。可动部件具有太阳能电池模块安装在其上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组件在移动部件移动时与固定部件保持接触。一个或多个第一电线从可动部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延伸。一个或多个第一电线的每一个具有固定至可动部件的至少一个组件中的一个组件的端部。一个或多个第二电线安装于固定部件上。当可动部件移动时,一个或多个第二电线与第一电线的端部保持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2031465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010255151.3
申请日:2010-08-13
IPC: C22C47/14 , C22C49/14 , C22C1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6/00 , C22C1/1084 , C22C2026/0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公开了一种制造由碳纳米管和金属基质粉末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粉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以碾磨和混合碳纳米管和金属基质粉末的低速碾磨工艺,以及用以碾磨在低速碾磨工艺中均匀混合的碳纳米管和金属基质粉末,以将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金属基质粉末中的高速碾磨工艺。在某些优选的方面,该方法可防止碳纳米管的损坏,并且可将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金属基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137337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111938.1
申请日:2012-02-29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22 , H01G9/20 , H01G9/2059 ,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使用薄玻璃板基板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工作电极,通过在透明导电基板上堆叠收集器和吸附有染料的光电极而形成;对电极,通过在透明导电基板上堆叠收集器和催化电极而形成;以及电解质,填充在用密封剂密封的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的空间内。在形成用于电极的透明导电基板的玻璃基板中,用于对电极的玻璃基板是比用于工作电极的玻璃基板更薄的薄玻璃板基板。
-
公开(公告)号:CN10297559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371938.0
申请日:2011-11-21
Applicant: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J7/00 , G05D3/10 , H01L3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3/105 , F24S25/70 , F24S30/48 , H02S20/00 , H02S20/32 , Y02E10/47 , Y02E10/50 , Y02T10/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太阳光线跟踪太阳能电池装置。该装置包括:车身面板,其具有安装太阳能电池的顶面;一个或多个高度可调致动器,其安装在车身面板的底面上并且上下移动;以及集成控制器,其通过综合使用从安装在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控制高度可调致动器的操作,该信号由集成控制器用于确定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1372395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10301408.2
申请日:2007-12-27
IPC: C03C17/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C17/36 , B32B17/10036 , B32B17/10174 , B32B17/10761 , C03C17/3673 , C03C2217/77 , C03C2217/94 , Y10T428/26 , Y10T428/31692 , Y10T428/318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除雾的氟掺杂氧化锡(FTO)透明导电薄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该透明导电薄膜玻璃包括依下列次序堆叠的玻璃层、介电阻挡层、功能层、金属电极层、塑料中间层和玻璃层,其中功能层包括F/Sn摩尔比为0.5-2、且主要包括(301)晶面的FTO透明导电薄膜,且通过喷涂法形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