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32351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1234036.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一体化前端罩体及其制造工艺,包括有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和加强筋;加强筋固定安装在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的内壁面上,加强筋与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一体成型;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凹槽,上凹槽内设置有多个上凸块,上凸块的侧壁面为倾斜斜面;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下凹槽,下凹槽上设置有多个下凸块,下凸块的侧壁面为倾斜斜面;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内部填充有泡沫夹层。本发明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前端罩体的一体化成型,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减轻了轨道交通车辆的前端罩体的重量,使得前端罩体的成产和使用更加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4088510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34040.9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同步双向施加预载荷的复合材料冲击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有支架、滑动组件、支撑底座和至少两组夹紧组件;滑动组件与支架滑动连接,滑动组件位于支撑底座的下方;支撑底座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上端;夹紧组件包括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夹紧件,两组夹紧组件的夹紧件沿支撑底座的中心处周向分布,夹紧件与支撑底座滑动连接;夹紧件与滑动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夹紧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夹紧件的另一端用于夹紧待检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滑动组件可转动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双向且同步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施加预拉或预压载荷,克服了单方向加载应力不均匀、不同步的问题,确保了冲击时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心受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466637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810007536.4
申请日:2018-01-03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1L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多个列车当前的运行状态以及多个列车之中的各成员列车之间的通信质量判断是否满足虚拟钧连的条件;以及,当虚拟钧连的条件得到满足时,启动各成员列车之间的虚拟钧连,在各成员列车之间形成电子车钧,虚拟钧连使得各成员列车之间的间距收敛,且多个列车的运行状态逐渐趋于一致,并随后进入大致稳定的编组运行阶段。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保障列车以超高密度运行,达到迅速转移客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9147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839058.0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3K31/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焊接过程质量融合判断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各个焊接质量指标的传感信息获取焊接过程中的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的取值;根据各个质量指标参数的取值以及各个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质量等级取值区间,确定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预测焊接质量等级;确定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根据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焊接质量等级,以及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确定焊接过程质量融合判断结果。通过对多种焊接过程焊接质量指标参数的质量分析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并对焊后质量结果进一步优化融合算法权重,可以在焊接过程提供准确可靠的焊接质量在线判断,为焊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大大提升焊接的综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788144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1012428.7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铜‑石墨烯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装置。在制备时,包括:(1)第一次轧制:在室温下,将两层以上生长有石墨烯的金属铜箔以待复合表面相叠合的方式轧制至其压下率为5%‑10%,获得预复合金属铜‑石墨烯坯;(2)第二次轧制:将所述预复合金属铜‑石墨烯坯在600‑900℃真空下轧制至其压下率为3%‑5%,即得。本发明所制备的金属铜‑石墨烯层状复合材料的复合效果好,具有高强度与高导电性。且制备方法流程短、效率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约资源,同时对环境友好,便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3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811125938.0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设备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机械设备的各个状态参数各自对应的状态数据;其中,所述状态参数是预设的;根据各个所述状态参数各自对应的状态数据和单层感知机模型,获得中间预测结果;其中,所述单层感知机模型是预设的;根据所述中间预测结果和剩余寿命预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所述机械设备的剩余寿命;其中,所述剩余寿命预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是预先建立的。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机械设备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由于结合单层感知机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机械设备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提高了机械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90573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1060850.X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23 , H01M8/042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启动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冷启动控制器接收到冷启动指令时,由空气增压装置控制器控制空气增压装置对空气进行压缩处理;空气增压装置将压缩处理后的热空气,输送至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以通过热空气对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进行升温处理;冷启动控制器确定对空气进行压缩处理产生的空气压缩热量,及对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进行冷启动所需的启动热量,并判断空气压缩热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启动热量;若空气压缩热量大于或等于启动热量,气体输送装置则向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中通入氢气,以使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进行电化学反应。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4820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56716.2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组运维系统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边缘端、边云协同端、云端,边缘端根据获取的边缘端数据对列车组进行运维,所述边缘端包括边缘端通用功能模块、实时运行数据模块、边缘端应用模块和边缘端模型库;云端通过所述边云协同端,用于接收所述边缘数据并根据所述边缘数据训练云端的模型,还用于根据所述边缘端的需求,管理和控制所述边缘端。通过本案实施例形成数字经济新时代从终端、边缘到云端的一体化系统,打造融合了感知控制、数字模型和决策优化的数据优化闭环,支撑列车组的在线运维和检修维护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43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711385223.4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部位置标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的图像,其中,所述待识别的图像中至少包括手部形状;根据所述待识别的图像和预先建立的手部位置识别模型,确定所述待识别图像中的手部位置和手部骨骼关键点的位置。本发明提供的手部位置标识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手部位置的识别的精确度,识别过程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25402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66728.0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压辊加工铜基-石墨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基体,包括加工区域和设置于所述加工区域的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区域设置为无氧区域;加工机构,用于将铜基-石墨烯叠层加热至500℃~900℃,以及压辊,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区域内,与所述加工平台之间预设有用于热压铜基-石墨烯叠层的热压间隙。通过实验验证,采用该方案加工出的铜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率和力学性能更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