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16170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310739889.0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Inventor: 万中义 , 杨自文 , 王开梅 , 方伟 , 江爱兵 , 石丽桥 , 张亚妮 , 张志刚 , 闵勇 , 刘晓艳 , 曹春霞 , 黄大野 , 龙同 , 吴兆圆 , 廖先清 , 刘芳 , 张遵霞
IPC: A61K31/704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由植生链霉菌产生的诺沃巢霉素在制备抗肿瘤制剂的应用,植生链霉菌(Streptomyces?phytohabitans)菌种代号HBERC-20821,由植生链霉菌产生两种新抗生素,分别命名为诺沃巢霉素A(Novonestmycin?A)、诺沃巢霉素B(Novonestmycin?B),诺沃巢霉素A、诺沃巢霉素B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对多种人肿瘤细胞系,如人肝肿瘤细胞系HepG2、Bel-7402,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对耐5-氟尿嘧啶肿瘤细胞Bel-7402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作制备抗肿瘤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030680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010518800.4
申请日:2010-10-20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IPC: C07C251/52 , C07C251/66 , C07C251/62 , C07C251/38 , C07C251/68 , C07C249/12 , C07C309/65 , C07C303/28 , C07D213/61 , C07C255/62 , C07C253/30 , C07D277/32 , C07C271/60 , C07C269/02 , C07C333/08 , A01N35/10 , A01N37/16 , A01N51/00 , A01N47/06 , A01N43/40 , A01N37/36 , A01N43/78 , A01N47/24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肟醚或酯衍生物及其用途。衍生物有两种,其结构通式如下:制备方法是:取代酰卤或卤化物与芳香醛(酮)肟在二氯甲烷或DMF条件下进行酰基化或烷基化反应得到衍生物I;各种取代芳醛(酮)肟与制备的芳基异氰酸酯或异硫氰酸酯进行加成反应,得到衍生物II。用作制备杀灭棉铃虫、小菜蛾、蚜虫、甜菜夜蛾、粘虫等主要生物害虫的杀虫剂或杀虫剂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肟醚(酯)类衍生物,原料易得,对生产设备要求简单、操作十分简便。该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芳基肟醚(酯)类化合物,有可能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的害虫综合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2382781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84741.3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抑制芸苔根肿菌的解淀粉芽胞杆菌及其活性物质的分离与应用,活性物质的用途。解淀粉芽胞杆菌HB-26,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2011259。培养方法是沼液分离菌接种LB液体培养基,30℃培养过夜,发酵液对白菜灌根,找出对根肿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离活性物质是LB液体培养基中接种HB-26,发酵液冻干,冻干菌粉加乙酸乙酯提取,振荡旋转蒸发,用甲醇溶解后,进行HPLC分离,收集组分,质谱鉴定,根据白菜根肿病发作的情况,来判断活性物质为哪一个组分。抑菌活性物质BA20,分子量大小为1494.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化学本质是糖类细菌素。活性物质用作制备防治白菜根肿病的微生物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875643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910272656.8
申请日:2009-11-06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IPC: C07D277/32 , C07D213/61 , C07D213/82 , C07D417/12 , A01N47/34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吡啶或噻唑芳甲酰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式中A表示C、N;X1、X2表示氢、卤素;R1、R2表示氢、C1-C4的烷基、杂环基为吡啶的杂环取代C1-C4的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苯烷基(C1-C4)或取代苯烷基(C1-C4);R1、R2所涉及的苯基上的取代基主要为:卤素、C1-C4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基为吡啶或噻唑的杂环烷基或烷氧基。本化合物对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棉铃虫在125mg/L浓度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用作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49288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810246345.X
申请日:2008-12-31
Applicant: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Inventor: 吴顺清 , 杨自文 , 陈光利 , 方北松 , 王开梅 , 陈华 , 周荣华 , 万中义 , 吴昊 , 魏彦飞 , 闵勇 , 江爱兵 , 刘翠君 , 梁英 , 张志刚 , 刘芳 , 邱祖明
IPC: D06M15/05 , C12P19/04 , C12R1/02 , D06M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细菌纤维素在古代丝织品文物保护上的应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对古代丝织品文物的表面进行处理,制备两种细菌纤维素修复剂:木醋杆菌用斜面培养基活化,经发酵培养,获得纯粹的培养物,与液体培养基混合制得修复剂a,或将木醋杆菌冻干粉用无菌含糖基质溶解,溶解液与液态培养基质混合,制得修复剂b。将雾化剂a或b喷雾到丝织品文物的表面,培养,在文物表面即能形成一层纤维膜,再经后处理即可获得处理好的文物。本发明利用木醋杆菌产生的细菌纤维素具有高强度、高柔韧性的特点,将菌种与培养基质混合雾化后,分散于丝织品文物表面,经培养后,在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纳米级纤维素膜,从而提高了古代丝织品文物的柔韧性及机械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5661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37683.2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膨大弯颈孢O1‑SF‑04630及其防治小菜蛾的应用。所述膨大弯颈孢O1‑SF‑04630菌株(Tolypocladium inflatum O1‑SF‑04630)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094。经研究证实该菌株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生物防治制剂的潜能,可应用于对小菜蛾害虫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18894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30544.1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IPC: C07D307/94 , C12P17/04 , A61K31/343 , A61P31/04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新颖化学结构的萘醌杂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兽用抑菌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BERC‑16614中制备得到1个新的萘醌杂萜类化合物,命名为spironapthomeroterpenoid。本发明所述化合物spironapthomeroterpenoid对经体外抑菌试验证实,其具有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长的作用。可用于制备兽用抗菌药物。本发明为开发新的兽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了备选化合物,对我国微生物药物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04480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1462490.3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酪氨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酪氨酸衍生物,为含酪氨酸单元的双酰胺衍生物,其具备明显的杀虫活性,可作为农用化学杀虫剂或杀虫剂组合物用于对棉铃虫、小菜蛾、蚜虫、茶尺蠖、茶毛虫、茶卷叶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二化螟、茶小绿叶蝉、茶蓑蛾、稻纵卷叶螟、飞虱、玉米螟等农林害虫的综合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9479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75261.7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IPC: C07J71/00 , C07J43/00 , C07J41/00 , C07J1/00 , C07J31/00 , A61P35/00 , C12P33/20 , C12N1/20 , C12R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多样性的甾酮类衍生物及其化学‑微生物催化联用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结构多样性的甾酮类衍生物,包括由甾醇转化成的甾烯酮类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噻唑啉衍生物或双腙衍生物四大类型的甾体衍生物。本发明首先通过化学法以去氢表雄酮为原料制备获得四种结构类型的甾醇衍生物;其次,采用微生物细胞催化即利用新金分枝杆菌菌株催化氧化甾醇以及异构化转化为新型甾酮类衍生物。本发明这种化学‑微生物细胞催化联用法,可以实现部分化学法无法得到的化合物的制备,且微生物细胞催化步骤条件温和,分离提取工艺简单,环境友好,为构建结构新型的甾类衍生物分子库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649704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09963.3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Inventor: 游艾青 , 闸雯俊 , 龚艳 , 王开梅 , 石少阶 , 吴边 , 张志刚 , 王月莹 , 周雷 , 李三和 , 陈志军 , 刘凯 , 杨国才 , 徐华山 , 李培德 , 陈俊孝 , 李昌焱 , 吴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码Bt蛋白的Cry1Da2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编码Bt蛋白的Cry1Da2基因的原始核苷酸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克服不同物种在密码子使用方面存在差异的问题,优化后的核苷酸序列更容易在作物中表达,提高Bt蛋白Cry1Da2在作物中的表达量,进而提高其对农作物害虫的抗性,尤其增强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增加Bt蛋白Cry1Da2的生物用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