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一致性配组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11692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493735.8

    申请日:2013-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一致性配组筛选方法。其步骤为:根据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对电池进行评定,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初步筛选成组;之后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大电流测试,通过测试剔除电池组中电压异常的电池;最后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自放电率筛选测试,通过测试剔除电压下降的电池,筛选出一致性较好的电池。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容量、静态内阻、开路电压等参数的一致性;同时可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大电流放电过程中电化学极化的一致性;还可快速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自放电率的一致性。

    一种以氟化碳为正极的水系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903921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34000.3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高军 岳红军 杨勇

    Abstract: 一种以氟化碳为正极的水系电池,涉及一种水系电池。设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体系,所述正极采用含有氟化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所述负极采用金属或金属的改性、掺杂产品,所述电解液体系采用以水为溶剂主体的电解液体系,电池的隔膜采用亲水性隔膜。采用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体系,采用氟化碳材料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以金属材料作为电池的负极,具有放电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安全性好等特点。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5142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89564.3

    申请日:2011-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杨勇 陈慧鑫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提供一种可减少SEI膜对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影响,也可部分避免正极溶解金属离子在负极材料表面沉积后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在较大充电电流条件下仍能提供高比能量型的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设有至少3层的核壳层结构,外层为金属层、合金层或碳层,中间层为锂化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内层为碳材料层。将制备金属氧化物的原料与碳材料混合后干燥;将干燥后的原材料在气氛保护下加热烧结,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锂化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层与碳材料的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表面镀覆上具有可逆机械延展性的金属、合金或碳导电层,即得产物。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3484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09796.6

    申请日:2010-02-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宓锦校 孙炜 杨勇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提供一种锂电池用正极材料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的水热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颗粒小、纯度较高,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周期短、效率高,对设备要求低,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纯度较高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将氢氧化锂和氧化硅加入水中;将锰盐和铁盐混合物分散于水中;将上述所得到的物质混合,搅拌后移入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后,水洗,过滤,烘干即得到目标产物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

    基于亲水区表面改性的阻醇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52501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10091986.3

    申请日:2006-06-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杨勇 李涛 程琥

    Abstract: 基于亲水区表面改性的阻醇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提供一种应用于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具有良好阻醇和质子电导性能的基于亲水区表面改性的阻醇质子交换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为纳米无机有机复合膜,以全氟磺酸为骨架,质量含量为79%~97%;在离子簇亲水区中化学复合表面具有不同功能化基团的纳米硅氧化物,质量含量为3%~21%。制备时将全氟磺酸膜依次放置在H2O2、H2SO4和水中,烘干后取出置入甲醇水溶液中水合,得到处理好的全氟磺酸膜待用;以硅烷偶联剂与有机溶剂配成混合溶液,将处理好的全氟磺酸膜浸入混合溶液中,浸渍后取出干燥得到基于亲水区表面改性的阻醇质子交换复合膜。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8155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005329.2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用的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在较大电流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功率的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正极材料表示为Li2MSiO4(M=Mn1-xFex,0≤x≤1)/C。硅酸盐97%~84%,碳3%~16%。制备时将锂盐、锰盐、亚铁盐和正硅酸酯在水—乙醇体系中混合,加热后烘干得混合前驱体,再与糖一起球磨混合后在氮气下高温热处理。可用于可充锂电池的正极。以廉价的糖为碳原料,实现原位碳化复合,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一种锂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249832C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410005732.6

    申请日:2004-0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H01M4/505

    Abstract: 锂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涉及一种合成锂锰氧化物的方法。提供一种采用低温两段烧结法合成锂锰氧化物的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和锂电池中的应用。其步骤为称取氢氧化锂、醋酸锰、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混合醋酸锰溶液与柠檬酸溶液形成溶液I;将氢氧化锂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液混合形成溶液II;混合I和II,加热得凝胶;对凝胶进行微波烧结。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或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微波烧结法可实现短时间的快速升温,改变惯用的长时间高温烧结的工艺,使合成产物的化学组成和颗粒度均匀,保持原合成物的计量比。采用鏊合方法可改善合成产物的均匀性,降低锂锰氧化物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改善锂离子电池整体性能。

    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82C

    公开(公告)日:2001-03-21

    申请号:CN96121260.8

    申请日:1996-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H01M4/505 H01M10/0525

    Abstract: 锰结核的一种新用途及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锰结核尤其是大洋锰结核用于锰系列电池正极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锰氧化粉料。经研磨,过60~100目筛,加水沉降分离后在50~200℃烘干1~3h,再研磨过200~300目筛得粉料,以1∶(0.1~0.25)∶(0.1~0.25)重量比与导电材料、粘结剂混合,并与导电集流体碾压成电极。开发一直未被人类利用的锂离子电池理想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嵌入结构和稳定的电极性能,大幅降低锰系列电池正极成本。

    电池充电策略的优化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98525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17460.3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策略的优化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终端,该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电池的动力学参数;基于所述动力学参数,建立动力学参数与析晶点之间的关联模型;测定电池的析晶点,修正所述关联模型;根据修正后的关联模型获得充电策略;其中,所述电池为二次电池。本发明不仅从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电池充电策略的优化模型,而且还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并根据电池的老化程度动态调整充电策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电池的老化趋势,并据此优化充电参数,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保证充电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