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大隧道交通事件实时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818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26104.4

    申请日:2016-10-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长大隧道交通事件实时检测系统及其方法,车牌识别设备采集隧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车辆的车牌图像并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车牌识别设备采集的车牌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出车牌照、将数据格式进行标准化、计算交通流参数;数据匹配模块对隧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车牌照进行对照、计算车辆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并在行驶时间异常时通知事件预警模块发布预警信息。本发明可以准确的识别长大隧道内部的异常交通事件,为交通运营管理中心提供可靠的信息,能够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并及时的发现交通事件,及时做出处理预案,减少隧道内交通事件产生的交通拥堵,并降低其产生的交通安全隐患。

    一种超灵敏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9238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217445.5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灵敏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氧传感器是在经过羟基化、硅烷化处理后的阳极三氧化二铝模板上组装钌基荧光配合物[Ru(bpy)2(phen-R)],通式为[Ru(bpy)2(phen-R)-YSiO3-Al2O3],钌基荧光配合物[Ru(bpy)2(phen-R)]为双联吡啶-邻菲啰啉合钌(Ⅲ)配合物,YSiO3为硅烷偶联剂,bpy为2,2′-联吡啶,phen为1,10-邻菲啰啉,R为具有电子亲和势的活性官能团。制备方法是:对阳极三氧化二铝模板的羟基化、硅烷化处理,再进行超灵敏氧传感器的组装。

    一种车轮运动状态矢量检测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8976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82790.X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轮运动状态矢量检测系统,包括力-惯性测量组、信号传输组、连接轴;力惯性测量组和信号传输组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信号传输组包括固定板、轴承、信号传输电路板、光电编码器、信号传输组壳体、壳体盖板;所述的连接轴贯穿信号传输组壳体和壳体盖板,连接轴通过轴承分别与信号传输组壳体和壳体盖板连接,信号传输电路板和光电编码器设置于信号传输组壳体内,固定板设置于信号传输组壳体上,并固定该信号传输组壳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力-运动解耦的车轮状态监测系统与方法,可实时测量单个车轮所受的六维力/力矩,六维速度和六维加速度,共十八维车轮运动状态信号。

    一种预制箱型装配式结构用钢筋束连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034109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337339.4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箱型构件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箱型装配式结构用钢筋束连接系统。上层预制箱体,下层预制箱体均在后板两侧设置预埋波纹管,每两个相邻的预制箱体的预埋波纹管内穿钢筋束,预埋波纹管以及对应的预制箱体侧壁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灌浆孔及通气孔;现浇底板与预制箱体的连接处预埋封底镀锌波纹管,钢筋束穿过预埋封底镀锌波纹管和与现浇底板相邻的预制箱体的预埋波纹管;钢筋束与预埋波纹管,及钢筋束和预埋封底镀锌波纹管之间填充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料。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现有竖向钢筋连接技术中需精确定位等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并可有效的约束预制构件,可用于预制箱型装配式结构体系中的竖向钢筋间的搭接连接。

    一种承插支架结构
    7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20664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2663514.2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插支架结构,由模板立杆、横杆、纵杆、竖杆、L型支托、竖杆底座和插销组成。模板立杆与横杆相互垂直焊接连接;竖杆插在焊接在横杆端部的竖杆底座上,通过插销连接;L型支托分别焊接在模板立杆和竖杆上,纵杆搁置在L型支托上。模板立杆、横杆、纵杆、竖杆可为方钢管、圆钢管或者其他类型的型钢,L型支托为角钢;相邻的横杆间搭设施工平台搭板。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相互插接或搭接搁置而形成支架结构,可以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人工和机械荷载,施工人员可以在搭设的施工平台搭板上行走,具有承载力大、杆件间相互组合便利,施工便捷、重复利用率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胆道支架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18687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23308067.6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胆道支架,具有若干个长度方向布置的环状支撑单元,所述胆道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和/或相近环状支撑单元的若干根连接杆;从而增强胆道支架在长度也就是胆道通道方向的柔韧性;每一个所述环状支撑单元由若干个Ω形状支撑单元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的胆道支架,其Ω形状支撑杆相比于常规V、U形支撑杆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且在扩张时不易发生扭曲、相邻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杆数量较少,支架柔顺性更好,贴壁性更好。

    一种针对血管支架周期性转动电化学抛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771038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887078.7

    申请日:2020-09-02

    Inventor: 顾兴中 赵晟 杨帆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针对血管支架周期性转动电化学抛光装置,包括阳极机械驱动机构、拨杆机构、抛光槽、阴极组件和血管支架,拨杆机构不断改变导电丝与血管支架的接触位置,减少接触处的抛光残留,有效解决血管支架电化学抛光过程中支架整体粗细不均、两端过细、夹持处残留明显痕迹的问题,提高成品率,降低劳动强度;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杆滑块在丝杠以及滑座上下升降,从而带动阳极机械臂活动部、压夹组件、导电丝以及血管支架带入抛光槽内的阴极组件内进行抛光,有效保证血管支架在抛光槽阴极组件内进行抛光时的尺寸均匀性;调整压夹活动板使导电丝张紧,能进一步保证支架抛光整体粗细均匀、两端平整。

    以沼气为原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981377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931369.2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沼气为原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置,包括沼气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沼气池通过第一压缩机与第一回热加热器相连,第一回热加热器分别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进口、阳极出口、阳极鼓风机和凝汽器相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进口、阴极出口分别与第二回热加热器相连,第二回热加热器通过阴极鼓风机与第二压缩机相连,第二压缩机与空气相连。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燃气在第一回热加热器、第二回热加热器中的循环效率和电池的工作效率;能够大幅减少将进口燃气提高至工作温度所需的热量,对排气废热进行回收利用,余热向外供给热用户,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综合利用率达77.03%。

    一种用于镁合金可降解支架超声喷涂工装

    公开(公告)号:CN221537081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23245096.1

    申请日:2023-11-30

    Inventor: 顾兴中 杨帆 张露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镁合金可降解支架超声喷涂工装,包括气体保护单元,在气体保护单元内形成惰性气体环境,在气体保护单元内设有用于承载待喷涂支架的支架支撑载具,用于进行喷涂的超声喷嘴;所述超声喷嘴沿垂直于支架支撑载具的方向设置,在气体保护单元内设置用于驱动支架支撑载具转动和周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架支撑载具进行支架的支撑,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支架在转动的同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配合超声喷嘴对支架表面可以进行均匀喷涂,保证喷涂质量。

    扫路机的清扫输送装置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416325U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20054456.6

    申请日:2015-01-27

    Abstract: 扫路机的清扫输送装置,涉及一种扫路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均布有刮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的输送皮带两侧分别贴近壳体两侧的侧壁。本实用新型采用皮带输送机将壳体分隔成位于输送皮带内的传动腔和位于输送皮带外的清扫输送腔,避免了清扫输送腔内的丝状物、灰尘、杂质等物质与传动腔内的传动结构相接触,避免丝状物与链条缠绕等现象发生,减少灰尘对链条、链轮的磨损,提高清扫输送装置的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