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15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14368.8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 G06F30/10 , G06F30/20 , G06T17/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油气专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层伤害与保护评价用的模拟地层裂缝网的岩心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取反映评价储油气层地层成分的若干个岩心柱;取制成的岩心柱,按照预设的加载方式和间隔时间,在岩心柱上形成两个水平主应力及上覆岩层压力三个方向上的力,使得岩心中形成与储油气层地层岩石相同的裂缝‑微裂缝缝网;通过数字岩心扫描方式获取裂缝网的立体图形,并计算裂隙体的裂隙度和高密度矿物数据,并建立造缝后岩心的裂缝分布情况,直至岩心柱的裂隙度和高密度矿物数据与地层岩心的裂隙度和高密度矿物数据一致。本发明能够生产出与地层渗流通道相一致的地层岩石岩心,建立出来的岩心更好的模拟地层情况,评价结果更为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49870.6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Abstract: 一种基于仿真生成数据训练的多目视觉人体高精姿态机器视觉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孪生系统生成多视角图片和关节点标注数据;其次,训练二维姿态检测模型,通过三角测量和人体立体检测框细粒度划分策略,结合空间网格和特征投影融合,精准估算人体关节点的三维坐标,从而确定人体三维姿态;第三,为解决连续检测中关节点位置抖动和肢体长度不一致的问题,采用置信度约束和时间序列滤波对检测结果进行优化,确保姿态数据的平滑性与稳定性;最后,通过检测数据生成孪生数字人驱动指令,实现孪生环境下的动作仿真和多视角数据采集,形成丰富多样的标注数据集。本发明显著提高了三维人体姿态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1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69299.4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北京东方创达软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维图像的四面体网格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三维图像体的二值化像素单元进行提取边界处理,使其满足德劳内四面体网格生成算法的输入要求;然后实现提取出的边界与维诺多面体的求交,最后利用约束德劳内三角化方法直接生成三维图像的四面体网格。本发明方法易于实现,对复杂三维图像问题适用性更强,解决了三维图像生成网格时边界提取困难的问题,便于进行高精度的计算,有效地减少人工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88503.X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17/20 , G06T19/20 ,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可视化植被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创建三维植被组合模板;其中,所述三维植被组合模板包含多种三维植被组合;构建目标区域对应的三维场景,并从所述三维植被组合模板中选取目标三维植被组合;将所述目标三维植被组合映射至所述三维场景,得到植被设计方案并输出至显示终端进行可视化显示。本发明提高了植被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避免了传统二维图纸或简单三维模型带来的不直观和不精确问题。同时,通过灵活选择和应用三维植被组合模板,能够根据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调整多种植物的组合,增强了设计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1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445427.2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香港科技大学
IPC: G06T17/20 , G06T15/20 , G06T19/20 , G06N3/045 , G06N3/04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文本输入生成3D室内场景的系统。系统包括用户界面、文本处理模块、场景代码生成器、布局生成模块、外观生成模块、NeRF模块和PeRF模块。用户可以输入描述房间的文本,且文本被处理成场景代码。生成的场景代码再使用定向边界框指导3D布局的生成,从而确保空间完整性。然后,外观生成模块使用全景图像创建出房间的视觉表示物件。NeRF模块可构建出基础3D模型,并再继续由PeRF模块细化,以增强视觉连贯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1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34110.5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地下工程三维地质模型动态可视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采集与整合:通过多种勘探手段获取地质数据,并进行标准化与融合处理,得到统一的三维坐标地质数据;三维地质模型初始化构建:基于整合后的数据构建地层格架,并将地质构造精准嵌入其中,形成完整的三维地质模型框架;模型动态可视化渲染:对构建好的三维地质模型设置特定的光照与材质属性。本发明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高精度模型、优化可视化效果与交互性、实现实时监测与模型持续优化,为地下工程提供精准地质依据、增强决策准确性、保障安全、提升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8879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44089.X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细节3D地图上的空中视觉定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建筑物分割网络对查询图像进行建筑物提取,得到建筑物掩模图;以先前姿态为中心的3‑DoF空间内均匀采样,得到采样姿态;对采样姿态利用实时渲染技术将3D建筑物表面从LoD模型投影到2D平面上,生成合成建筑掩码;根据建筑掩码和建筑物掩膜图为查询图像定义掩码对齐成本;在三维空间上以网格方式组合所有掩码对齐成本获得空间成本量;利用argmax操作从空间成本量中选择具有最大值的粗略姿态;利用粒子滤波方法进行姿势细化,对粗略姿态进行建模和扰动,得到精细的定位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GPS干扰情况下的空中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98876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02694.8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重建的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定轴旋转摄影法采集待评估的混凝土构件的图像信息;S2:采用视觉SLAM技术对图像信息进行前端与后端处理,输出混凝土构件点云;S3:对混凝土构件点云进行二次采样,获取高质量点云并进行定位校正处理;然后对经校正后的高质量点云做分类截取,获得冲磨面点云模型;S4:基于Delaunay2.5D对冲磨面点云模型进行表面重建,获得冲磨面模型;然后根据冲磨面模型计算冲磨面面积和冲磨损失体积;S5:计算冲磨后混凝土构件的冲磨面点云模型中的点云与冲磨前混凝土构件的冲磨面模型的冲磨面之间的距离差值,然后根据距离差值评估混凝土构件不同位置的冲磨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876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25640.6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中船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三维点云网格重建的芯片缺陷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基准芯片三维点云;步骤2、去噪;步骤3、有序采样;步骤4、网格化处理:构建方格网络,再将每个方格划分为两个两个三角面片;步骤5、网格优化:通过使每个方格中的所有三维点云至对应三角面片的平均距离最小,对每个三角面片的高度坐标进行调整优化,进而得到优化三维网格模型;步骤6、采集目标芯片目标零件三维点云;步骤7、芯片缺陷检测。本发明基于三维网格模型,不仅能有效检测芯片的表面缺陷(如缺失、翘起、偏移等),还能快速定位引脚缺陷(如多锡、少锡等),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精度,特别适用于高精度、高质量要求的芯片制造和质量控制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3036.1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398 , G06T17/10 , G06T17/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元与MBVD模型联合的FBAR滤波器仿真方法,包括:S1、构建谐振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该模型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为形状相同的电极层,电极层的形状为五边形;S2、对谐振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得到阻抗‑频率特性曲线;S3、根据阻抗‑频率特性曲线和滤波器设计目标,调整上电极层的厚度,得到目标谐振器三维有限元模型;S4、建立对应的MBVD模型,并得到第一S参数曲线;S5、当第一S参数曲线满足设计目标时,建立滤波器三维有限元模型;若不满足,则返回S3。本发明能够准确地反映电极厚度、形状以及寄生振动对谐振频率的影响,能够有效抑制寄生振动模式,具有较高的设计效率、仿真精度和灵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