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蒽醌染料废水脱色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618953A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200410020832.6

    申请日:2004-06-24

    Abstract: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蒽醌染料废水脱色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鞘氨醇单胞菌菌株及其在蒽醌染料废水脱色中应用。本发明涉及的鞘氨醇单胞菌菌株,为Sphingomonas xenophaga QYY,于2004年6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CGMCC No.1172;是从山东招远化工厂溴氨酸生产车间排污口的污泥中分离得到;该菌株可以以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为唯一碳、氮及能源生长,其细胞液体培养、休眠细胞及固定化细胞均可以破坏蒽醌环,能够作为生物强化制剂对蒽醌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本菌的益处是脱色能力强、降解速度快,适用于工业水处理。

    一种包括回用的厌氧-兼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60C

    公开(公告)日:2004-11-24

    申请号:CN02144524.9

    申请日:2002-10-31

    Abstract: 一种包括回用的厌氧-兼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回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单一反应设备内实现厌氧、兼氧、好氧三个反应区域,形成三种生物体系,完成多种生化反应过程,并且利用好氧区的给气动力实现水力循环和污泥循环,从而在节能状态下实现脱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同时改变过去污水处理的稳定参数控制为可变参数控制,通过在线仪表的检测反馈系统实现上述多种过程的优化与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污水处理过程,进一步提高单位反应器的处理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它可根据排水量、用水量,以及回用水质的多样性产出多种回用水,同时满足达标排放、普通回用水、优质回用水等多用途的需要。

    垂直折流生化反应器污水厌氧-好氧串联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353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0131550.1

    申请日:2000-10-25

    Abstract: 本发明是将BOD浓度为5,000-100,000毫克/立升的污水,按实际需要的处理量,送到第一级厌氧垂直折流生化反应器,并经连接管进入第二、三级,流出的污水与空气混合再依次送入第一、二级好氧垂直折流生化反应器,直至最后一级流出,厌氧段压力为0-0.5MPa,好氧段压力为0-1.0MPa,污水温度15-45℃,停留时间6-65小时。厌氧脱除容积负荷10-35公斤BOD/米3·天,好氧脱除容积负荷1.5-5.0公斤BOD/米3·天。

    交替式生物吸附-生物再生滴滤塔污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351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0131551.X

    申请日:2000-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生物滴滤塔来交替实现生物吸附—生物再生处理含盐度1-5%、有机物浓度为500-1500毫克/立升以及温度在15-55度的污水,污水经调节池均质处理后进入混凝预处理,再由泵送到2-4个装有生物填料的生物滴滤塔中,当吸附状态工作时间达到3-12小时后,交替进入到再生状态3-20小时,脱除污染物的净化水由塔底排出。该工艺还可用于有机废气的处理,将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同步完成。

    垂直折流多功能生化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84831A

    公开(公告)日:1994-04-06

    申请号:CN92111476.1

    申请日:1992-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Y02W10/27

    Abstract: 垂直折流多功能生化反应器,在流体力学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好氧,厌氧,兼氧及其各种串联工艺于一体化设备之中,它可处理高,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可用于脱氮脱磷,污泥消化,无污泥化。其氧利用率高(90%),氧动力效率高(2—4公斤氧/度),占地面积少(比活性污泥法少4—5倍),运行费用低。其设备由垂直单体设备组合而成,可以系列化生产及灵活配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调控细菌趋向胶粒异团聚体增强银纳米颗粒抑菌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083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03854.0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领域,涉及基于调控细菌趋向胶粒异团聚体增强银纳米颗粒抑菌性能的方法。银纳米颗粒与铁矿胶体颗粒异团聚后可以调控细菌的趋向运动行为。一方面,银纳米颗粒与针铁矿颗粒异团聚后,大肠杆菌和希瓦氏菌对银纳米颗粒的负趋向运动行为减弱,且减弱程度因团聚状态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银纳米颗粒‑针铁矿异团聚体相比银纳米颗粒本身更易“吸引”细菌靠近。测试结果表明,在分散体系和非分散体系中,银纳米颗粒‑针铁矿异团聚体相比银纳米颗粒表现出更优异的抑菌性能。本发明为改善实际应用中银纳米颗粒的抑菌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方法,可用于调控抗菌材料中银纳米颗粒剂量以及制备新型抑菌剂。

    一种细菌向晶体矿物趋能运动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99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6190.X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一种细菌向晶体矿物趋能运动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首先,培养具有趋能运动能力的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得到菌液;其次,将琼脂糖胶体与晶体矿物悬液均匀混合,制成凝结在聚酯线上的晶体矿物琼脂糖球;再次,基于菌液配制细菌悬液;最后,将晶体矿物琼脂糖球悬挂于细菌悬液中,培养后取出,使用ImageJ软件测量晶体矿物琼脂糖球剖面变色区域面积,检测细菌向晶体矿物趋能运动活性强弱。本发明基于对琼脂糖球内金属离子的溶解提取,通过测量剖面变色区域面积有效反映生物还原晶体矿物生成的金属离子浓度,从而准确检测出细菌向晶体矿物趋能运动活性强弱;本发明相比传统游动平板法操作更简便,同时细菌细胞在液相体系中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游动的能力,缩短检测时间。

    一种具有可切换超润湿性的聚偏二氟乙烯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66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15325.6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切换超润湿性的聚偏二氟乙烯膜的制备及其应用。本发明可切换超润湿性的PVDF膜是依靠可逆的吸附和脱附路径来实现的。以超疏水膜为转换基底,吸附SDBS,获得具有超亲水的表面。然后利用乙醇清洗来恢复基底的超疏水性,使得该膜具有可切换润湿性的性质。总体上,该法的膜制备过程和转换过程都相对较容易,且性能较为稳定,可重复转化,有望于规模化生产,且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利用生物炭纳米颗粒促进细菌趋向矿物运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1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52918.4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炭纳米颗粒的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炭纳米颗粒促进细菌趋向矿物运动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将生物炭纳米颗粒与矿物颗粒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加入LM培养基中,振荡混匀后倒入90mm平板内过夜平衡,得到游泳平板测试体系。次日在平板培养基内接种,培养36h后拍照记录平板内细菌游动扩散特征。本发明通过改变生物炭纳米颗粒和矿物颗粒的比例影响细菌运动能力,有望应用于有效调控细菌在厌氧土壤环境中的迁移和分布,改善生物修复过程中菌剂的投加和输送效率,提高电子介体的实用可控性。所采用的生物炭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一种联合使用高铁酸钾与碱预处理强化石化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87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44003.4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使用高铁酸钾与碱预处理强化石化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进行厌氧发酵前,向石化污泥中投加高铁酸钾和氢氧化钠进行预处理。本发明利用高铁酸钾含有的六价铁的强氧化性与氢氧化钠的强碱性对污泥细胞结构进行破坏,溶解WAS聚合体,使其释放大量的有机物,提高水解阶段的速率,强化产酸微生物的代谢,从而促进高质可回收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并且在反应过程中还不会引入新的污染物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产酸效果好、厌氧消化时间较短、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容易实施等优点。解决了石化污泥处理量大、危害高、资源化难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