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77294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066326.4
申请日:2007-10-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甘蔗专用复混肥,该复混肥根据甘蔗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将肥料分为基肥复混肥和追肥复混肥两种肥料,基肥配方按质量比为N-P2O5-K2O-ZnO:10-10-8-0.5,基肥复混肥包含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硫酸锌和填充料几种成分;追肥配方按质量比为N-P2O5-K2O:18-6-4,追肥复混肥包含尿素、普钙、硫酸钾和填充料几种成分;试验表明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甘蔗的单产0.5-1.0吨和提高甘蔗的糖分0.5-1.0个百分点,同时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3~5个百分点,该技术较适合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的蔗区的偏酸的土壤上施用;在甘蔗新植时或者宿根松兜时每亩按照40-60kg施在甘蔗种植沟中,施肥后盖土;追肥复混肥在甘蔗大生长期每亩按照60-80kg再添加20-40kg尿素一次施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142883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066327.9
申请日:2007-10-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G1/00
Abstract: 一种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方法,针对甘蔗栽培时节冬春少雨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严重影响甘蔗的萌发和出苗,导致产量低而不稳而提出;其矩形穴植分别有三种规格:下等肥力地:长120cm,宽60cm,深35cm,穴边距宽行为6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32个,每亩396穴;中等肥力地:长140cm,宽70cm,深35cm,穴边距离宽行8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45个,每亩277穴;上等肥力地:长150cm,宽75cm,深35cm,穴边距离宽行为8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50个,每亩244穴。穴与穴之间有较为合理的空间,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可提高甘蔗的光合作用,多点试验表明,旱地矩形穴植栽培技术平均亩增产甘蔗1.72吨,提高蔗糖分0.5~0.8%。
-
公开(公告)号:CN119732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99823.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云南农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植甘蔗条形相长栽培的方法,主要包括甘蔗种苗准备及下种规划、甘蔗条形相长栽培等关键步骤。在蔗地整地后,根据蔗地面积筛选准备甘蔗品种,在平地、台地、缓坡地蔗区利用拉机牵引甘蔗种植机进行甘蔗种苗下种;在坡度相对较大的蔗区利用人工进行下种;品种间条形轮流布局。在甘蔗品种准备就绪后,在平地、台地、缓坡地蔗区选择甘蔗种植机进行深开沟播种,按照规划进行条形相长下种,利用人工种植方法按照规划进行条形相长摆放种苗。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增产甘蔗570.15‑968.98kg/亩,增幅7.56%‑11.82%。
-
公开(公告)号:CN1192346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49994.7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云南农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A01G22/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甘蔗螺旋式降坡种植的方法,首先根据山地的地形地貌,对不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山地进行螺旋降坡改造,形成适宜中小型机械化作业的螺旋降坡状山地甘蔗种植带;然后进行螺旋式机械化种植,在改造后的螺旋降坡状山地甘蔗种植带上,采用中小型甘蔗种植机进行甘蔗的螺旋式机械化条状播种,种植的甘蔗品种选择营养高效、宿根性强、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同一个山地蔗区选择统一成熟期的甘蔗品种,在山地不同海拔地区选择不同的甘蔗品种;甘蔗种植完成后,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矮状绿肥植物或香根草,择时在甘蔗种植带旁的边坡上进行种植,持续培肥地力和防治甘蔗螟虫,并阻止杂草生长。本发明可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可显著增加蔗农种蔗收益和制糖企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07999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362011.4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卢文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4高光效糖料作物的高产育种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高光效甘蔗选育方法,在实生苗定植到大田进入五圃制时,结合育种目标性状,在各阶段的成熟期,通过观察叶片和茎节结构与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并计算蔗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在甘蔗成熟期,新植甘蔗蔗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大于82%,宿根甘蔗蔗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大于85%,以此判定得到各阶段的理想株型的甘蔗品种,本发明甘蔗理想株型的选择来实现植株对光、温、水等资源条件的高效利用,从而获得合理的甘蔗高产群体结构和较高的甘蔗经济产量。提高甘蔗选育效率,使选育的品种更能适应不同生态区位要求,更利用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465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904566.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控制地膜覆盖时间挖掘甘蔗产量潜力的方法;步骤(1),地膜覆盖栽培:采用宽幅地膜沿蔗沟平行方向进行全覆盖,在蔗沟正上方的地膜上沿蔗沟方向覆土,覆土厚度能保证地膜紧贴蔗沟土壤即可;步骤(2),覆膜时间控制;步骤(3),地膜回收处理。本发明提出一种先进实用、易操作、易推广的通过控制地膜覆盖时间挖掘甘蔗产量潜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25156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151714.0
申请日:2018-02-14
Applicant: 云南滇王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糖及其加工方法,属于糖品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甘蔗压榨提汁,蔗汁经粗滤后加热至沸,撇去上浮的黑色泡沫,用真空吸滤机过滤得到清汁;或以红糖为原料,加水溶解后真空吸滤得到清糖浆,清汁(清糖浆)经蒸发浓缩、两次熬制、打砂、成型、冷却、脱模得到颜色呈棕褐色至深棕黑色的黑糖。本方法设备成熟、操作容易,投资费用低,产品质量稳定,具有颜色纯正、糖香浓郁、焦香适中、松软可口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5713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44505.X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提高甘蔗高糖种质选择效率的田间试验方法。利用高糖亲本杂交配制杂交组合,4月中旬在育苗温室培育实生苗,至5-6片真叶时,实生苗按株距10cm、行距20cm,移栽至苗床,苗床布置在室外;每个杂交组合均以蔗糖分最高的亲本为对照,对照种植前进行育苗,育苗时间与实苗生的播种时间间隔1个月左右为宜,让实生苗在苗床上拔节形成种茎,11月底或12月初测量实生苗单株和对照的锤度,并与对照进行比较,高于对照锤度平均值0.5%以上的种质给予保留并进入后续试验进一步评价。本发明相较传统的田间试验方法,可节约试验用地,节约用工成本,加速高糖种质的筛选进程,提高选择效率,同时提高了高糖种质筛选的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994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69766.5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丘陵山地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整地、品种选择、开沟和收获。本发明实现了丘陵山地甘蔗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轻简化生产,降低了甘蔗生产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利用率,促进了丘陵山地甘蔗轻简机械化生产和增加蔗农种蔗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59326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527513.2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云南中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透光率的耐久光降解地膜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降解塑料地膜制品技术领域。该低透光率的耐久光降解地膜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7042 30-5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0218D 50-70份;光敏剂0.5-1份;抗老化剂1.5-6份;分散剂0.5-1份;乳化剂0.5-2份;淀粉5-15份。其中,光敏剂为硬脂酸锰;分散剂为芥酸酰胺;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淀粉为玉米淀粉。本发明解决普通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同时也解决除草地膜农药残留毒害与污染问题,地膜在太阳照射下分子量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幅度减少,最后在土壤中的消失,相对于生物降解膜成本低,真正做到物美价廉、环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