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68877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0439386.5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茎类作物收获机,包括机架、挖掘铲,还包括振动筛、振动机构、传送机构,所述挖掘铲的前端为刀刃部,所述刀刃部由至少两个并行排列且相邻的矩形刀片组成,所述矩形刀片的前端为圆弧形;所述振动筛包括顶部筛网、筛选组件,所述筛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行排列的齿板和至少两个并行排列的导流管,所述齿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两个的三角形齿,所述筛选组件位于所述顶部筛网的上表面;所述挖掘铲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底部前端,所述振动筛位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后端,所述振动筛通过所述振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挖掘铲和振动筛之间。所述收获机入土省力,且便于作物的植株与果实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7556106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849029.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中低留桩再生稻腋芽萌发数和产量的专用配方肥。一种提高中低留桩再生稻腋芽萌发数和产量的专用配方肥,它由尿素、氨基酸螯合钙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尿囊素和肥料载体黄腐酸钾组成,各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数为:尿素51.0~56.0%,氨基酸螯合钙肥7.0~8.5%,尿囊素11.0~15.0%,黄腐酸钾25.0~30.0%。使用该配方肥可提高中低留桩再生稻腋芽的萌发数和成穗率,增加每公顷再生季稻产量422.04-758.66kg,折合每公顷增加纯收入人民币703.45-1619.05元,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6.05-27.79%。
-
公开(公告)号:CN10727874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41021.8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稻头季与再生季套养两批鸭子的方法,具体为:水稻移栽后7天,在大田中投放10~15日龄经训水锻炼后的第一批雏鸭,在头季稻齐穗时安排第一批鸭子上田,当头季稻收割后7天在稻田中投放第二批10~15日龄经训水锻炼后的第二批雏鸭,第二批鸭子于再生季水稻成熟收割之前15~20天上田。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降低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田间的病虫草害,提高稻米的品质,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水稻再生季的腋芽萌发,同时头季与再生季共收获2批鸭子,使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的再生稻栽培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862262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510317742.1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拮抗地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菌株,该菌经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cereus LK‑8,保藏号为CGMCC 10967。本发明所述的蜡状芽孢杆菌LK‑8分离至地黄连作土壤中,能够高效抑制地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拮抗菌的发酵液中含有能够抑制地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拮抗物质。本发明公布的蜡状芽孢杆菌LK‑8可以有效防治连作地黄的土传病害,可为克服药用植物的再植病害问题提供新的生防菌株,在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188637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89762.9
申请日:2017-05-2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银耳菌糠制备的培养基。本发明中以银耳菌糠浸提液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添加葡萄糖、酵母粉等成分。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提升了银耳菌糠的利用率,为银耳生产降低了成本,且具有稳定、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
-
公开(公告)号:CN10705839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97413.4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发酵制备桦褐孔菌黑色素的方法,将桦褐孔菌的发酵液除去菌丝体后,用强酸破坏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在将黑色素通过碱性溶液沉淀出来,收集沉淀得到黑色素粗提物,在进行纯化。黑色素具有延缓衰老、乌发润肤、舒气止胀、清热解毒、壮阳补肾、软化血管、下淤血、消浮肿、抗肥胖、制风热、添精神等功效,还可防治各种中老年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炎、血管硬化、癌症及肝脏等疾病。传统的黑色素合成主要釆用酶法和化学法,但是由于原料以及酪氨酸酶价格昂贵,合成流程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本发明所采用的培养基配方简单,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循环利用,适合推广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4106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47097.X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茶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平整地面、地面支架铺设、移植茶树、初期施肥、监控设备铺设、干湿度检测设备和浇灌设备的铺设、田间喷施杀虫。依次实现平整地面、地面支架铺设、移植茶树、初期施肥、监控设备铺设、干湿度检测设备和浇灌设备的铺设、田间喷施杀虫,监控设备铺设、干湿度检测设备和浇灌设备的铺设的组合利用,实现茶树的自动化管理,遮阳网的铺设防止阳光过渡曝晒,田间喷施杀虫对新移植的茶树进行杀虫处理同时对种植区的土层进行杀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4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81785.6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太子参根腐病的拮抗菌及应用,拮抗菌经鉴定为伯克霍尔德菌,命名为Burkholderia ambifaria LK?P4,保藏号为CGMCC NO.12120。该菌筛选于太子参根际土壤,对太子参病根部位分离的专化型病原菌如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具有强拮抗作用,根际定殖能力好,对后茬其他作物无致病性。同时本发明提供了该拮抗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4 LB+1/40 MS(不含铁盐)+1wt.%红糖,发酵菌液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本发明为克服或缓解药用植物太子参的再植病害提供了拮抗菌菌种及菌剂,其生防效果好、无污染、安全生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0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90701.5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14 , C12N1/16 , C12N1/20 , A01N63/04 , A01N63/00 , A01P21/00 , A01P1/00 , A01P3/00 , C12R1/25 , C12R1/46 , C12R1/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由通用有益菌与土著有益菌按体积比为4:6组成;所述通用有益菌由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按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制成;所述土著有益菌由伯克霍尔德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按体积比4:1:1的比例混合而成。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消除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土著拮抗菌的筛选;步骤二、通用复合菌液制备;步骤三、土著有益菌活化及扩大培养;步骤四、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本发明制备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根际定殖能力好并且安全可靠,对太子参连作障碍、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明显,并且对后茬其他作物均无致病侵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50400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39619.2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07K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自杀基因快速筛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方法,在自然光下,没有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不显蓝色,噬菌体侵染的细菌显蓝色;在加入致死条件诱导剂诱导下,具有抑制QS功能的特异多肽因抑制QS分子的活性而不启动自杀基因的表达,因此存活;而非特异多肽无法抑制QS分子,导致自杀基因启动致死;然后将存活的候选克隆挑出来,进一步功能验证,最后通过DNA测序的方法获得特异多肽序列对应的DNA序列,从而获得高效、特异的QSI多肽。本发明步骤简单,只需要3天至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获得多个QSI候选多肽,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