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29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175847.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1/62 , C02F101/2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海污染沉积物修复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利用海藻提取液作为反应材料和稳定剂,并绿色制备含海藻有机物与磁性铁氧化物的复合材料,然后施于近海污染沉积物,以强化土著微生物降解功能以及重金属稳定化,在自然条件下对污染沉积物进行高效修复。本发明效果和益处是修复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修复材料能够产生磁生物效应,缓释多种海藻有机物,并可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污染沉积物修复效率,可有效克服常规生物强化技术难以在海洋污染沉积物原位修复中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径,在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二者复合污染的海洋沉积物及滨海湿地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02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95640.2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02 , C02F3/34 , C02F101/34 , C02F1/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柠檬酸盐强化FeS与微生物复合体系去除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将FeS与微生物体系复合,通过添加柠檬酸盐强化FeS与微生物复合体系对双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率。本发明利用FeS的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去除双酚类化合物,可以提高微生物适应期底物的降解率,添加的柠檬酸盐既可以满足微生物体系碳源的需求,又可作为配位体增加铁的水溶性,提高双酚类化合物的降解率。本发明提供的双酚类化合物处理方法,实现了化学与生物处理技术的联合及效率的双重提高,操作简便,可使双酚类化合物短时间达到完全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8478541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87347.7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5115 , B82Y5/00 , B82Y25/00 , H01F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空的类普鲁士蓝和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双液相法,步骤如下:将水热法合成的中空类普鲁士蓝纳米材料超声分散在水中,加入长链烷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搅拌,形成均匀混浊液;加入碱性溶液调节混浊液的pH值;加入正硅酸四乙酯的有机溶液,继续搅拌,离心得到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将洗涤后的反应产物超声分散在丙酮中,搅拌回流,再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核壳结构的中空的类普鲁士蓝和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产物结构均一、方法简单、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制备,而且具备较大的中空体积,在药物载体和光磁材料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0367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12255.4
申请日:2014-05-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1
Abstract: 一种污泥-沸石净水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混凝土以污泥、天然沸石、水泥、水、减水剂为原料,搅拌均匀后利用成型模具浇注成型,在自然条件下养护不少于28天后,得到生态混凝土制品,具有米花糖状连续连通型的结构孔隙,适用于河流边坡护理、绿化等。本发明效果和益处是制备工艺简单,成品低廉,使用沸石代替常用的天然砂石,增强了混凝土的吸附性能,添加污泥使其资源化利用,并且固化污泥能够缓释N、P、K而促进微生物挂膜生长,在河道生态护坡、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以及河岸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145962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45036.8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超声耦合膜生物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膜生物反应器底部设置超声换能器,该超声换能器还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超声换能器将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高频振荡信号转换成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到超声耦合膜生物反应器。超声波的频率为10-35KHz,超声辐照强度为0.05-0.2W/cm2,辐照时间为2-20min,辐照周期为12-48小时;超声耦合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浓度为2-10g/L。本发明一方面提高生物活性及传质能力,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另一方面减缓膜污染,实现对膜组件的在线清洗,降低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194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710157810.8
申请日:2007-10-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12N1/16 , C02F3/34 , C12R1/85 , C02F101/38
Abstract: 具有新代谢特性的胶红酵母及其在生物降解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新代谢特性的胶红酵母。本发明的优点是胶红酵母通过部分还原途径降解硝基苯,并矿化降解过程中的副产物吡啶甲酸,从而实现硝基苯的彻底降解,解决了硝基苯部分还原降解中的瓶颈;胶红酵母能够在高盐度以及多种有机物质共存的条件下有效降解硝基苯;胶红酵母能够以吡啶甲酸为唯一碳、氮、能源进行生长,吡啶甲酸最终被矿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胶红酵母能够作为生物强化制剂应用于盐度高、成分复杂的硝基苯废水和吡啶甲酸废水的生物治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618953A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200410020832.6
申请日:2004-06-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蒽醌染料废水脱色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鞘氨醇单胞菌菌株及其在蒽醌染料废水脱色中应用。本发明涉及的鞘氨醇单胞菌菌株,为Sphingomonas xenophaga QYY,于2004年6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CGMCC No.1172;是从山东招远化工厂溴氨酸生产车间排污口的污泥中分离得到;该菌株可以以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为唯一碳、氮及能源生长,其细胞液体培养、休眠细胞及固定化细胞均可以破坏蒽醌环,能够作为生物强化制剂对蒽醌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本菌的益处是脱色能力强、降解速度快,适用于工业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42982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175847.5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1/62 , C02F101/2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海污染沉积物修复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利用海藻提取液作为反应材料和稳定剂,并绿色制备含海藻有机物与磁性铁氧化物的复合材料,然后施于近海污染沉积物,以强化土著微生物降解功能以及重金属稳定化,在自然条件下对污染沉积物进行高效修复。本发明效果和益处是修复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修复材料能够产生磁生物效应,缓释多种海藻有机物,并可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污染沉积物修复效率,可有效克服常规生物强化技术难以在海洋污染沉积物原位修复中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径,在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二者复合污染的海洋沉积物及滨海湿地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0257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810495640.2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02 , C02F3/34 , C02F101/34 , C02F1/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柠檬酸盐强化FeS与微生物复合体系去除双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将FeS与微生物体系复合,通过添加柠檬酸盐强化FeS与微生物复合体系对双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率。本发明利用FeS的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去除双酚类化合物,可以提高微生物适应期底物的降解率,添加的柠檬酸盐既可以满足微生物体系碳源的需求,又可作为配位体增加铁的水溶性,提高双酚类化合物的降解率。本发明提供的双酚类化合物处理方法,实现了化学与生物处理技术的联合及效率的双重提高,操作简便,可使双酚类化合物短时间达到完全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8558162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337696.5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剩余污泥水热碳化液资源化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在剩余污泥水热碳化中通过水热碳化液适当循环利用,在提高水热炭产量的同时,产生易资源化利用的高浓度水热碳化液,鸟粪石法回收其中的氮和磷后,液相部分作为污水生物脱氮中反硝化补充碳源。本发明效果和益处是可实现污水处理中剩余污泥近零排放,有效地克服低碳氮比废水生物脱氮效率低的技术瓶径,而且水热炭可作为燃料用于水热碳化反应器加热,实现能量自给,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资源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