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67889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0093916.5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面源污染传播链及关键源区识别方法及系统,首先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并输出目标流域的各子流域进、出口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变化过程,然后计算各子流域相对于流域出口的污染负荷动态时间距,基于计算得到的各子流域的动态时间距,并结合各子流域间的拓扑关系确定农业面源污染传播链;最后根据污染负荷传播链及各子流域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增量确定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本发明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时间距表征各子流域与流域出口处污染物负荷时间序列的相似性,并基于此识别面源污染传播链及关键源区,克服了现有方法在空间尺度和时空滞后方面的限制,所识别的面源污染传播链及关键源区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8207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7210.0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13 ,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洪涝灾害链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划分研究区网格与定义属性;步骤2、关键承灾体分布;步骤3、定义成灾条件与影响范围;步骤4、洪涝过程与灾害事件输入;步骤5、灾害事件空间定位与灾害链提取;步骤6、体现灾害链时空传播特征;步骤7、体现灾害链因果关系;步骤8、灾害链特征提取与评价;本发明可以表达灾害链的时空传播特征与因果关系,识别灾害链关键节点,有利于洪涝灾害的预防与减灾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1499.X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翟然 , 刘永前 , 梁犁丽 , 李玉浩 , 唐博进 , 阎洁 , 孙勇 , 韩爽 , 张皓 , 李莉 , 董义阳 , 孟航 , 杨恒 , 王函 , 姚向楠 , 张紫雲 , 吕振豫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6N3/045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功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为:采集影响目标风电场风电功率的多个变量,以生成目标样本变量集;获取所述目标风电场的目标样本历史风电功率数据;基于所述目标样本变量集以及所述目标样本历史风电功率数据,生成所述目标样本变量集对应的多个样本变量时间序列以及所述目标样本历史风电功率数据对应的目标样本历史风电功率数据时间序列;将所述多个样本变量时间序列和所述目标样本历史风电功率数据时间序列输入初始多变量并行编码与时序注意力机制融合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获取目标中长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本申请能够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227519.4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雨倾角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其中,降雨倾角测量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的降雨图像;基于降雨图像,计算降雨图像的灰度值矩阵;结合降雨图像的灰度值矩阵和目标函数确定降雨场灰度值矩阵,其中,目标函数是根据降雨场灰度值矩阵变化特征和背景场灰度值矩阵变化特征确定的;根据降雨场灰度值矩阵确定降雨图像中的降雨倾角。通过本发明,利用降雨图像获取降雨倾角,不需要安装测量设备,具有适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78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920733.6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未来气候情景空间网格逐日气候变量的偏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地面观测逐日气候变量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历史时期指定气候变量观测数据矩阵;对历史时期指定气候变量观测数据矩阵、未来时期指定气候变量模拟数据矩阵和历史时期指定气候变量模拟数据矩阵的时间维度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未来时期指定气候变量模拟数据矩阵和修正后的历史时期指定气候变量模拟数据矩阵确定逐日平均绝对变化矩阵和逐日平均相对变化矩阵;利用逐日平均绝对变化矩阵和逐日平均相对变化矩阵对修正后的历史时期指定气候变量观测数据矩阵进行偏差校正,生成未来气候预测数据。该方法提高了未来时空逐日气候数据的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9742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0628858.7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及水体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藻水华损失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包括:获取目标湖泊对应的目标水位;将目标水位输入至预设的蓝藻水华面积模型,输出目标水位对应的目标蓝藻水华面积;蓝藻水华面积模型基于历史蓝藻水华面积数据与历史水位数据之间的关系生成;基于单位蓝藻水华面积损失量与目标蓝藻水华面积,确定目标湖泊对应的蓝藻水华损失量。上述方法,通过获取目标湖泊对应的目标水位,然后,基于蓝藻水华面积模型,最终确定目标湖泊对应的蓝藻水华损失量,保证了确定的目标湖泊对应的蓝藻水华损失量的准确性。此外,因为整个蓝藻水华损失评估过程简单,因此不需要进行多评估指标打分。
-
公开(公告)号:CN1158098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710321.1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待评价区域;根据各环境因子取不同值时,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循环要素的影响效应均值,确定各环境因子取不同值时对所述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度;根据各环境因子对水循环要素变幅的影响贡献率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根据待评价区域内各环境因子的适宜度和权重计算水土保持措施在待评价区域内的适宜等级评价综合指数。通过执行本发明得到的适宜等级评价综合指数更客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61861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97017.9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悬移质泥沙的分布特征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分布特征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预置明渠的参数信息,其中,参数信息包括预置明渠的水流方向信息、植被覆盖区域信息及泥沙取样数据;根据参数信息构建预置明渠的悬移质泥沙空间分布信息;对悬移质泥沙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指标量化,生成泥沙空间分布指标;对泥沙空间分布指标进行泥沙分布分析,得到泥沙异质性分布结果。通过考虑河道内植被覆盖区域信息对泥沙分布的影响,分析泥沙分布时间及空间异质性产生不同变化,可以提升对泥沙空间分布分析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49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60700.2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渠道衬砌对灌区生态耗水影响的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渠道衬砌方案;将多个渠道衬砌方案分别输入至灌区水循环模型中,得到对应的灌区生态耗水量;根据每个灌区生态耗水量和对应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拟合得到评价公式;根据评价公式进行对生态耗水的影响评价。通过实施本发明,引入渠系水利用系数表征渠道衬砌情况,采用多个渠系水利用系数设置多个不同的渠道衬砌方案,将多个渠道衬砌方案输入至灌区水循环模型中,得到相应方案的灌区生态耗水量,基于每个方案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相应的灌区生态耗水量拟合得到相应的评价公式,即可实现灌区生态耗水量的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28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54548.X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16/29 , G06F16/2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坡面河网汇流耦合模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网格的汇流耦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地表地理数据以及河网地理数据;对地表地理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地表二维网格模型;对河网地理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河网一维线段模型;基于地表二维网格模型与河网一维线段模型的重合关系,对地表汇流与河网汇流进行耦合计算。通过实施本发明,无需明确地表与河网之间的具体边界位置,亦无需地表的二维网格与河道一一对应,简化了拓扑结构,提高了耦合计算效率,避免因未考虑河道的相关信息而影响汇流耦合计算,提高了汇流耦合计算的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