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专用复混肥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77294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066326.4

    申请日:2007-10-29

    Abstract: 一种甘蔗专用复混肥,该复混肥根据甘蔗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将肥料分为基肥复混肥和追肥复混肥两种肥料,基肥配方按质量比为N-P2O5-K2O-ZnO:10-10-8-0.5,基肥复混肥包含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硫酸锌和填充料几种成分;追肥配方按质量比为N-P2O5-K2O:18-6-4,追肥复混肥包含尿素、普钙、硫酸钾和填充料几种成分;试验表明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甘蔗的单产0.5-1.0吨和提高甘蔗的糖分0.5-1.0个百分点,同时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3~5个百分点,该技术较适合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的蔗区的偏酸的土壤上施用;在甘蔗新植时或者宿根松兜时每亩按照40-60kg施在甘蔗种植沟中,施肥后盖土;追肥复混肥在甘蔗大生长期每亩按照60-80kg再添加20-40kg尿素一次施用。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42883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066327.9

    申请日:2007-10-29

    Abstract: 一种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方法,针对甘蔗栽培时节冬春少雨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严重影响甘蔗的萌发和出苗,导致产量低而不稳而提出;其矩形穴植分别有三种规格:下等肥力地:长120cm,宽60cm,深35cm,穴边距宽行为6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32个,每亩396穴;中等肥力地:长140cm,宽70cm,深35cm,穴边距离宽行8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45个,每亩277穴;上等肥力地:长150cm,宽75cm,深35cm,穴边距离宽行为8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50个,每亩244穴。穴与穴之间有较为合理的空间,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可提高甘蔗的光合作用,多点试验表明,旱地矩形穴植栽培技术平均亩增产甘蔗1.72吨,提高蔗糖分0.5~0.8%。

    一种新植甘蔗条形相长栽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32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99823.5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植甘蔗条形相长栽培的方法,主要包括甘蔗种苗准备及下种规划、甘蔗条形相长栽培等关键步骤。在蔗地整地后,根据蔗地面积筛选准备甘蔗品种,在平地、台地、缓坡地蔗区利用拉机牵引甘蔗种植机进行甘蔗种苗下种;在坡度相对较大的蔗区利用人工进行下种;品种间条形轮流布局。在甘蔗品种准备就绪后,在平地、台地、缓坡地蔗区选择甘蔗种植机进行深开沟播种,按照规划进行条形相长下种,利用人工种植方法按照规划进行条形相长摆放种苗。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增产甘蔗570.15‑968.98kg/亩,增幅7.56%‑11.82%。

    一种山地甘蔗螺旋式降坡种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346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49994.7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甘蔗螺旋式降坡种植的方法,首先根据山地的地形地貌,对不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山地进行螺旋降坡改造,形成适宜中小型机械化作业的螺旋降坡状山地甘蔗种植带;然后进行螺旋式机械化种植,在改造后的螺旋降坡状山地甘蔗种植带上,采用中小型甘蔗种植机进行甘蔗的螺旋式机械化条状播种,种植的甘蔗品种选择营养高效、宿根性强、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同一个山地蔗区选择统一成熟期的甘蔗品种,在山地不同海拔地区选择不同的甘蔗品种;甘蔗种植完成后,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矮状绿肥植物或香根草,择时在甘蔗种植带旁的边坡上进行种植,持续培肥地力和防治甘蔗螟虫,并阻止杂草生长。本发明可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可显著增加蔗农种蔗收益和制糖企业效益。

    一种高光效甘蔗选育方法
    6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7999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362011.4

    申请日:2021-04-02

    Inventor: 张跃彬 卢文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4高光效糖料作物的高产育种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高光效甘蔗选育方法,在实生苗定植到大田进入五圃制时,结合育种目标性状,在各阶段的成熟期,通过观察叶片和茎节结构与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并计算蔗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在甘蔗成熟期,新植甘蔗蔗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大于82%,宿根甘蔗蔗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大于85%,以此判定得到各阶段的理想株型的甘蔗品种,本发明甘蔗理想株型的选择来实现植株对光、温、水等资源条件的高效利用,从而获得合理的甘蔗高产群体结构和较高的甘蔗经济产量。提高甘蔗选育效率,使选育的品种更能适应不同生态区位要求,更利用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