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叉指全背接触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9322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18785.8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叉指全背接触钙钛矿太阳电池结构。该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是:1)衬底;2)正电极;3)空穴传输层;4)绝缘隔离层;5)负电极;6)电子传输层;7)钙钛矿吸收层;8)钝化层;9)减反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正电极和负电极均在电池的背光面,正交排列但不相连,通过绝缘材料填充等方式进行相互隔断。钙钛矿吸收层可采用多晶或单晶钙钛矿材料;钝化层采用PMMA、PEAI等化合物减少钙钛矿吸收层表界面缺陷及其载流子复合;减反保护层为低折射率致密薄膜或绒面结构减反膜。本发明公开的太阳电池结构可以避免迎光面电极的遮光损失和电荷传输层或衬底的寄生吸收,提高钙钛矿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并改善太阳电池外观。

    一种周期性结构的背反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4483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310416645.9

    申请日:2013-09-1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周期性结构的背反射电极,包括衬底层、形成模板作用的第一层金属薄膜和起修饰作用的第二层金属薄膜,两层金属薄膜均为金属Ag、Al或Mo薄膜,构成具有宽光谱散射作用的周期性结构的背反射电极;其制备方法,利用水浴方法组装聚苯乙烯(PS)微球,用O2等离子刻蚀PS微球,利用刻蚀后的聚苯乙烯微球的模板作用,得到具有宽光谱散射作用的周期性结构的背反射电极用于作薄膜太阳电池的背反射电极。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聚苯乙烯微球的模板作用和磁控溅射或蒸发金属薄膜,实现了高散射的周期性结构背反射电极的制备;应用于薄膜太阳电池,其短路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得到了提高。

    基于AlOx/Ag/ZnO结构的高反射高绒度背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3280466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169460.2

    申请日:2013-05-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基于AlOx/Ag/ZnO结构的高反射高绒度背电极,由衬底、对长波光陷光作用显著的大绒面结构的AlOx薄膜、对太阳光具有宽谱域高反射特性的Ag薄膜和介质层ZnO薄膜组成并形成叠层结构,其制备方法是:将清洗处理后的衬底放入沉积系统中,依次沉积AlOx薄膜、Ag薄膜和介质层ZnO薄膜,制得基于AlOx/Ag/ZnO结构的复合背电极。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结构的复合背电极既有由于大绒面结构AlOx薄膜带来的高绒度特征,同时也具有Ag薄膜的高反射特性,可显著提高光在太阳电池中的利用率和转换效率;该复合背电极可广泛用于基于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微晶硅锗、纳米硅等材料的单结和多结叠层太阳电池。

    一种多孔氧化铝/氧化锌复合陷光背电极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887351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40076.4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Y02P70/521 H01L31/022425 H01L31/02366

    Abstract: 一种多孔氧化铝/氧化锌复合陷光背电极,由铝箔衬底、具有U孔结构的多孔氧化铝陷光层和氧化锌基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叠加组成,其中具有U孔结构的多孔氧化铝陷光层的厚度为0.1-1.2μm,氧化锌基透明导电薄膜厚度为0.5-2.0μm;该多孔氧化铝/氧化锌复合陷光背电极应用于NIP型硅基薄膜电池。本发明的优点是:多孔氧化铝/氧化锌复合陷光背电极结构能够在保持氧化铝多孔结构陷光特性的同时,通过氧化锌层的覆盖显著降低衬底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即在较小的粗糙度下获得大的陷光特性,从而在提高长波光吸收效率的前提下,减少因衬底粗糙度造成的硅基薄膜结构缺陷的生成,有利于电池光利用率及电池效率的同步提高。

    一种高绒度反射的导电白色背反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31244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82434.0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高绒度反射的导电白色背反射电极,由衬底、腐蚀出弹坑状的ZnO层、金属银层和ZnO界面层组成薄膜叠层结构,所述腐蚀出弹坑状的ZnO层为本征ZnO或掺杂Al、Ga、B、Mo、W的ZnO材料;其制备方法是:先在衬底上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ZnO薄膜,再用湿法腐蚀制绒工艺获得具有陷光作用的弹坑状陷光绒面层ZnO薄膜,然后依次银薄膜层和ZnO薄膜界面层。该高绒度反射特性的导电白色背反射电极陷光效果好,可同时实现宽光谱、高绒度反射,光利用率高;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作为背反射电极用薄膜太阳电池,比传统的基于绒度金属铝来实现绒度反射制备的相同条件的电池短路电流密度提高了10%。

    一种改善高速沉积微晶硅材料中非晶孵化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0544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68786.X

    申请日:2009-05-1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改善高速沉积微晶硅材料中非晶孵化层的方法,公开了一种改善高速沉积本征微晶硅薄膜中起始非晶孵化层的方法:将衬底放在真空室内,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或者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衬底上沉积高速率本征微晶硅薄膜;采用改变沉积过程中加热温度的办法来改变反应前驱物在衬底表面的迁移能力,进而来改变高速率材料初期的非晶孵化层。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沉积高速率微晶硅材料时的加热温度,而达到对反应前驱物在衬底表面迁移时间的控制,进而达到改善材料非晶硅孵化层厚度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